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與前投資人“反目” 背後牽扯“潑天富貴”
一起仲裁案件,在國內人工智慧領域掀起軒然大波。 11月11日,有媒體報道稱,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和聯合創始人兼CTO張宇韜近日在香港被提起仲裁,仲裁申請方為二人此前共同創立的循環智能的部分投資人。目前,月之暗面方面已委託律所處理此事,代理律師稱將對此依法進行抗辯。
根據媒體報道,此次仲裁申請可能源自於在尚未拿到來自循環智能的多個投資方的同意豁免書之前,楊植麟和張宇韜等人就已啟動融資並創立月之暗面。而同意豁免書之所以遲遲未簽,很可能是因為循環智能的投資者對循環智能後來在月之暗面所佔的股比不滿。
雷達財經了解到,月之暗面成立於去年3月,並於同年10月推出了明星產品Kimi,該產品的訪問量一度超越文心一言。隨著一輪又一輪融資的注入,月之暗面的估值被推至33億美元的驚人高度。在這場資本盛宴中,一些未能搭上財富快車的“老股東”為了爭取更多的利益,不惜與昔日的合作夥伴“反目成仇”,從而引發了這場仲裁風波。
在這場紛爭中,月之暗面的創辦人楊植麟無疑是個備受矚目的焦點人物。身為中國大模型AI公司中最年輕的創辦人之一,90後創業家楊植麟自幼便展現了學霸的潛質。他在高中時期就曾因奧賽獲獎而被保送進了清華。
之後,他先後在清華大學、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深造。赴美讀博期間,楊植麟參與創立循環智能。隨著ChatGPT的發布,大模型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楊植麟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機會,毅然決然地創立了月之暗面,並迅速成為了業內外矚目的AI新秀。這次捲入仲裁風波,讓月之暗面接下來的發展變得更加複雜。
月之暗面創辦人楊植麟被前投資人發起仲裁
11月11日,大模型產業爆出一則重磅消息。根據36kr旗下「暗湧Waves」報道,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聯合創始人兼CTO張宇韜近日在香港被提起仲裁,相關電子仲裁申請書目前已遞交至HKIAC(香港國際仲裁中心)。
有媒體引述知情人士消息,此次向楊植麟、張宇韜提起仲裁的申請方,正是二人此前共同參與創立的循環智能的部分投資人,具體包括金沙江創投、靖亞資本、博裕資本、華山資本和萬物資本。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曾經一起共事的創辦人和投資人「反目成仇」?前述知情人士向「暗湧Waves」表示,此次仲裁的緣由可能是因為在尚未拿到來自循環智能的幾個投資方(金沙江創投、萬物資本、靖亞資本、華山資本和博裕資本)在的同意豁免書之前,楊植麟和張宇韜等人便已啟動融資並創立月之暗面。
據公開通報顯示,循環智能最初由楊植麟、張宇韜和陳麒聰三位共同創辦人共同創立。據悉,前述三人均為技術出身,並結識於清華大學知識工程實驗室。在循環智能成立初期,楊植麟主要負責AI和產品,扮演的更多是首席科學家的角色,並不是這家公司的CEO。
而擔任循環智能CEO的是師從亞馬遜AWS AI負責人、機器學習泰斗Alex Smola的陳麒聰,師從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副系主任、數據挖掘專家唐傑教授的張宇韜則在循環智能擔任CTO一職。
在公司股權分配上,三人秉持均等分配原則。天眼查顯示,循環智慧營運主體北京睿科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創立之初,公司股份由楊植麟、張宇韜和陳麒聰均分,三人分別持股33.3%。
目前,楊植麟、張宇韜和陳麒聰三人在北京睿科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均降至27.19%,另外一個後期加入的聯合創始人揭發持有該公司18.43%的股份。
雷達財經注意到,循環智能創立後,先後獲得不少資本的青睞。天眼查顯示,2018年至2021年,循環智能相繼完成了天使輪、數千萬人民幣的Pre-A輪、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1200萬美元的A+輪以及3800萬美元的戰略融資。
隨著多輪融資的完成,包括華山資本、金沙江創投、靖亞資本、真格基金、紅杉中國、博裕資本、萬物資本等在內的投資方成為了循環智慧背後的「金主」。不過,此次向楊植麟、張宇韜發起仲裁的並非是前述提到的所有股東,而是其中的5家投資機構。
而楊植麟和循環智能部分投資者之間的衝突,主要發生在去年楊植麟二度創業的月之暗面創立期間。在尚未拿到部分投資者的同意豁免書之前,楊植麟和張宇韜等人就已啟動融資並創立月之暗面。
「暗湧Waves」從接近兩家公司的人士了解到,同意豁免書之所以遲遲未簽,可能與循環智能幾家投資者對循環智能後來在月之暗面所佔的股比不滿有關。
「暗湧Waves」還在發布的文章中透露,早在今年上半年,循環智能的幾位「老股東」就曾給楊植麟發送過律師函,也有不少知名投資人參與其中的斡旋和調解,但從結果來看雙方並未達成和解。
對於楊植麟、張宇韜被提起仲裁一事,月之暗面所委託律所銘德律師事務所的資深合夥人David Morrison律師表示,其律所已接受楊植麟、張宇韜委託,關注到相關仲裁事項,“我們認為該事項既缺乏法律依據,也不具備事實基礎,本所將依法提出抗辯。
雙方因錯失潑天富貴「反目」?
