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 預測到2025 年底將有8,500 萬輛電動車上路
根據分析公司Gartner 剛發布的最新預測,到明年年底,將有大約8,500 萬輛電動車在道路上行駛,其中包括轎車、巴士、貨車和重型卡車。 該預測將電動車分為兩類:電池電動車(B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車(PHEV)。
到2025 年底,BEV 電動車將達到6,200 萬輛,比今年成長35%;PHEV 電動車將在2025 年達到2,300 萬輛,比今年成長28%。 以下是每種汽車每年”上牌量”的細分:
中國有時會被當作一個排放大國的例子。 Gartner 預計,雖然中國是一個巨大的排放國,但其電動車保有量也讓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相形見絀,而且這種情況將持續到2025 年,並有可能持續到未來十年。
不過,Gartner 表示,歐洲和北美對電動車的需求也將穩定成長。 2024 年,這些地區的電動車將佔全球上牌量的36%。 根據Gartner 預測,到2025 年,中國道路上的電動車將達到4,900 萬輛,歐洲道路上的電動車將達到2,060 萬輛,北美道路上的電動車將達到1,040 萬輛。
電動車最令人擔憂的問題之一是電池的狀況。 到2030 年,這方面的情況將會有所改善。 Gartner 預計,汽車製造商將能夠回收95% 的電動車電池,以降低原材料短缺的風險。 Gartner 高級主任分析師喬納森-達文波特(Jonathan Davenport)對此評論道:
“大力開展回收工作,利用廢電池中的材料和製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再加上歐盟強制回收電池的努力,可以減少對更多礦石挖掘的需求。 由於電池中稀有金屬的濃度高於天然礦石,廢電池可被視為高度富集的礦石。不道德的方式處理,也不會被投入垃圾掩埋場。
Gartner 公佈的數據可能考慮到了對中國汽車徵收關稅將對北美和歐洲電動車普及率產生的影響。
支持徵收關稅的人認為,有必要徵收關稅,讓國內汽車製造商有機會與中國製造商競爭,因為中國製造商得到了中國政府的補貼。 然而,這些關稅意味著更高的成本將轉嫁給消費者,從而減緩電動車的普及速度。
政府本可以在不增加消費者支付的情況下,透過其他方式使競爭環境更加公平,這些方式包括:減少監管,使汽車製造商能夠降低成本;透過研發鼓勵創新,使國產汽車更具吸引力;以更有利的環境支持新創企業,增加國內競爭;降低對國內汽車製造商的稅收,以騰出資金投資於新技術和生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