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輝煌不再,日本車企正被中國電車擊敗
彭博社週三發文稱,日本汽車製造商目前處境艱困。隨著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在全球開疆拓土,日本汽車產業的領導企業位居最大「受害者」行列。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本土競爭對手推出的一波又一波的電動車湧入了展廳,讓日本汽車製造商只能為生存而戰。這些中國企業也進軍東南亞市場,在長期以來一直是豐田、本田和三菱等日本傳統汽車品牌的大本營快速擴張。
市佔率大降
根據彭博社對汽車銷售和註冊數據的獨家分析,在2019年至2024年,日本汽車製造商在中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損失的市場份額是所有汽車製造商(按國家)中最大的。
在中國,彭博社追蹤的所有六家日本汽車製造商的市佔率都出現了下滑,即使是豐田的銷售和產量也遭遇瓶頸。在東南亞,消費者對日本品牌的忠誠度一向很高,例如印尼在2019年時銷售的幾乎所有汽車都來自日本品牌。然而,中國品牌正在逐步蠶食日本車企的市場份額,尤其是在泰國和新加坡,日本汽車製造商在這裡的市場份額已從2019年的50%以上下降到35%。
日本汽車市佔率在中國等多個市場下滑
以銷量計算,豐田是全球第一大汽車製造商。儘管豐田在皮卡等部分細分市場仍保持一定優勢,但整體情況對於這些曾被視為效率和可靠性先驅的日本公司來說令人擔憂。
亞洲市場份額的損失也預示著日本汽車製造商的這種頹勢可能會蔓延至歐洲和美國市場,儘管中國汽車製造商因為關稅問題目前在美國銷售的乘用車有限。整體來看,日本車企在向純電動車轉型方面進展緩慢,這可能會讓它們付出沉重代價,因為在這個由尖端電池技術和智慧軟體定義贏家的行業中,日本企業可能被越甩越遠。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東南亞熱鬧的街道和高速公路上曾經遍布日產和馬自達汽車,但現在,這裡開始出現新的進氣格柵和logo(代指新品牌)。
豐田在東南亞一直保持優勢,這源於它在該地區的生產能力。豐田在當地生產了多款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大排氣量引擎燃油車。泰國和印尼合計佔其2023年全球約1,100萬輛汽車產量的近10%。
在印尼曾經的首都雅加達,儘管豐田仍是道路上最常見的汽車品牌,但日產品牌汽車幾乎快要消失了。本月早些時候,日產發布財報稱,該公司利潤大幅下滑,原因是車型陣容老化、銷售激勵支出過高以及在北美市場缺乏混合動力車型。這些問題促使日產裁員和削減產量。
比亞迪在上個月成為了印尼銷售排名第六的汽車品牌。鑑於該公司在今年7月才向客戶交付首批車輛,它的銷售勢頭很猛。比亞迪位於雅加達的旗艦展廳的工作人員表示,起售價為4萬美元的中型電動掀背車「海豹」最受歡迎。
反擊
日本汽車品牌沒有坐以待斃,他們正透過投資合作夥伴關係和長期專案來開發車載軟體、固態電池等關鍵技術,以期重新奪回優勢。
今年早些時候,豐田發布了所謂的碳中和內燃機原型,這項技術可能進一步改進其混合動力技術。豐田也正在打造自己的軟體平台,以抗衡中國電動車中奢華的功能配置。同時,本田、日產和三菱正在完善今年成立的合作夥伴關係,並計劃在軟體和電動車基礎設施領域展開合作。
豐田還有一定優勢
目前,這項策略在北美市場已初見成效。在過去兩年北美電動車成長放緩的背景下,混合動力車重新受到歡迎,而這項技術正是由日產和豐田開創的。
然而,在全球電動車之都中國,這種策略正讓它們付出沉重代價。在中國市場,純電動車快速普及,而日本品牌則過度依賴混合動力技術。
從日本製造到中國製造
日本在大規模汽車生產方面的聲譽也正在下滑。二十多年前,該國曾佔全球汽車產量的五分之一以上,而如今這一比例已下降至11%。相較之下,中國同期從1.4%上升至38.4%。
汽車製造從日本轉向中國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中心。然而,歐美徵收的進口關稅促使許多企業考慮在地化生產以規避關稅,同時也推動比亞迪等公司進一步開拓新市場以實現其全球化野心。
彭博產業研究指出,中國在低成本電池方面的優勢,以及企業在拓展海外市場時建立供應鏈的能力,可能使它們在東南亞、中東和非洲市場佔據優勢。
儘管中國品牌早在歐美徵收關稅前就一直在拓展東南亞和非洲市場,但彭博產業研究的資深汽車分析師吉田達夫(Tatsuo Yoshida)認為,這些品牌會加倍押注。 「他們很可能會加強擴張力度。」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