此番月之暗面創辦人楊植麟、聯合創辦人兼CTO張宇韜被提起仲裁,一個不可忽視的背景是月之暗面當下已迅速崛起為國內人工智慧領域的頂尖明星企業,而月之暗面估值的極速攀升或許正是雙方矛盾進一步激化的導火線。
雷達財經從官網獲悉,月之暗面創立於去年3月,其致力於探索能源向智慧轉化的最優路徑,透過產品與用戶的深度共創,推動智慧技術的革新。緊接著,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在隔月正式註冊成立。
天眼查顯示,楊植麟在該公司擔任法定代表人,並持有78.968%的股份,是該公司的受益所有人、實際控制人。此外,周昕宇、吳育昕、張宇韜、汪箴分別持股10%、5.957%、5%、0.075%。
根據月之暗面介紹,公司創始團隊可謂星光熠熠,其核心成員參與過Google Gemini、Google Bard、盤古NLP、悟道等多個大模型的研發,其多項核心技術還被Google PaLM、Meta LLaMa、 Stable Diffusion等主流產品採用。
儘管成立時間並不算很長,但月之暗面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完成了從通用大模型到上層應用的佈局。去年10月,在創立僅半年多的情況下,月之暗面宣佈其在長文本領域實現了突破,並推出首個支援輸入20萬漢字的智慧助理產品Kimi。今年3月,月之暗面更是宣布Kimi智慧助理啟動200萬字內測。
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今年3月,Kimi智慧助理App的月活達到589.7萬,Kimi智慧助理微信小程式的月活已經突破91.1萬。同時,AI產品榜(aicpb.com)的數據顯示,Kimi智能助理網頁版在4月的訪問量高達2004萬,較上月增長60.2%,訪問量已超越文心一言,排在國內同類產品的首位。
前述這些數據,無疑彰顯了Kimi在市場上所展現出的強勁增長勢頭,也使得月之暗面迅速成為國內人工智能賽道的“當紅炸子雞”,甚至Kimi概念股在資本市場上也成為追捧熱點,華策影視、掌閱科技、中廣天擇等多隻個股因此一度漲停。
事實上,月之暗面在尚未有產品正式面世之時,便已經引起了部分資本的密切關注。去年6月,媒體揭露了月之暗面規模接近20億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包括紅杉中國、今日資本、真格基金、礪思資本等在內的知名VC均對其進行了押寶。
其中,紅杉中國、真格基金正是這次沒有向楊植麟、張宇韜發起仲裁的另外兩家投資機構。有AI投資人曾表示,儘管楊植麟技術禀賦過人,但由於其缺乏足夠的商業和管理經驗,所以月之暗面剛創立時部分投資機構對其仍沒有足夠的信心。
根據網易科技報道,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曾旗幟鮮明地提出自己不會投中國的大模型公司,他認為5年後將沒有獨立的大模型公司存在,因為沒有商業模式。
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朱嘯虎也曾對智譜AI、百川智能、零一萬物、月之暗面、Minimax、階躍星辰六家獨立大模型創業公司最後怎麼收場表示“不樂觀”,他認為前者最好的結果就是賣給大廠。
然而,月之暗面不僅打造了明星產品Kimi,還迎來了一輪又一輪的融資。去年7月,美團龍珠、襄禾資本、藍馳創投紛紛入局,成為了站著月之暗面A輪融資背後的投資方。
今年2月,月之暗面再度斬獲新一輪規模超10億美金的A+融資,投資方包括阿里、紅杉中國、小紅書、美團、礪思資本等眾多新舊股東。此輪融資完成後,月之暗面的估值達到25億美元。
到了8月,月之暗面又雙叒叕獲得了資本的認可。在騰訊、高榕創投、阿里以及三七互娛等投資方超3億美金的融資助推下,月之暗面的估值被推到了33億美元的水準,這意味著僅僅半年左右的時間月之暗面的估值上漲了8億美元,漲幅約32%。
有媒體稱,在零一萬物、MimiMax、百川智能、智譜AI、階躍星辰、月之暗面組成的AI「六小龍」中,月之暗面或成為估值最高的一個。
在分析家看來,楊植麟、張宇韜二人此番被多位循環智能時期的投資人申請仲裁,或與月之暗面急速躥升的估值有著密切關聯。由於新公司的估值遠超循環智能,那些未能搭上這趟財富快車的「老股東」不免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為了爭取更多利益,不惜與昔日的合作夥伴「反目」。
