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芯揭露19世紀氣候災難的真兇:太平洋火山
1831年夏季,惡劣天氣和持續寒流導致印度和日本的農作物歉收和飢荒。長期以來,科學家推測,這與火山大噴發引發的氣候變遷有關,但噴發的具體地點卻一直是未解之謎。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終於揭開了這場氣候災難的幕後黑手。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的研究團隊透過分析冰芯中的硫同位素和玻璃狀火山灰碎片,追蹤到了日本北海道北部偏遠的千島群島的一座火山——扎瓦里茨基火山(Zavaritskii)。
幾十年來,火山學家已經掌握證據,顯示1831年某地曾發生過一次火山大噴發。和其他重大火山事件一樣,這次噴發在格陵蘭和南極洲的冰芯中留下了硫峰值。這些含硫氣溶膠反射陽光,導致全球氣溫在兩年內下降了約攝氏1度。
1831年的火山爆發之所以備受關注,也因為它與幾次其他重大噴發都發生在小冰期的尾聲——這段時期持續了約500年,全球氣候異常寒冷。
扎瓦里茨基火山的噴發對今天也具有警示意義。過去,科學家認為只有低緯度地區的火山爆發,例如皮納圖博火山或坦布拉火山,才可能對全球氣候產生重大影響。而扎瓦里茨基火山的案例表明,高緯度火山爆發同樣可能造成廣泛的氣候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