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鬣狗在牙齒磨損時仍能有效率地維持咬合效率
研究表明,在超食肉動物中,鬣狗與其他食肉動物不同,它們能有效適應牙齒磨損,在牙齒磨損時仍能保持獨特的咬合效率。這項發現也延伸到了已滅絕的鬣狗,並挑戰了目前對食肉動物演化的看法。
由Jack Tseng 博士領導的一項新研究於今天(11 月11 日)發表在PeerJ Life & Environment 上,揭示了牙齒磨損如何影響超級食肉動物(飲食中嚴重依賴肉類的哺乳動物)的頜骨力學。由於哺乳動物的牙齒不會再生,因此超級食肉動物的牙齒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磨損,從而降低咬合效率。這項研究考察了不同類型的超食肉動物(包括食腐動物、肉食專家和碎骨捕食者)如何在生物力學和行為上適應牙齒磨損的挑戰。
研究團隊分析了三種主要類型的食肉哺乳動物:頂級肉食者(如大型貓科動物)、食腐動物和碎骨捕食者(如斑鬣狗)。他們利用形態功能數據,研究了下顎骨深度、咬合效率和咬合過程中的顎骨壓力等因素,以確定這些動物的顎骨力學是否會隨著牙齒磨損而出現補償性變化。
磨損的鬣狗頜骨範例來源:PeerJ
主要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物种中,只有属于碎骨捕食者的鬣狗在牙齿磨损的情况下表现出显著的咬合效率提高,并且在没有增加颌骨压力的情况下保持了性能。相反,顶级肉食者和食腐肉食动物并没有表现出对牙齿磨损的显著生物力学补偿,这表明这些群体可能更多地依赖行为改变来获取和加工食物。
Tseng博士的團隊也研究了滅絕的食肉動物鬣狗,這種物種被認為具有與現代鬣狗相似的進食適應性。有趣的是,鬣狗在牙齒磨損的情況下表現出更高的咬合效率,儘管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適應性可能更多地受到物種特定的進化壓力而不是生活史的驅動。
「一旦長成,現存哺乳動物的成年牙齒是不可替代的,必須終生使用。對於依靠牙齒獲取和加工食物的頂級捕食者,我們想知道牙齒’磨損’導致的進食性能變化是否可以通過頜骨機械抵抗咬合壓力的方式得到補償。
這項研究邀請科學家重新審視我們評估過去和現在的食肉動物的生存方式,並強調動物界進化適應和生命史階段之間的動態關係。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