90後學霸的「開掛」人生
相較於在網路時代早已聲名鵲起,如今又轉戰AI賽道的王小川、王慧文等風雲人物,楊植麟在公眾中的知名度或許稍顯遜色。但在AI圈和創投界的專業人士眼中,楊植麟如今在業界的認可度和關注度絲毫不弱於前述兩人。
出生於廣東汕頭的楊植麟,是個年輕有為的90後創業家。翻閱楊植麟過往的履歷不難發現,他自幼便展現出學霸的潛質。高中時期,楊植麟就讀於汕頭金山中學。當時,沒有任何程式設計基礎的他,憑藉著自己的天賦和興趣被選拔進入資訊學奧林匹克競賽訓練班。
在之後舉行的全國青少年資訊學奧林匹克聯賽中,楊植麟一舉奪得了廣東賽區的一等獎,因此獲得了清華大學的保送生資格。即便沒有保送資格,楊植麟當年667分的高考成績其實足以讓他輕鬆踏入清華大學的校門。
不過,在清華大學就讀期間,楊植麟起初涉足的並非是與人工智慧聯繫那麼緊密的專業,而是主修熱能專業。逐漸意識到自己志不在此的楊植麟,在大二那年果斷更換專業進入電腦系。
而楊植麟的老師正是清華大學電腦系知識工程實驗室(KEG)的領導者,智源研究院學術副院長、悟道計畫負責人唐傑教授。在校期間,楊植麟以滿分成績通過所有程序設計課程,攬獲眾多榮譽,並以年級第一的成績畢業。
隨後,楊植麟遠赴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MU)語言技術研究所(LTI),跟隨蘋果公司AI負責人Ruslan Salakhutdinov和Google AI智能首席科學家William W. Cohen攻讀博士位。
2019年,楊植麟順利拿到了卡內基美隆大學的電腦專業博士學位。同年,楊植麟先後以一作身分發表Transformer-XL和XLNet兩項成果,Google學術被引次數更是逼近兩萬。
其中,Transformer-XL成為第一個全面超越RNN的注意力語言模型,論文成為NeurIPS 2019與ACL 2019的最高引言之一。而XLNet則在20項任務上超越GoogleBERT模型,成為NLP領域備受關注的重要學術成就。
也是在博士在讀期間,楊植麟便開始了自己的首次創業之旅,其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參與創立了循環智能,該公司的業務方向是運用NLP、語音、多模態、大模型等AI技術打造「銷售科技」方案。
據了解,循環智能的產品目前已在銀行、保險、證券、汽車、零售、房產、教育、消費金融、B2B等行業中廣泛應用,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人保財險、太平洋保險、太平人壽、萬科、我愛我家、安居客、上汽集團、中國東方航空等企業都是其客戶。
然而,真正讓楊植麟在公眾層面名聲大噪的原因,還要歸功於其後來創立的月之暗面。時間回撥至ChatGPT發布的當天,楊植麟的心情異常激動。預感到AI廣闊前景的楊植麟,很快就有了正兒八經搞一家公司做這件事的念頭。
事實上,大模型領域對資金的需求極高,而在創立月之暗面的過程中,留給楊植麟的時間也十分緊迫。從創業的第一天開始,楊植麟便爭分奪秒地幫助自己的專案尋找融資。
楊植麟曾在受訪時透露,「我們2023年2月開始集中做第一輪融資。如果delay(延遲)到4月,基本上沒機會了。但如果2022年12月或2023年1月做也沒機會,當時有疫情,大家沒反應過來——所以,真正窗口就是一個月。
回過頭看,在時間緊迫且任務艱鉅的背景下,楊植麟成功且迅速地把握住了機遇,但在月之暗面從創立到疾馳的過程中,一些歷史遺留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給楊植麟增添了幾份煩惱。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捲入仲裁風波的同期,「晚點LatePost」稱月之暗面幾位出海產品負責人已於近期離職創業。今年9月,月之暗面決定停止更新兩款已上線的出海產品-Ohai和Noisee,暫時縮減了出海to C應用。對此,月之暗面回應稱,做這兩款產品只是嘗試,並未正式立項,所以很快做出了調整;月之暗面主動選擇做減法,更加聚焦Kimi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