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調查了131種語言中表達痛苦、喜悅和厭惡的發聲
一項國際語言學研究確定了不同文化中一致的疼痛發聲表達,但發現歡樂和厭惡的表達不太一致。研究人員調查了131 種語言中表達痛苦、喜悅和厭惡的發聲和插話。
全世界大約有7000 種語言,每種語言都有表達人類情感的獨特方式。 但是,某些情緒是否具有跨越這些語言的普遍發聲特質呢?
由Maïa Ponsonnet、Katarzyna Pisanski 和Christophe Coupé 領導的語言學家和生物聲學專家小組研究了這個問題。 他們在今天(11 月12 日)代表美國聲學學會發表在《美國聲學學會雜誌》上的研究報告中,比較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中的表達性插話(如”哇!”)和非語言發聲(如尖叫和哭泣)。
人類語言起源與動物發聲比較
皮桑斯基指出,研究哭聲、尖叫聲和笑聲等發聲方式可以讓人們了解語言的起源。
「為什麼我們人類開始說話,而其他靈長類動物卻沒有? 我們都會發出笑聲,數以百計的物種都會發出類似遊戲的聲音,」龐索內說。 ” 然而,我們是唯一進化出口語的物種。研究這些跨物種的共性有助於我們了解人類在哪些方面發生了分化以及如何分化的。至關重要的是,透過比較插話和表達相同情緒的發聲,我們可以檢驗我們在插話中觀察到的聲學模式是否可以追溯到發聲。
元音密度圖顯示,痛苦、厭惡和快樂發聲的獨特元音空間在不同語言中保持一致。 圖片來源:Ponsonnet 等人
分析不同文化中的發聲模式
研究人員分析了131 種語言中插話的元音,並將其與在歡樂、痛苦或噁心的語境中發出的近500 個元音進行了比較。
他們預測,發聲的聲音形式反映了它們的適應性或社會功能。 ” 我們相信,許多聲音表達都有其功能。例如,嬰兒的哭聲往往響亮而刺耳,是為了讓父母感到厭煩,從而停止發出厭惡信號。我們希望痛苦、厭惡和喜悅的聲音表達也能反映出它們的功能,”皮桑斯基說。
研究人員在發聲中發現了支持這一觀點的證據: 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三種情緒都有一致而獨特的元音特徵。 痛苦的插入語也具有相似的開放元音(如”a”)和寬降雙元音(如”Ayyy!”中的”ai”和”Ouch!”中的”aw”)。 然而,與發聲不同的是,對於厭惡和喜悅的情緒,不同文化中的插話缺乏規律性。 研究人員對後一項發現表示驚訝。
研究小組的目標是在更多的文化和情緒中推廣這項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廣泛的聲音表達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它們來自哪裡。
對超過131 種語言的研究表明,人類的情緒是透過獨特的發聲模式來表達的,這反映了它們的進化和社會功能,但並非所有情緒和文化都是如此。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