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出新能源車電池4年衰減近25% 增程車衰減更明顯
新能源車的電池壽命問題再次引發關注。 11月5日,中汽試煉場帳號發布了一份新能源汽車電池健康度評估測試報告,結果顯示,2019款特斯拉Model 3在行駛11.6萬公里後,經過檢測,電池健康度為89.3 %;而理想ONE 2020款在行駛10.3萬公里後,電池健康度僅75.6%,增程車電池衰減明顯高過純電動車型。
報告顯示,此測試運用較常規的檢測方式,透過充電樁採集動力電池充電過程中的電壓、電流、溫度,以及SOC(電池剩餘電量)等訊號,對車輛進行多項電池評估指標分析的結果。
其中,即便是「業界標竿」特斯拉,使用4年行駛10萬公里後,電池健康度下降超過10%,而更嚴重增程車代表——理想ONE,僅使用4年,其電池健康度下降超近25%,動力電池的日曆壽命和循環壽命衰減下降速率不一,且與電池品牌和日常使用工況相關,如何根本解決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用戶的電池焦慮問題,需要各方進行更多探索,如目前運用較多的延長保固期限,或車電分離等方式。
超千萬車主即將面臨電池保固到期
與傳統燃油車裝備的引擎不同,動力電池其實是一種化學產品,它的最佳充放溫度其實在35℃以下,溫度的劇烈變化,對電芯化學元素有不可逆的傷害,這一點尤其在快充時更為明顯。
目前快速補能有兩條路徑,一個是超快充形式充電,另一個是換電(更換電池),但超快充會加速電解液、電芯衰減,加大對電池的損害,在循環壽命層面讓電池衰減更加嚴重。
根據先前相關機構的超快充試驗,使用4C充電倍率進行充電,動力電池在經歷1100次超快充後,電池性能顯著下降;使用6C充電倍率快速充電,電芯加速老化,僅700次超快充後,電池基本上無法滿足正常使用。
保障新能源汽車消費者權益至關重要。國家工信部自2016年起就規定,乘用車生產企業對電池、馬達等核心零件需提供8年或12萬公里保固,因此這也成為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保固的最大公約數。目前,市場純電平台車型平均設計使用年限為15年,但目前產業對電池的保固年資普遍只有8年,遠低於汽車設計使用壽命;受限於電池壽命瓶頸,許多新能源車型實際上未能做到「物盡其用」。
根據業界統計顯示,在2016年至2023年間,8年電池保固期內的新能源汽車累計上險量約1942萬輛,不少第一批新能源車主已經面對電池過保、維修自費的問題,電池的維修或更換費用動輒數十萬。根據公開新聞報道,以賓士EQC為例,容量為79.2kWh的電池售後更換費用高達23萬元;而特斯拉換一塊電池則需要1200-15萬元。像小鵬P7換電池的價位大概在8-10萬元左右,即便是混動車型30.7kWh的電池,售後更換費用也要5.8萬元。
根據乘聯會數據,我國新能源滲透率已連續數月超過50%,隨著新能源車主數量越來越高,在2024到2031年期間,預計陸續將有超過2000萬輛新能源車電池保到期,車主將直接面臨電池保固到期的實際困擾。
實現「車電同壽」亟待解決
解決新能源汽車電池老化衰減,實現“車電同壽”,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中不得不解決的重要問題。
根據即將於2025年3月1日起實施的《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性能檢驗規程》(GB/T 44500-2024),新能源汽車(包含增程和插混)的動力蓄電池安全充電檢測和電氣安全偵測將成為必檢項目,若電池容量衰減超過60%,也會被視為偵測不合格,車輛將進行整改,以便符合國家偵測標準。這意味著,如果動電池8年保固期過後,若電池健康度低於60%,用戶需要自費維修或更換電池。
目前,業界通用做法是延長電池保固期限,盡可能長時間保障消費者權益,亦或加大研發投入,透過技術手段加速長壽命電池的研發進程。
同時,已有車企提出的「車電分離」路徑,作為一種新的嘗試。 2021 年10 月工信部印發的《關於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也開啟了新能源汽車基於車電分離這一理念的換電模式的試點工作。相較於整車購買的模式,車電分離的處理方式提供給了消費者另一種選擇,從某種程度上將電池壽命的監督和管理工作責任轉交給了車企代勞,使得消費者不用過度焦慮電池的壽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