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海洋數據顛覆了我們對氣候變遷的認知
研究人員發現了歷史海洋溫度數據的不準確性,揭示了20世紀早期的海洋溫度明顯比陸地測量溫度低,這與先前的模型相反。這項發現為了解過去的氣候變異性和未來的氣候變遷提供了重要依據。 萊比錫大學初級教授塞巴斯蒂安-西佩爾(Sebastian Sippel)博士認為,這項發現並沒有改變我們對1850-1900 年全球暖化的理解,也沒有改變人類活動在推動全球暖化中所起的作用。
僅根據陸地氣溫測量值(白色曲線)和海洋表面溫度測量(藍色曲線)重建的全球平均氣溫示意圖。 新研究證明了這兩條曲線的長期一致性,並分析了1900 年至1930 年期間的偏差。 資料來源:萊比錫大學
在寒冷時期到來之前的19 世紀陸地和海洋溫度(1850-1900 年)可以可靠、一致地反映直至今日的溫度變化。 然而,解決寒冷期資料不準確的問題可以增強對觀測到的暖化趨勢的信心,完善我們對歷史氣候變異性的理解,並改善未來的氣候模型。
準確解讀全球氣溫趨勢對氣候研究至關重要。 西佩爾博士與國際科學家合作,利用歷史上的陸地和海洋測量數據以及古氣候數據,拼湊出全球平均氣溫趨勢。 在重建過程中,西佩爾發現了一個系統性的差異:20 世紀初,海洋溫度似乎比前幾十年低,而陸地氣溫卻保持穩定。 這種不匹配現象與物理理論和現有的氣候模型相矛盾。
新研究利用多種不同的證據表明,根據海洋表面數據重建的這一時期的全球平均氣溫過於寒冷:平均溫度比陸基重建的溫度低約0.26 攝氏度。 這種差異比自然氣候變異下可能出現的差異更大。
“我們的最新發現並沒有改變自1850 年以來的長期變暖趨勢。 但是,我們現在可以更好地理解歷史氣候變遷和氣候多變性,」初級教授Sebastian Sippel 博士說。
例如,1900 年至1950 年間20 世紀早期氣候變暖的原因從未被完全理解。 如果對海洋溫度進行修正,20 世紀初的暖化趨勢就會減弱。
“氣候模式與20 世紀初觀測到的氣溫趨勢之間的差異主要是由於對觀測數據的理解不全面,而不是由於氣候模式不完整或氣候的自然變異性。 目前已有成熟的方法來解釋測量方法變化對海洋表面溫度測量的影響。 (Reto Knutti)說:”我們的新認識證實了氣候模型,更清楚地顯示了人類自前工業化時代以來的影響。”
這項研究本身就表明,海洋低溫異常的原因可能在於當時使用的測量技術資訊記錄不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海洋溫度主要是用船上的水桶測量的,但測量方法和船隊的組成每十年都會發生變化,這使得糾正系統測量誤差變得更加困難。
因此,研究報告的作者建議採用多種方法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我們的方法論強調需要不斷搶救和數位化歷史氣候數據,並將其與獨立數據進行比較。同時,由於觀測數據是理解氣候和建立氣候模型的基礎,因此應該對早期氣候資料的系統調整進行非常不同的假設檢定。
DOI:10.1038/s41586-024-08230-1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