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類行為》:使用網路或能提升50歲以上人群幸福感
2024年11月19日,《自然-人類行為》發表的一項研究認為,在23個國家50歲以上人群中,使用互聯網或與更高的生活滿意度、自我報告健康狀況更佳和較少憂鬱症狀相關。這項研究由香港大學張清鵬團隊完成,研究結果對公共衛生政策和實踐有潛在影響,特別是在老化和精神健康服務有限的國家。
在2019年,全球55歲及以上的人群中約有14%遭遇了精神健康問題,如憂鬱。過去的研究認為使用網路與較差的精神健康相關,特別是在較年輕的人群中。但網路也是健康資訊和社會連結的一個來源,這對中年及以上人群的幸福感很重要。迄今為止,我們對網路使用和全球中老年人群的幸福感之間的關聯所知較少。
張清鵬團隊分析了23個國家(包括美國、英國、中國、墨西哥和巴西)中87559名年齡≥50歲的成年人使用網路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追蹤時間中位數為6年。他們發現使用網路(包括收發電子郵件、購物、預訂旅行以及搜尋資訊)與較高的生活滿意度、較少的憂鬱症狀以及較好的自我報告健康狀況有關。在美國、英國和中國,使用網路的參與者比不用的人憂鬱症狀更少。但在各國,網路的使用頻率與心理狀況較差的風險之間並沒有可靠的關聯。
作者提出,50歲以上的人使用網路可以促進社交互動,降低孤獨感(這是這一人群的一個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並使他們能夠接觸到資訊和服務,這又能反過來提供情緒支持和醫學建議。但他們承認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來確定使用網路和這些人群的幸福感是否存在因果聯繫,並研究如年齡、性別和使用網路頻率等人口統計因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