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證明:名字真的能影響一個人的未來
名字,是伴隨一個人一生的符號。為了取一個好的名字,有的人會翻爛字典,也有的人會迷信到相信「玄學」。這就讓人好奇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難道取個好名字這麼重要?先前也有「蔡元培考入北大」的話題引發熱議,一個好的名字真的能幫一個人獲得成功嗎?那我們來看看從心理學研究,能得到什麼結論吧。
取個好名字重要嗎?
先說結論,取一個好名字太重要了!
姓名是伴隨每個人一生的社會符號,自古以來,我們中國人對於姓名的學問都頗為重視。即使在今日,許多父母仍或多或少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不惜查閱大量資料或花錢請人來起一個好名字,希望孩子未來能夠「順風順水」。
根據我國官方發布的《2020 年全國姓名報告》中顯示,2020 年最受歡迎的男孩名字Top5 為“奕辰”“宇軒”“浩宇”“亦辰”“宇辰”,最受歡迎的女孩名字Top5 為「一諾」「依諾」「欣怡」「梓涵」「語桐」。從這些使用頻率最高的名字中可以看出,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都想給孩子起一個帶有美好期望的好名字。
圖源:《2020 年全國姓名報告》
圖源:《2020 年全國姓名報告》
但是,從科學角度來看,取個好名字到底會對孩子產生哪些實質上的影響呢?
實際上,這也是許多心理學家感興趣的問題,幾十年來,有大量的實證研究探索了名字對於一個人的實際影響。
一篇於2021 年發表在《心理科學進展》的學術文章對這些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探究姓名的哪些維度會對一個人的心理和行為造成影響。
1
名字特別,未來可能也不普通
研究者對其中5 項針對國人的研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其中涉及1720 人對理想職業的設想,561 萬份勞動市場裡的真實簡歷,以及67 萬份基於互聯網調查的現實工作經歷調查,結果發現名字越是獨特的人,越是會選擇較為獨特的職業,即從業人數較少的職業,例如科研人員和演藝人員等,並且他們越有可能在這些職業上獲得更高的成就。而在從業人數較多的普通職業中卻沒有發現這樣的相關性。
研究者認為這可能體現了人們的一種獨特性需求(Need for Uniqueness, NfU),指的是一個人相對於其他人追求差異性的積極傾向,具有高NfU特徵的人比較喜歡透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物品和身分等方式來表達其獨特性。
當一個人擁有一個相對獨特的名字時,由於名字是一個人重要的代表符號,所以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獨特的名字成為了他們自我身份建構的重要部分。換句話說,我們可能會因為自己獨特的名字而認為自己是一個獨特的人,從而逐漸形成了較高NfU 特質,喜歡「不走尋常路」。在這些因素的驅使下,他們可能會追求一份較為獨特的職業,以此來實現自我認同的維護與提升。
同時,這也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有關,即如果他人預期某個名字的個體會在某個領域表現出色,這種預期可能會影響他們對個體的行為,將這種期望內化到自己內心,從而影響個體的實際表現和成就。
例如名字裡帶有“樂”“福”等字眼的人可能會更願意表現得開朗一些,“蔡元培”和“莫言”這樣的名字,也可能因為與名人“撞名”,在內心產生了希望也變得和他們一樣優秀的想法。
2
名字不好,心理困擾也不少
父母在給孩子取名的時候,都不喜歡和別人重名,但是常見的名字很容易和別人“撞名”,所以有些父母就會另闢蹊徑,選擇一些生僻字來起名。也有些父母無意中給孩子取了一些意義偏消極的名字,或者隨著網絡和時代的發展,本來寓意良好的名字逐漸衍生出了別的消極意義,例如“翔”和“菊花”因為互聯網傳播而導致其意義已經「變味」了。
多項研究發現,這些不常見的、意義偏消極的名字可能會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導致他們會產生更高的孤獨感,自尊心更低,情緒問題也更多。
並且,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披露的98 萬份刑事案件數據表明,使用不常見的、消極的、溫暖和道德感較低的名字往往更多地與較高的犯罪風險有關。國外的研究也發現,一個名字過於獨特或不受歡迎的青少年更有可能出現問題行為或違法犯罪行為。
研究者認為,名字會引發他人無意識的好感或反感,好聽的名字會讓我們無意識中更喜歡對方,但是含義偏消極的名字可能會導致他人的偏見與歧視,人們會對該名字持有者產生人際忽視或社會排斥,儘管這還算不上校園暴力,但是良好的人際關係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如果長期遭到忽視和排斥,就可能會發展出抑鬱症、社交障礙和適應能力差等問題。
名字重要,但要理性看待
名字的確會影響人們對這個人的初始印象,但我們也盡可能不要因為別人的名字而對其有刻板印象。畢竟名字的好壞只是一個發展的影響因素之一,並非決定性因素。
總而言之,取名也是一門大學問,給孩子取個好名字確實是挺重要的,建議避免一些偏消極或過於生僻的漢字,而是考慮選擇那些更好聽、更積極的名字,把美好的期望以名字的形式賦予孩子,這既是一種親情紐帶的體現,也能讓孩子更相信和喜歡自己名字的寓意,說不定孩子也能受此鼓舞而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呢。
但我們也不用過於迷信名字的“魔力”,名字本質上只是一種社會符號,而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更不是用來評判一個人的外貌、能力和價值的標準。說到底,名字只是在出生時的一個小起點,一個人的未來成就如何,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才能、努力和選擇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包寒吳霜, 蔡華儉. (2021). 姓名對個體心理與行為的實際影響:證據與理論. 心理科學進展, 29(6), 1067-1085
[2] 蘇紅, 任孝鵬. (2015). 名字的心理效應: 來自個體層面和群體層面的證據. 心理科學進展, 23(5), 879-887.
[3]蔡紅,鄒X,馮Y,劉Y,靜Y.(2018)。當代中國對獨特性的需求日益增長:經驗證據。心理學前沿,9,554。
企劃製作
作者丨陳宇峰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
審核丨樊春雷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策劃丨何通
責編丨何通
審校丨徐來、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