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2030年全球抗生素使用量將增加50%以上
在最近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中,一組研究人員分析了抗生素消費趨勢(2016-2023年)、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影響和經濟增長,並預測了未來的使用情況,以指導抗菌素抗藥性政策。
抗生素抗藥性是一項緊迫的全球衛生挑戰,2019年導致近500萬人死亡,儘管消費較低,但低收入國家的死亡率最高。
抗藥性產生於人類、農業和動物的過度使用以及感染控制不力。 2000年至2015年期間,受中低收入國家(LMICs)經濟成長的推動,抗生素消費量增加了65%,而高收入國家(HICs)的人均消費量保持在較高水準。
過度依賴抗生素,特別是在需要改善衛生條件的情況下,會增加抗藥性。監測抗生素使用情況對於調整政策和解決差異至關重要。需要進一步研究將消費趨勢與抗藥性和結果聯繫起來。
關於研究
使用IQVIA醫療資訊數據分析系統(MIDAS)資料庫檢索了67個國家的數據,該資料庫提供了藥品銷售的估計數。 IQVIA MIDAS從藥局和其他分店收集每月數據,按零售和醫院部門對消費進行分類。
使用世界衛生組織(WHO)解剖治療化學分類系統(ATC/DDD)以公斤有效成分計量抗生素數量,並將其轉換為限定每日劑量(DDDs)。假定醫院部門的抗生素是靜脈注射,而零售部門的抗生素被認為是口服。
聯合用藥的DDD值是透過分離和分析單一分子來計算的,對於缺乏明確DDD的分子,其估計值來自其他來源。
來自世界銀行和各國政府的人口數據被用來計算每1000名居民每天的DDDs消費率。各國依2023年世界銀行的收入分類分組:中低收入國家、中高收入國家及高收入國家。
使用世衛組織意識框架(獲取和觀察)進一步對抗生素進行分類。中斷時間序列分析(itsa)評估了COVID-19大流行對消費的影響,而使用外推法和敏感性分析產生了2030年的全球使用預測。使用Stata、R和Excel進行資料清理和視覺化。
研究結果
2016年至2023年期間,有數據可得的67個國家的抗生素總消費量增加了16.3%,從295億ddd增加到343億ddd。同期,平均抗生素消耗率增加了10.6%,從每天每千名居民13.7個DDDs增加到15.2個DDDs。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定義,不同收入群體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中等收入國家(包括中低收入國家和中低收入國家)的消費率增加了18.6%,而高收入國家的消費率則下降了4.9%。 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影響顯著,2020年消費量大幅下降,特別是在高收入國家(- 17.8%),然後中等收入國家反彈。
抗生素消費增幅最大的國家是中等收入國家,特別是越南等中低收入國家,增幅超過一倍,泰國和中美洲等中低收入國家。到2023年,3個中低收入國家和3個中低收入國家躋身抗生素消費前十名,凸顯了全球格局的轉變。
相反,在大流行期間下降最快的國家包括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疫情後的恢復速度各不相同,以印尼、阿根廷和印度等國為首的中等收入國家恢復速度較快。
抗生素的消費量也因藥物類別而改變。廣譜青黴素、頭孢菌素和大環內酯類藥物仍然是消費量最大的,儘管不同收入群體的使用趨勢有所不同。
到研究期結束時,中等收入國家的大環內酯類藥物和氟喹諾酮類藥物消費率超過高收入國家,這主要是由於中等收入國家的增加。碳青黴烯類和噁唑烷酮類等「最後手段」抗生素的消費量在中等收入國家急劇上升,顯示出現了抗藥性挑戰。
Access和Watch抗生素使用的差異是明顯的。高收入國家持續消耗更多的可近性抗生素,其可近性監測指數不斷增加,而中等收入國家消耗更多可近性的抗生素,特別是中低收入國家。到2023年,中低收入國家將成為手錶消費的領頭羊,反映出管理實務上的差異。
2023年全球抗生素消耗量(包括缺失資料的估計數)達到493億DDDs,即每天每1,000名居民17.0 DDDs,自2016年以來總使用量增加20.9%。
預測表明,如果不改變政策,到2030年全球消費量可能增長52.3%,可能達到751億DDDs,這突顯出迫切需要採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結論
總而言之,2016年至2023年,全球抗生素消費量增加了20.9%,低於2008年至2015年35.5%的增幅,2020年因COVID-19大流行而大幅下降。
受公共衛生措施的影響,高收入國家的降幅最大,而中等收入國家在疫情後受經濟成長和都市化的推動迅速反彈。中等收入國家最後手段抗生素和氟喹諾酮類藥物的使用也在增加,這突顯了管理方面的差距。
要解決這些趨勢,需要加強監管、公平取得和對衛生、疫苗接種和診斷等預防措施的投資,以及世衛組織《全球認知》等全球框架,以有效應對抗菌素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