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認為機器人有機會在太空探索中超越人類太空人
幾十年來,機器人太空船穿越太陽系,經歷了人類完全無法忍受的極端環境。 例如,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在為期10天的飛越太陽過程中,冒著超過1800華氏度的高溫。 這些非凡的成就,再加上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引發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問題:未來的太空探索還需要人類太空人嗎?
一些頂尖科學家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訪問時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在太空探索中的作用將逐漸減弱。 英國皇家天文學家馬丁-里斯(Martin Rees)勳爵告訴本刊,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減少使用”納稅人的錢”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必要性。
事實上,載人太空飛行比機器人任務昂貴得多。 例如,2021 年的毅力號漫遊車任務耗資約27 億美元,包括開發、發射和營運費用。 相比之下,將人類送上火星估計要花費1000億美元或更多。
里斯甚至認為,未來人類太空旅行的唯一理由就是作為富有精英的私人資助冒險。
倫敦大學學院物理學家安德魯-科茨(Andrew Coates)也支援機器人任務而非載人任務。 他指出,與人類任務相比,機器人探測器能走得更遠,所取得的成果也更多,而且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其潛力只會越來越大。
NVIDIA 最近預測,機器人市場正處於爆發式成長的邊緣,類似於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的崛起。 與許多科技巨頭一樣,該公司正在大力投資先進的仿人機器人開發,這將加速其在太空探索中的部署。
萊斯大學生物學家凱利-韋納史密斯博士似乎站在人類主導的任務一邊。 她在報告中認為,保持人類在太空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國家聲望,表明”你們的政治制度是有效的,你們的人民是傑出的”。
科學研究的角度也支持人類的參與。 太空人在國際太空站等軌道實驗室上進行了寶貴的實驗。 然而,機器人在對人類生命不利的環境中,如其他星球的表面和大氣層中表現出色。
因此,許多科學家主張採取平衡的方法。 配備靈巧四肢和人工智慧助理的仿人機器人可以處理重複性的維護任務。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約翰遜太空中心的肖恩-阿茲米博士認為,這些機器人尤其適用於更換組件或清潔太陽能板等工作。
那麼,生成式人工智慧如何融入這個願景? 雖然強大的語言模型可以發揮作用,但目前的機器人漫遊車缺乏有效運行這些模型的運算能力。 一位科學家指出,火星車的處理器大約只有智慧型手機的十分之一。 技術突破最終可能會使此類應用變得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