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用飛秒雷射鍛造金屬不畏酸浸泡
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微納光子學與材料國際實驗室楊建軍團隊,最近日在金屬表面超疏水性能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透過飛秒雷射元素摻雜微納結構(FLEM)與循環低溫退火(RLA)相結合的方法,在鋁合金表面成功建構了仿生蟻穴狀結構(BAT),實現了高效穩定的自啟動超疏水效果。
傳統的金屬表面超疏水處理依賴於微/奈米結構的製作和低表面能有機物的修飾,但這種方法在腐蝕性環境中易受侵蝕,導致超疏水性能下降。
杨建军团队的创新方法不仅提高了超疏水表面的化学稳定性,还显著提升了耐腐蚀性能。
實驗顯示,經過2000小時腐蝕性鹽水浸泡後,金屬樣品表面仍保持良好的超疏水性能,腐蝕電流較未加工樣品降低了5個數量級。
此外,该超疏水表面还能承受酸碱溶液浸泡、紫外辐射和冷冻循环等苛刻环境的挑战。研究团队与沈阳金属研究所合作,从理论层面证实了次晶相态形成对降低材料表面能和提升化学稳定性的关键作用。
這項研究成果為超疏水領域的應用開闢了新前景,並為高性能材料表面的設計與開發提供了新的研究想法。相關論文已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