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在美國被起訴招聘總監指控其涉嫌就業歧視
台積電被現任和前任員工起訴,其中包括一名人才招募總監,指控其涉嫌就業歧視。員工聲稱,身為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台積電偏袒台灣員工,並趕走了美國員工。 《富比士》首先報導了這起訴訟。
該訴訟最早由人才招募總監黛博拉·豪因頓於8 月提起。豪因頓聲稱,她看到人力資源部門創造了一個工作場所,「在這個工作場所中,非亞裔員工和非台灣籍員工受到的審查程度比類似情況的亞洲員工(包括台灣員工)更嚴格」。此後,十幾名台積電前員工也加入了訴訟。
台積電將透過《晶片和科學法案》從美國獲得116 億美元,其中66 億美元為現金,50 億美元為貸款。台積電將利用這些資金在亞利桑那州的工廠建造一系列晶圓廠。
原告律師、Kotchen & Low 律師事務所的Daniel Kotchen 告訴《富比士》:「台積電接受了60 億美元的美國聯邦資助,並選擇在美國境內競爭,因此必須遵守聯邦歧視法,平等對待所有種族、國籍和公民。
撰寫時,台積電尚未回應Tom’s Hardware 的置評請求。該公司告訴《富比士》,它「堅信多元化勞動力的價值,我們在招聘和晉升時不考慮性別、宗教、種族、國籍或政治派別,因為我們尊重差異,並相信平等的就業機會可以增強我們的競爭力。
起訴書中的指控包括,台積電台灣的人力資源團隊向該公司的美國分公司發送了已經過審查並可以在美國工作的候選人的簡歷,然後美國團隊“直接聘用這些亞洲/台灣候選人,即使美國沒有發布任何空缺職位」。起訴書還聲稱,即使該職位不需要普通話或中文技能,也列出了對普通話或中文技能的要求,並使用普通話來排除不會說該語言的員工並限制他們的職業發展。
起訴書還指控,持有簽證的台灣員工被用來減少美國工人的工會職位數量。
有報案稱,台積電在美國難以立足,對勞工實踐的擔憂導緻美國工人流失,為了趕上最後期限,台積電從台灣引進了「數百名」員工。除此之外,台積電也難以適應美國的工作文化。
10 月,台積電美國總裁里克·卡西迪(Rick Cassidy) 表示,其菲尼克斯工廠在早期測試中的產量比台灣同類製造廠高出4%,這對該工廠來說是個好兆頭。
由於美國政府希望晶片製造商獲得納稅人的錢達到嚴格的里程碑,因此CHIPS 法案的資金尚未大量到位。目前尚不清楚針對歧視美國工人和惡劣工作環境的訴訟是否會進一步影響這一點,也不清楚隨著拜登政府任期結束和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於1 月返回白宮,CHIPS法案可能發生的任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