從宇宙碰撞到肥沃田野隱藏於芬蘭的六角形奇蹟
探索芬蘭隕石坑Söderfjärden 的迷人故事見證了從冰河時期的水下到現在成為支持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農業的肥沃農田的巨大變化。這個六角形隕石坑因其獨特的形狀而聞名科學家,它為了解地球的地質歷史和太陽系中行星體的動態形成過程提供了重要線索。
2024 年9 月19 日大地遙感衛星9 號上的陸地成像儀2 號拍攝的Söderfjärden 隕石坑衛星影像。
5 億多年前,一顆隕石撞擊了地球南極圈附近,留下了一個幾公里寬的巨大隕石坑。 經過漫長的歲月,地球構造板塊的緩慢漂移將這段滿是傷痕的地殼帶到了北半球。
今天,這個古老的撞擊點被稱為Söderfjärden 火山口。 它沿著芬蘭西部海岸,靠近波的尼亞灣(波羅的海的北臂),面積達22 平方公里。 2024 年9 月,大地遙感衛星9 號(Landsat 9)上的陸地成像儀2 號(OLI-2)捕捉了這個六角形火山口的驚人細節。 Söderfjärden 的東西寬度超過5.5 公里(3.4 英里),現在是一片農田。
然而,在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索德菲耶登並不總是在乾燥的陸地上。 在大約兩萬年前的末次冰河極盛期,厚重的冰層覆蓋了這一地區,將陸地壓低了數百公尺。 現在,這片土地擺脫了重壓,以地球上最高的隆起率(或冰川等靜力調整)反彈回來。每年都有新的土地從海洋中浮出。
直到最近幾個世紀,火山口才開始從水下顯現出來。 它最初表現為一個海灣(Söderfjärden譯為”南海灣”),據說直到18世紀,人們一直在這裡捕撈梭子魚和鱸魚。 隨著地形的不斷上升,火山口逐漸變得更加乾燥,最終過渡為濕地區域,然後成為內陸窪地。
起初,沼澤地裡生長著莎草和蘆葦,人們收穫這些植被作為牲畜飼料。 19 世紀初,人們安裝了水泵,為索德夫耶爾登排水,增加了可耕種面積。 根據索德菲耶爾登遊客中心(Söderfjärden visitor center)的數據,在20 世紀40 年代和50 年代,索德菲耶爾登的干草棚達到3000 個。
如今,大部分土地用於種植大麥、小麥和燕麥等穀類作物。 這些田地對各種鳥類物種也很有價值,在春秋兩季的遷徙中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鶴。 火山口地勢仍較低,水源仍在持續抽取。
2013 年9 月21 日拍攝的Söderfjärden 照片。 圖片來源:Timo Kyttä
行星科學家之所以對索德費耶登感興趣,是因為它的幾何形狀。 有些人將芬蘭隕石坑描述為”地球上六邊形撞擊結構的最佳樣本“。多邊形撞擊坑被定義為沿其邊緣有筆直的部分,是所有撞擊結構中相對較小的子集,它們往往是圓形的。 儘管如此,多邊形撞擊坑在整個太陽系的行星、小行星和衛星–從水星到冥王星的衛星卡戎–的表面都留下了痕跡。 NASA’s Voyager 2,Cassini上的儀器、MESSENGER和其他太空船已經拍攝到太陽系中天體上許多這樣的隕石坑。
科學家認為,多邊形撞擊坑是由底層地質形成的,其直線段形成於斷層或其他裂縫等結構已經存在的地方。 因此,這些形狀可以為行星和衛星的地質歷史提供證據,否則這些證據可能會被隱藏起來。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地球觀測站拍攝的圖片,作者梁萬梅,使用的是美國地質調查局提供的大地衛星資料。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