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0年前的磨石揭示了新石器時代農民飲食的細節
考古學家在丹麥富寧島上一個距今5500 年的新石器時代定居點出土了14 塊新石器時代的磨石,這些磨石最初被認為是用來將穀物加工成麵粉的。令人驚訝的是,對這些石頭和隨之而來的植物殘渣的分析表明,早期北歐農民主要不是用這些工具來製作麵包,而可能是用來製作粥或稀飯等非穀物食品。
考古學家在發掘丹麥富寧島上一個具有5500 年歷史的定居點時發現的14 塊磨石中的一塊。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這些石頭並不是用來磨穀物的。 圖片來源:Niels H. Andersen, Moesgaard 博物館
磨石,顧名思義,是一種表面平整的工具,傳統上用於對另一塊較小的石頭進行研磨。
考古學家最近在Funen 島Haarby 東南Strandby Mark 的Frydenlund 挖掘新石器時代早期漏斗形燒杯文化聚落時,發現了14 塊這樣的石頭(見本文底部的事實段落)。
鑑於這些穀物的存在,很容易推測5500 年前該聚落的居民使用這些石頭將穀物磨成麵粉,用於製作麵包–這是對此類工具的常見解釋。
來自弗萊登倫德不同磨石的四種考古澱粉顆粒的顯微照片,放大400 倍(白條代表20 μm),每張照片都在平面偏振光(左)和交叉偏振光下拍攝。 圖片’a’中顯示的澱粉類型類似於Panicoideae 類型的一個禾本科亞科的澱粉;其他類型的澱粉則無法識別。 圖片來源:Cristina N. Patús, HUMANE, 巴塞隆納。
然而,新的研究對這一假設提出了質疑。 一個來自丹麥、德國和西班牙的國際小組對穀物和磨石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這些工具不是用來磨穀物的。
研究團隊檢查了石頭表面小洞中的微小植物殘骸,如植金石和澱粉粒。 令人驚訝的是,他們沒有發現穀物加工的證據。 相反,發現的少量植物石和已確認的澱粉粒都來自野生植物,而不是馴化的穀物。
「我們還沒有確定澱粉粒來自哪種植物。我們只是排除了最明顯的候選植物–即在定居點發現的穀物(這些穀物沒有經過研磨),以及收集到的各種物種,包括榛子,”來自Moesgaard 博物館的考古植物學家Welmoed Out 博士解釋。
她與同樣來自摩斯加德博物館的資深研究員Phil. 安德森(Niels H. Andersen)共同領導的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植物史與考古植物學》上。
在弗萊登倫德發掘過程中發現的杵之一。 它被用來將一些東西壓在其中一塊磨石上,但不是穀物。 圖片來源:Niels H. Andersen。
這些磨石除了沒有磨碎穀物時推磨留下的明顯磨損痕跡外,其用途仍有待解釋。
“帶有推動運動痕跡的槽形石闕出現於500 年之後。我們在這裡研究的磨石是用石杵敲擊的,就像在研缽中碾壓一樣。我們還在遺址中發現了類似於圓形厚石腸的石杵。
這是首次對北歐第一批農民的磨石進行最先進的植物碎屑和澱粉綜合分析。 研究結果支持了考古植物學家和北歐其他地方的考古學家在發現煮成粥和稀飯的穀物殘骸後提出的一個假設:最早的農民不是以水和麵包為生,而是以水和稀飯以及漿果、堅果、根莖和肉為生。
如果您想知道新石器時代早期南富寧島上的定居點是什麼樣子的,那麼您可以透過摩斯加德博物館(Moesgaard Museum)展出的模型來猜測。 圖片來源:尼爾斯-H-安德森(Niels H. Andersen)。
是的,他們很可能喝水。 根據尼爾斯-H-安德森(Niels H. Andersen)的說法,在青銅時代之前,丹麥還沒有發現釀造啤酒的確切痕跡。
不過,正如摩斯加德博物館的兩位研究人員所強調的那樣:”這項研究只涉及一個聚落。雖然它支持漏斗形燒杯文化的其他發現,但我們不能排除將這種方法應用於其他發掘發現時出現不同結果的可能性”。
漏斗燒杯文化是北歐、中歐和東歐的早期農耕文化,時間跨度約為公元前4000-2800 年,標誌著農業和畜牧業傳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這個名稱指的是該文化中常見的帶有漏斗狀頸部的陶製燒杯。
在南富能島的發現是漏斗形燒杯文化在其所包括的整個地區最廣泛的磨石和穀物發現。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