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竟然有一條反向的尾巴這是怎麼回事?
在近期傍晚的星空舞台上,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無疑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自10月12日起,它開始在日落後的短暫夜幕中悄悄現身,吸引了全球天文愛好者的注意。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在一些愛好者捕捉的鏡頭中,這顆彗星竟展現出一條朝向太陽方向的奇異「尾巴」。
圖說:10月13日日落後,波多黎各夜空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在明亮的彗尾的另一側有一道隱約可見的反常彗尾。攝影:Yarelis Medina
通常,我們認知中的彗尾是沿著遠離太陽方向延伸,那麼這條指向太陽的「尾巴」究竟是何方神聖呢?接下來,蝌蚪君將為您揭開這一謎。
彗星的尾巴是如何形成的
彗星是一種由岩石、塵埃、冰以及各種冰凍狀態的氣體組成的天體,天文學家常戲稱它們為「髒雪球」。當彗星靠近太陽時,它會受到強烈的陽光照射而逐漸升溫。在升溫的過程中,構成彗星的各種冰凍狀態的氣體會直接從固態變成氣態,這個過程稱為昇華。昇華過程中釋放的氣體和塵埃顆粒能夠在彗星周圍形成一片雲團,稱為彗髮。
彗髮中的氣體和塵埃在太陽風的相互作用下,可以形成兩個截然不同的彗尾。其中一條由氣體組成,稱為離子尾。太陽輻射從彗髮中的氣體中剝離出電子,使它們帶上正電荷,成為離子。隨後,太陽風將這些帶電的氣體粒子推向遠離太陽的方向,從而形成了一條藍色的尾巴,其中的藍色源自於其中大量的一氧化碳離子,它們在太陽光下閃閃發光。
而另一條尾巴則稱為塵埃尾,是由昇華過程中釋放出的塵埃顆粒所組成的。這些塵埃顆粒在太陽光的壓力下被推向遠離太陽的方向,形成了一條彎曲的尾巴,形似掃把,也正因如此,彗星有時也被稱為「掃把星」。彗星離太陽越近,它的彗尾就會越長越亮,而其長度甚至可以遠超彗核本身,達到數十萬公里。
圖說:10月14日,奧地利上空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彗星右側呈現一道細長的光束,即異常彗尾。
反向的「尾巴」又是怎麼回事
了解完彗星尾巴的形成原因,你會發現彗星的尾巴其實是被太陽風「吹」出來的,因此它們總是向遠離太陽的方向延申。那麼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指向太陽的尾巴又是怎麼回事呢?
實際上,這條額外的尾巴通常被稱為反常彗尾或反尾,與通常所說的彗尾不同,它並非由彗星本體直接噴射出的碎片所構成,而是由彗星在其軌道上遺落的塵埃顆粒組成。這些塵埃顆粒相對較大,受太陽風的影響較小,因而它們大致保持在彗星經過的軌道平面內。當地球剛好穿越這一軌道平面時,這些塵埃反射的陽光就能被地球上的人們看見,從而營造出反常彗尾的錯覺。
圖說:反常彗尾、塵埃尾、離子尾位置關係示意圖
不過,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並不是唯一帶有反常彗尾的彗星。 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2023年1月出現的綠色彗星C/2022 E3(ZTF)以及今年6月與地球擦肩而過的「惡魔彗星」12P/Pons-Brooks,都曾帶著反常彗尾現身夜空。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正離我們遠去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其正式編號為C/2023 A3,於2023年1月9日由中國紫金山天文台首次發現,最初被認為是一顆小行星。直至2月22日,借助小行星撞擊地球持續警報系統(簡稱ATLAS)位於南非的望遠鏡,其真實身份才得以揭曉——原來這是一顆彗星。
9月底,這位太空來客日益接近太陽,其亮度顯著增強,迅速在各大媒體平台佔據了焦點位置。 10月12日,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掠過近地點,此後的兩週內,每當太陽落山後,它便以一條長長的彗尾,出現在西方低空。
隨著彗星逐漸遠離地球和太陽,它的亮度也正在迅速減弱,如果想要親眼目睹這顆彗星的風采,一定抓緊最近的觀測窗口,下次它再次造訪地球的時候或許是幾萬年後。 (編譯:文星)
參考資訊
策劃:劉鯤李培元張超楊柳
審查:北京天文館研究館員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