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贈與的歡樂時光:野生動物與酒精的真相
研究人員認為,由於古老的演化過程,乙醇在生態系統中自然豐富,它提供了潛在的熱量益處,甚至可能影響動物的行為和生理。野生動物可能不只是無意中攝取了發酵水果和花蜜中的乙醇,乙醇很可能是它們飲食的常規組成部分。
一隻蜘蛛猴正在採食spondia mombin 的果實。 圖片來源:Nicholas Chapoy
野生動物吃了發酵水果後出現”醉酒”行為通常被認為是罕見和偶然的,但生態學家現在對這種觀點提出了質疑。 在今天(10 月30 日)發表於《生態學與演化趨勢》(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的一篇綜述中,研究人員認為,由於乙醇幾乎天然存在於每一個生態系統中,因此許多吃水果和花蜜的動物很可能經常食用乙醇。
埃克塞特大學的行為生態學家、資深作者金伯利-霍金斯(Kimberley Hockings)說:”我們正在摒棄這種以人類為中心的觀點,即乙醇只是人類使用的東西。它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比我們以前想像的要豐富得多,大多數吃含糖水果的動物都會接觸到一定程度的乙醇。
大約1 億年前,隨著開花植物開始生產酵母可以發酵的花蜜和果實,乙醇開始廣泛傳播。 如今,乙醇仍然天然存在於各種生態系統中,在潮濕的熱帶地區,乙醇的濃度更高,並且全年都在生產。 通常情況下,天然發酵水果的酒精含量僅為1%-2%,但在某些情況下,如巴拿馬過熟的棕櫚果,酒精含量高達10.2%。
在酵母開始生產乙醇之前,動物就已經攜帶了可以降解乙醇的基因,但有證據表明,演化對食用水果和花蜜的哺乳動物和鳥類的這種能力進行了微調。 尤其是靈長類和樹蛙已經適應了高效代謝乙醇。
吃水果的捲尾猴。 圖片來源:茱莉亞-卡索索
中佛羅裡達學院的分子生態學家兼資深作者馬修-卡里根(Matthew Carrigan)說:「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當你在樹上爬來爬去或在夜間被捕食者包圍時,醉酒對你沒有好處–這是你的基因無法遺傳下去的秘訣。
目前還不清楚動物是否為了乙醇而有意消費乙醇,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乙醇對動物生理和演化的影響。 不過,研究人員說,食用乙醇可能會為野生動物帶來一些好處。 首先,乙醇是一種熱量來源,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氣味化合物可以引導動物尋找食物來源,但研究人員表示,動物不太可能察覺到乙醇本身。 乙醇也可能具有藥用價值:果蠅會有意將卵產在含有乙醇的物質中,從而保護卵免受寄生蟲的侵害;果蠅幼蟲被黃蜂寄生後,會增加乙醇的攝入量。
埃克塞特大學的行為生態學家、第一作者安娜-鮑蘭德(Anna Bowland)說:「在認知方面,有人認為乙醇可以觸發內啡肽和多巴胺系統,從而產生放鬆的感覺,這可能對社會性有好處。
關於飲用乙醇對野生動物的意義,還有很多問題尚未解決。 在未來的研究中,研究小組計劃調查靈長類動物攝取乙醇的行為和社會影響,並更深入研究參與酒精代謝的酵素。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