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認為人類的消費已經讓六項地球極限被逾越
全球人口已達80 億,人類對地球資源的需求龐大,而且往往是以不可持續的方式。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學教授克勞斯-胡巴切克(Klaus Hubacek)對這項嚴峻挑戰進行了評估。 為了支持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消耗了多少土地、水和其他資源? 需要做出哪些調整才能確保我們在地球生態極限範圍內生活? 胡巴切克證明,實現永續發展是可能的,但關鍵在於實施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政策。
我們的消費模式會影響環境,這是眾所周知的。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自1960 年代以來,二氧化碳濃度以越來越快的速度上升,導致全球暖化,並帶來了各種可怕的後果。
地球所能承受的消耗量是有限的,2009 年,科學家定義了九條”地球極限”,作為我們何時達到這一極限的指標。 跨越這些界限可能會對地球的穩定性和復原力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 這些地球極限包括海洋酸化和全球淡水使用量等指標。 到2023 年,其中六條地球極限已被跨越。
此圖顯示了六項環境指標的足跡以及全球各十分位支出在總足跡中所佔的份額。 長條圖和圓環圖指的是人均足跡和全球各十分位數在總足跡中所佔的份額。 十等分組的支出水準隨著顏色的加深而增加。 紅色圓圈代表人均邊界水準。 圖片來源:Shao 等人(《自然))
胡巴切克的學術生涯致力於研究人類在這些行星邊界方面的表現,以及需要改變什麼來防止我們進一步跨越這些邊界。 他說:『基本的計算方法是:給定地球上一定數量的人口和地球邊界,我們能消耗多少才能保持在這些極限之內?
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百分之一人口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是最底層百分之五十的四十億人的50倍。 地球上的貧富分化是胡巴切克工作的一個共同點。 他是11月13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描述這一問題的論文的作者之一。 論文使用了一個廣泛的數據集,涵蓋了168個國家多達201個消費群體,分析了消費模式對六個關鍵環境指標的影響。
這是荷蘭格羅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科學、技術與社會學教授克勞斯-胡巴切克(Klaus Hubacek),《自然》(Nature)雜誌關於地球邊界論文的主要作者。 資料來源:格羅寧根大學
這項分析揭示了不同的消費行為是如何造成對地球的破壞的,並得出結論:如果世界排名前20% 的消費者將其消費習慣轉變為在其群體中發現的更可持續的消費模式,那麼他們對環境的影響將減少25% 至53%。 研究也表明,僅僅改變食品和服務業的消費模式,就能幫助將地球的重要界線拉回安全範圍內。
在先前的論文中,胡巴切克研究了一些具體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可以幫助我們平衡生活,更好地應對地球邊界問題。去年8月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區採用少吃紅肉、多吃豆類和堅果的飲食習慣,那麼即使較貧窮國家的居民增加肉類消費,由食物引起的排放量也會下降17%。
就在上個月,胡巴切克與他人合作撰寫了一篇論文,描述了畜牧業如何危險地逾越了幾條地球邊界。 該論文認為,任何消除這種負面影響的措施都應”因地制宜”:”顯然,這其中會存在差異。植物性飲食不適合傳統的蒙古游牧民族,因為他們依賴犛牛和犛牛奶。”
胡巴切克在指出地球邊界遭到破壞時,不斷指出解決方案。他認為:”然而,我們不應該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創造新的技術解決方案上,因為已經有很多解決方案我們沒有實施。大多數政府都在補貼不良行為。例如,在全球範圍內對化石燃料的補貼過度補償了我們透過碳稅和碳交易計畫等碳定價所實現的減排效果。
並非所有希望都已破滅:人類能夠保持在地球邊界之內。 但是,解決氣候變遷等問題的政治意願似乎並不強烈。 胡巴切克:「這讓我很擔心。它給年輕一代帶來了真正的恐懼」。他的科學研究並非由激進主義驅動。 ” 我做這項工作首先是因為我的學術興趣。 但我也不想把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我們需要的是以證據為基礎的政策。”
編譯自/ ScitechDaily
參考文獻《將全球消費控制在地球範圍內》,2024 年11 月13 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