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公司扎堆IPO,回報投資人的時候到了
幾乎是前後腳,自動駕駛公司地平線和文遠知行成功上市。同時,還有一大批公司正在路上,Momenta和小馬智行選擇赴美上市,縱目科技、佑駕創新則在衝刺港交所…除此之外,今年1月和8月,雷射雷達企業速騰聚創、自動駕駛晶片公司黑芝麻智慧也都成功登陸港交所。
自動駕駛企業扎堆尋求上市的背後,除了對資金的需求,更多的還有兌現對投資人的承諾。
「目前這些上市的企業,我感覺有些是為了上而上,它不是真的業務基本面達到要求了。」有資深投資人對《賽博汽車》表示,「對很多基本面不好的企業來說,投資協議一般都有上市期限的對賭,理論上也可以延長,但是如果上市,這些對賭協議就全作廢了,不用再背這個包袱。
上述人士指出,這些企業上市只是技術性的問題,即只要滿足交易所的要求就可以,比如說美股或港股,都是自由市場。要發行成功,首先合規滿足要求,其次要有人能夠認購它的股權,這兩個條件實現就可以。
說起來容易,但落地並不簡單。一方面,無論是港股或美股都會面臨許多的流程審核;另一方面,提前找到上市的基石投資人更是不易。
顯然,自動駕駛企業札堆上市的背後,並非是一片繁花似錦,還有壓力和窘迫。
兌現承諾,上市是最體面的方式
為什麼要上市?
兌現承諾是很重要的原因,到給投資人回報的時候了。
有投資人告訴《賽博汽車》,一般來說,國內一級市場的人民幣基金,存續期在7年左右,其中5年投資期,2年時間是資本退出變現。
退出變現有幾大途徑,包括IPO(基石基金在解禁後賣出)、併購、新三板掛牌、股份轉讓、回購、借殼上市、清算等等。其中IPO是資本最理想且體面的退出方式。
10月24日地平線正式登陸港股
而細數這一批尋求上市的自動駕駛公司,多在2016年左右成立。其中,地平線成立於2015年7月;小馬智行、Momenta均創辦於2016年;文遠知行(前身景馳科技)成立於2017年;縱目科技和佑駕創新則分別成立於2013年2014年。
在自動駕駛故事最受追捧的那些年,他們或多或少都拿到了資本的祝福。甚至,不乏達到獨角獸級估值。
當時拿的錢越多,如今上市的壓力就越大。
國內的股權投資,很多時候都會有投資者與創始團隊的對賭協議出現,也就是在公司沒有達成一些條款時(例如上市),公司包括創始團隊需要掏錢從投資人那裡回購股份。
業內人士坦言,現在投資人也挺難的,從多數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來看,不管是創始團隊還是企業本身持有的資金,回購股份的難度是很高的。
如果無法完成回購,其他路徑又無法行得通,剩下的或許就是一個個創始團隊與資方對簿公堂,公司清算,甚至創始人被成「老賴」這樣令人唏噓的故事。
這顯然無論對企業,或是投資人來說,都是「雙輸的買賣」。
抽屜協議是私下簽署的協議,通常只有協議雙方知曉,類似被放置在抽屜裡,不輕易向外界透露
上市,顯然是最體面的方式。 「很多企業上市募集的資金,在上市前就已經談好了,甚至很多想要上市的公司是有地方政府兜底的,與地方政府或一些戰略方有’抽屜協議’。」有資深投資者認為,有些公司是為了上而上,並非企業業務需求。
至於為什麼多數會選擇港股和美股,主要是因為,美股或是港股都是自由市場。要發行成功只要實現兩個條件,合規滿足要求、有人能認購股權。 「企業本身業務好不好、持續性怎麼樣,這不是必然條件」。
有趣的是,自動駕駛「明星」公司似乎更偏愛美股,除了地平線或許因為一些敏感問題選擇了港股。小馬智行、文遠知行、Momenta都選擇了美股。上述人士稱,原因是美股更撐得住先前高額的估值。
普遍缺錢,上市迫在眉睫
上市也並非“百利而無一害”,企業也將面臨資訊公開,資訊揭露等成本。
正因為此波「上市潮」也讓外界進一步了解智慧駕駛、甚至自動駕駛企業的「窘迫面」:缺錢,這也是他們需要上市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以10月28日,剛在中國證監會取得境外上市備案,擬在港股發行不超過1.38億股境外上市普通股的佑駕創新(MINIEYE)為例,截止到去年年末,其帳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剩不到2億元,上市籌資迫在眉睫。
佑駕創新部分財務數據
而其他家帳面數字稍好一些,例如文遠知行帳上有18.3億元、小馬智行有23.8億元(3.35億美元)、地平線甚至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13.6億元,但結合他們虧損速度來看,如果再不融資、不上市,目前的資金僅能維持公司運作少則一兩年,多則五、六年。
