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睿Ultra 200V內核解密:四個E核心略大於一個P核
國外硬體專家Nemez利用B站網友「萬扯淡」的底圖,詳細分析了Lunar Lake即酷睿Ultra 200V系列處理器的內部結構佈局,其中大小核分佈非常有意思。酷睿Ultra 200V處理器分為計算模組、平台控制器模組,分別採用台積電3nm、6nm工藝,共同放置在台積電22nm製造的基底上。
計算模組面積為16.27×8.58=139.60平方毫米,平台控制器模組面積為11.51×3.97=45.69平方毫米,基底面積為16.77×13.10=219.69平方毫米。
計算模組
平台控制器模組
基底
它的另一個特點是封裝了兩顆LPDDR5X內存,有利於節省主機板面積與筆記本空間,從而做得更輕薄或放入更大電池,也有利於提高系統通信性能,降低延遲,還有利於大大降低整體功耗。
從分析圖上可以看到,四個Lion Cove架構的P核心位於運算模組的右側邊緣,中間夾著共享的12MB三級緩存,並分成四個區塊,每個區塊3MB。
每個核心自己有2.5MB二級緩存,也分成了兩塊。
旁邊是四個為一組的Skymont架構的E核,集體共享12MB二級緩存,分成了三個。
對比來看,四個E核的面積稍微大於一個P核,這無疑是相當值得稱道的,因為上代四個E核面積約等於一個P核,而這一代E核的IPC性能整數提升了38 %、浮點提升了68%,但面積卻沒有明顯增大。
再往左是NPU AI引擎,分成六組NCE MAC陣列,每組猜測還是2MB快取。
左側邊緣是GPU核顯,總共八個Xe2 LPG架構的核心,以及分成兩塊的8MB二級快取。
另外還有媒體引擎、顯示引擎、8MB SLC系統快取、128-bit LPDDR5X-8533記憶體控制器。
平台控制器模組內分佈著PCIe 4.0/5.0控制器、雷電控制器、USB 3.x/2.0控制器、Wi-Fi與藍牙控制器等。
平台控制器模組和和運算模組之間,透過兩個模組橋接器(Tile Bridge)互相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