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幼體”遊”上水面- 新研究挑戰挖掘假設
最新研究表明,綠海龜幼體在孵化後會”遊”過沙子到達海面,而不是”挖”出海面。 這些發現對保護全球日益減少的海龜族群具有重要意義。發表在論文集B上的新南威爾斯大學生物、地球和環境科學學院的科學家利用一種被稱為加速度計的小型裝置,對幼龜出巢時的行為進行了新的發現。
根據使用加速度計進行的新研究,綠海龜幼體在沙中向上”游泳”,而不是挖掘。 這些發現可能會改善正在減少的海龜數量的保育工作。 來源:Davey Dor
海龜蛋被埋在30-80公分深的巢穴中。 孵化後,新生海龜會在三到七天內浮出海面。 但由於這一切都發生在地下,我們對幼龜生命的最初幾天知之甚少。
利用輕型加速度計,研究團隊能夠在能見度有限的情況下對海龜進行研究。 來源:Davey Dor
透過這種新方法得出的結果顯示,被埋的幼體保持了抬頭的方向,而且出乎意料的是,它們通過前後搖晃在沙子中垂直移動,而不是像挖掘時那樣左右傾斜。
” 當我想像一隻剛從蛋中孵化出來的幼體時,它周圍的環境完全是黑暗的。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哪邊是海面–然而,不管怎樣,它們都會確定自己的方向並向上移動, “戴維-多爾說,他領導了這項研究,這是他博士學位的一部分。 “我們的初步發現和這種新方法的’證明’為海龜生態學的許多新問題打開了大門。”
剛孵化出來的小海龜興高采烈地穿過沙灘,躍入大海的畫面大家都很熟悉。 但在此之前會發生什麼事呢?
幼龜出殼後,會在沙柱中移動,最後浮出海面。
多爾說:”大約64 年前,人們首次觀察到海龜從卵中孵化並浮出水面的階段。從那時起,人們就嘗試用不同的技術來觀察這一階段,例如用玻璃觀察窗來觀察幼龜,或用麥克風來聽它們的動靜。
來自UNSW BEES 的Davey Dor 正在等待海龜幼體出巢。 圖片來源:Davey Dor
以前的每種技術都有局限性,這意味著研究海龜幼體生命最初幾天的情況仍然很困難。麗莎-施萬茨副教授說:「你不會想到,這些幼龜在黑暗中,在幾乎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在沙地裡游泳要花費多少功夫。這就發生在每個個體的腳下,但我們還沒有技術來真正了解這段時間裡發生了什麼。
因此,昆士蘭大學的多爾、麗莎-施萬茨教授和大衛-布斯博士開始探索觀察和研究這一鮮為人知的晦澀過程的新方法。
微型加速度計背包
加速度計可以測量速度或方向的變化,以前曾被用來研究動物的運動、行為和生理。
多爾說:”我們使用的這種加速度計的簡單原理是從三個不同角度測量加速度。它可以測量前後運動、上下運動和左右運動的速度變化。”
但直到現在,加速度計還沒有在這種情況下使用過。
這項研究是在鷺島進行的,鷺島是大堡礁南部綠海龜的長期監測築巢地點,築巢季節通常從12 月持續到隔年3 月。
多爾說:”找到鳥巢後,我們等待了大約60 天,等待鳥蛋發育。在孵化前三天,我們在10 個不同的鳥巢旁放置了一個叫做孵化探測器的裝置。這個獨特的儀器可以測量巢穴處的電壓,讓我們知道幼龜何時從卵中孵化出來。
一旦研究團隊發現海龜蛋已經孵化,他們就會小心翼翼地挖下巢穴,選擇最靠近地表的幼龜,將輕量的微型加速度計安裝到小海龜身上,然後將其放回原處,然後按照發現時的方式輕輕地把沙子鋪回去。
接下來就是等待,看幼龜何時出現。 “我們每隔三小時檢查一次巢穴,當它們終於出現時,我們從攜帶加速度計的幼龜身上取回加速度計”。
加速度計提供了十隻幼體出現的方向、速度和時間的新數據。多爾說:”我們分析了這些數據,發現幼體表現出驚人一致的抬頭方向–儘管它們完全處於黑暗之中,周圍都是沙子。我們發現,它們的運動和休息時間一般都很短,它們的運動就像在游泳而不是在挖掘,當它們接近沙面時,它們的運動僅限於夜間。
保護和巢穴幹預
世界上許多地方的海龜數量都在下降,有幾個物種被列為瀕危物種。 築巢階段是海龜族群的主要脆弱期,因此,保育管理通常著重於對巢穴的干預,包括重新安置、遮陽和澆水。
多年來,巢穴遷移在世界各地被廣泛使用,由於氣候變遷和海平面上升對海龜築巢造成影響,預計這種做法將持續下去。 然而,巢穴中的濕度和溫度等因素在移動巢穴時會發生變化,這些因素會影響幼龜的重要表現特徵,包括它們的速度和運動。
多爾說:”改變巢穴特徵,如基質濕度和深度,可能會對幼體產生我們目前還不了解的後果。這意味著,了解幼龜在沙柱中的行為及其與後代成功的關係,是未來保護實踐的關鍵。
“雖然我們知道幼體在穿過沙地沖向海水的過程中面臨著被捕食的巨大風險,但”有些幼體甚至沒能到達那一步也是事實,”施萬茲教授說。”我們對孵化成功的幼體和孵化失敗的幼體之間的關係知之甚少,因此,我們必須找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 “
為進一步研究打開大門
最新發表的研究成果證實,使用加速度計監測幼龜有許多好處,包括可以獲得幼龜的運動和行為數據,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我們能見度有限的情況下對海龜進行研究。
這些發現也提供了新的見解,並改變了先前對幼龜在沙中最初幾天的假設。
多爾說:”有很多因素我們並不真正了解,因為我們一直沒能觀察到它們生命的這一階段,但我們希望這種新方法能改變這種狀況,特別是在回答有關最佳保護措施的問題時。
第二年夏天,多爾回到鷺島,為一個巢中的多隻幼龜安裝了加速度計。施萬茨教授說:”因此,利用下一年的數據,我們就能了解這些巢的協調程度,因為有一種理論認為,海龜是否會協調它們的行動,或者它們是否有分工。”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