以現金流狀況最好的地平線為例,2021年到2023年,地平線淨虧損分別為20.64億元、87.2億元以及67.39億元。就算扣除與經營關係不大的項目後,經調整淨虧損也達到11.03億元、18.91億元以及16.35億元,三年經調整虧損超過46.29億元。
而顯然,一級市場這些企業已經很難再融到資。
根據企業揭露資訊來看,上述提及已經或正在上市的企業中,只有文遠知行在今年6月獲得了廣汽集團一筆不超過2000萬美元的戰略投資;小馬知行今年10月獲得了廣汽集團2700萬美元的策略投資。兩者還應該都「沾了點IPO的光」。
而佑駕創新儘管顯示2023年8月和11月都有融資到賬,但屬於Pre-IPO輪,也都受益於上市計畫。
不考慮上市因素,文遠知行最後一次融資發生在2022年10月,地平線也是;縱目科技的上一輪融資也在2022年3月;Momenta最新一次融資更是要追溯到2021年11月。
這背後的邏輯很好理解。
一方面,受經濟大環境影響,國內資本市場活躍度遠不如以前。根據《賽博汽車》不完全統計,2021年在汽車智慧化方向上,市場累計投資資金總額達1,591.9億元,投資熱點主要在整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晶片、雷射雷達等領域,生長出一群「獨角獸」企業,此後資本市場逐年降溫,2023年頭部自動駕駛公司中只有小馬智行拿到了新的融資。
另一方面,投資「估值高的老人」不具性價比。有自動駕駛產業高層表示,自動駕駛領域,只要不是存在很嚴重路徑依賴的情況下,大部分公司的技術差距可以在2-3年內,甚至更短時間完全拉平,而一些「老人」估價值已經處於較高位置,在大環境不算好的當下,投一些「小而新」的企業似乎更有性價比。
同時,整個汽車產業越來越卷的情況下,作為上游的供應商們日子也不會好過,而且在面對車企的時候,大多數初創智駕公司沒有太多的議價權,利潤空間極致壓縮,想要走向獲利更是難上加難。
融資不順暢、研發投入高、獲利遙遙無期,衝刺IPO,既有機會拿到策略融資;又能拋去一些包袱,再拿一筆錢,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上岸不易,但現在是最好時間點
越來越多的智慧(自動)駕駛公司選擇上市。
他們如果去港股或美股,理論上都是可行的。畢竟,理論上來說,只要滿足交易所要求就可以了,也就是滿足合規要求和有人認購股權。
但前者也會面臨很多的流程審核。
10月25日文遠知行在美股上市
例如文遠知行,IPO就兩度延後。
2024年8月15日,路透社旗下IFR媒體發布消息稱,文遠知行將納斯達克IPO定價由8月16日推遲至8月19-23日期間;8月22日,IFR又報道稱,文遠知行推遲納斯達克IPO,沒有新的時間表。
有資深投資人表示,文遠知行第一次「失敗」有可能就是被美國證監會針對了。
通過流程審核本身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更難的是提前找到上市的投資方,在資本市場不算好的當下,想要有投資者認購,不僅要“流血”,還需要足夠的誠意和信任。
地平線找到了阿里巴巴、百度、法國達飛集團CMA CGM和JSC(寧波甬寧高芯SP);文遠知行找來了Alliance Ventures(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創投基金)、JSC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Fund SPC、 Get Ride、Beijing Minghong、Kechuangzhixing Holdings、Guangqizhixing Holdings and Gac Capital International、GZJK WENYUAN。
認購者,基本上都是企業先前的投資人、「好夥伴」。
儘管困難不少,但當下依然是上市最好的時機。
10月底Waymo獲新一輪56億融資
「最好的上市時機是三年前,其次就是現在。」有自動駕駛從業者表示,一方面,蘿蔔快跑走紅、Waymo獲得大額融資、特斯拉發布Robotaxi車型,大眾對自動駕駛的認知在不斷加深;另一方面,美股降息之後,資本市場流動性也有所增強。
自動駕駛企業們經歷過寒冬後,顯然想抓住這一波「熱浪」。
當然,就算已經上市也不等於一勞永逸,即使已經成功上岸的企業,股價也在遭遇不同程度的波動。
截至11月1日收盤,文遠知行的股價報收14.52美元/股,已低於IPO發行價15.50美元/股(即「破發」)。
但至少,文遠知行已經“上岸”,更多的智慧駕駛賽道玩家們,還在經歷“生存大逃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