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提琴手的陣容是管弦樂團中最龐大也最顯眼的?
在管弦樂團中,小提琴手通常位於最前列,由於他們的戰略位置和旋律突出的部分,他們常常備受關注。從古典管弦樂團到現代管弦樂團的演變既影響了小提琴手的數量,也影響了管弦樂團的整體佈局。小提琴手在管弦樂團中的突出地位與他們在幾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承載旋律、平衡合奏音色的作用有關。
作為管弦樂團中最大的聲部,小提琴手坐在舞台的最前方和中央,演奏著令人難忘的旋律,因此很容易搶走風頭。 問任何一位小提琴手,為什麼樂團裡有這麼多小提琴手,我們通常會調侃地回答:”顯然是因為我們是最棒的。”但真正的答案要復雜一些,既有後勤方面的原因,也有歷史方面的原因。
管弦樂團的演變
在大約1600 年至1750 年的巴洛克時期,管弦樂團的組成並不規範,通常根據可用性使用樂器。 蒙特威爾第的歌劇L’Orfeo於1607年首演,是作曲家指定所需樂器的最早例子之一。
管弦樂團的規模也各不相同。 在德國,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曾為最多18 位演奏家組成的樂團寫作並與他們合作。 在羅馬的帕姆菲力宮,科雷利曾指揮過50-80 人的樂團,在一次慶祝教皇英諾森十二世加冕的重要場合,他還指揮過150 名弦樂演奏家的樂團。
菲利普-梅西埃(Philippe Mercier),1689 年或1691-1760 年,法裔德國人,活躍於英國(1716 年起),《聽覺》,1744 年至1747 年,布面油畫。 資料來源: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保羅梅隆收藏,B1974.3.19。
現代小提琴也是在這一時期發展起來的,並最終取代了維奧爾琴(Viol)家族的樂器。 此後,小提琴一直是管弦樂團的主力成員。
這時期的音樂與我們今天聽到的許多曲目相比,規模較小,通常以弦樂器為主。 隨著管弦樂團的日益標準化,木管樂器家族的成員出現了,包括雙簧管、巴鬆管、直笛和橫笛。
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擴展
在大約1730 年至1820 年的古典主義時期,管弦樂表演從皇室宮廷走向了公眾領域,規模也不斷擴大。 樂器被分成不同的部分,弓弦樂器佔了大多數。
作曲家開始使用更廣泛的樂器和技巧。 貝多芬為早期的低音管、短笛、長號(之前主要限於教堂音樂)以及單獨的低音提琴聲部(之前通常是大提琴聲部的雙倍)編寫了聲部。
馬可-利瑪竇,1676-1729 年,義大利人,活躍於英國(1708-10 年;1711-16 年),《歌劇排練》,約1709 年,布面油畫。 資料來源: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保羅梅隆收藏,B1981.25.523。
在19 世紀的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埃克托爾-柏遼茲(Hector Berlioz)在《關於樂器和現代管弦樂的論文》(1841 年)中加入了大號、昂格拉管和低音單簧管等樂器,進一步發展了交響樂團。
到了19 世紀末,許多交響樂團達到我們今天所認識的規模和比例,其作品需要超過100 名音樂家,如華格納的《環形樂章》。
小提琴在樂團平衡中的作用
隨著管弦樂曲中演奏者和樂器的數量不斷增加,合奏的音量也越來越大,需要更多的弦樂演奏者來平衡聲音。 小提琴是一種相對安靜的樂器,獨奏者的聲音無法蓋過銅管樂的聲音。
讓小提琴手站在舞台前部,也有助於聲音傳到觀眾的耳朵裡,而不至於被大音量的樂器蓋過。
管弦樂佈局的創新
管弦樂團的典型佈局並不總是標準的。 第一小提琴手(通常演奏旋律)和第二小提琴手(通常起輔助作用)過去在舞台上相對而坐。
美國指揮家Leopold Stokowski在20 世紀20 年代重新安排了第一小提琴手和第二小提琴手的位置,使他們在舞台左側相鄰而坐。 這一變化意味著每個弦樂組的聲音都是由高到低排列在舞台上的。
這項變更被廣泛採用,並成為現代管弦樂團的標準配置。
斯托科夫斯基以嘗試樂團的佈局而聞名。 有一次,他將整個木管樂器組放在了樂隊的前部,排在了弦樂之前,受到了觀眾和音樂家的廣泛批評。 費城交響樂團的董事會據說說管樂”不夠忙,無法演出好的節目”。
弦樂組獨特的聲音與質感
弦樂演奏者無需擔心肺活量或換氣問題。 因此,小提琴演奏者可以用快速的手指演奏出長旋律段落,我們的琴弓也可以讓演奏者演奏出似乎無窮無盡的延音。 為弦樂譜寫的旋律數不勝數,往往令人難忘。
由幾位小提琴家共同演奏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聲音和質感,這種聲音和質感有別於弦樂獨奏者和管弦樂隊的其他部分。 不僅每把小提琴的音色略有不同,每根琴弦的振動速度和每位演奏者琴弓的移動也各不相同。 這就產生了豐富飽滿的音質,營造出聲情並茂的效果。
當前實踐與未來方向
如今,交響樂團需要演奏的曲目種類繁多,從古典樂到浪漫樂,從電影配樂到新委約作品,不一而足。 在任何特定曲目中,小提琴手人數的確定都是一個平衡問題,會根據曲目的不同而改變。
莫札特交響曲所需的管樂或銅管樂手可能少於十人,他們會被完整的弦樂聲部淹沒。 然而,馬勒交響曲需要30 多名非弦樂演奏者,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弦樂演奏者來平衡聲音。
挑戰規範
樂團標準配置中值得注意的例外包括查爾斯-艾夫斯(Charles Ives)1908 年為弦樂團、小號獨奏和管樂四重奏所作的《未解之謎》;斯托克豪森1958 年的Gruppen, pour trois orchestres,其中三個獨立的管弦樂隊在觀眾席周圍呈馬蹄形表演;以及皮埃爾-布爾茲1981 年的Répons,其中24 位表演者在觀眾席環繞的舞台上表演,他們又被六位獨奏者環繞。
儘管進行過嘗試,但自19 世紀以來,管弦樂團中樂器的位置和數量一直保持相對標準。
傳統交響樂團的許多設置都是合理的。 然而,樂團的許多習慣歸結於傳統,也許是在無意識中與”事情就是這樣做的”保持一致。
作者:雪梨大學雪梨音樂學院音樂學講師勞拉-凱斯(Laura Case)。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