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利桑那州發現古代有毒爬行動物化石擁有傳導毒液的牙齒
在亞利桑那州東北部的晚三疊世欽勒地層中發現了一種新發現的小型有毒爬行動物物種,Microzemiotes sonselaensis。 這項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PeerJ Life & Environment上,為爬蟲類毒食策略的演化提供了新的見解,並加深了我們對美國西南部古老生態系統的了解。
在亞利桑那州晚三疊世欽勒地層中發現了一種新的有毒爬行動物–Microzemiotes sonselaensis。 這種小型爬行動物有傳導毒液的牙齒,揭示了爬行動物毒液系統的獨立演化。 來源:PeerJ, 10.7717/peerj.18279
這塊化石由部分左側齒組成,牙齒上有明顯的瀏海,據信代表了一種利用毒液製服獵物的爬行動物新物種。 這項發現標誌著晚三疊世的第三種毒液爬行動物,也是已知最早在下顎保存有毒液傳導牙齒的爬行動物。 在此之前,晚三疊世爬行動物使用毒液的證據僅限於Uatchitodon屬的個別牙齒。
新描述的物種Microzemiotes sonselaensis的每顆牙齒上都有兩條深溝,延伸至整個齒冠的長度,這與現代毒珠蜥和後獠牙蛇的毒液傳導溝相似。 這些溝槽可能有助於毒液的輸送,顯示該物種的進食策略依賴毒液。
Microzemiotes sonselaensis的牙齒比Uatchitodon的牙齒小大約十倍,這表明毒液的使用可能是在不同體型的多個爬行動物群中獨立進化而來的。 Microzemiotes sonselaensis是一種非常小的爬行動物,體長可能不超過30公分。
(A) Microzemiotes sonselaensis 主模式DMNH PAL 2018-05-0017 的照片,(B, C) 舌側視圖、(D, E) 唇側視圖和(F, G) 背側視圖中牙槽骨的三維效果圖和線圖。 比例尺等於1 毫米,箭頭指向前方。 縮寫:IM,頜內;MEC,梅克爾管;FAC,切面;F,孔;SA,外角;VG,毒溝。 資料來源:PeerJ, 10.7717/peerj.18279
研究的第一作者、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博士生海倫-伯奇(Helen Burch)指出,這項發現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生代爬行動物使用毒液提供了依據。 Burch說:”我們對蛇和蜥蜴以外的爬行動物毒液系統的起源知之甚少,因此Microzemiotes sonselaensis是中生代少數幾種嗜毒動物中令人興奮的新成員。”
這項研究也強調了爬行動物毒液輸送系統的進化多樣性,並將其與helodermatid蜥蜴和一些蛇類等現代有毒物種進行了比較。 雖然Microzemiotes sonselaensis在系統發育上的確切位置仍不確定,但它屬於Toxicofera支系之外,該支系包括所有現生毒蛇和蜥蜴類群,包括吉拉怪、巨蜥和鬣蜥,代表了毒液系統的獨立進化。
這項發現不僅擴大了晚三疊世爬行動物的已知多樣性,而且有助於人們更廣泛地了解毒液的演化。 它的影響超出了古生物學的範圍,使人們能夠深入了解古代生態系統是如何運作的,以及爬行動物之間的進食方式是如何變化的。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