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停留一個月心臟就可能出現老化跡象
太空的低重力環境可能會影響太空人的身體健康,甚至在他們返回地球後,這種影響仍將持續。近日,在一項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中,科學家將48個模擬心臟的微型晶片送往國際太空站,發現連續30天處於低重力環境下後,心肌組織出現了跳動節律異常等現象,顯示長期執行太空任務可能會對太空人造成潛在的健康風險。
科學家培育人源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使其分化為心肌細胞,再放入模擬心臟環境、能記錄心肌組織跳動的微晶片中。 2020年3月,這些微晶片由SpaceX發射的龍飛船送往太空站,之後向地球上的科學家每30分鐘發送10秒的心肌組織跳動數據。
跳動模式和回收後細胞的分析發現,在太空中30天后,心肌組織的收縮力度減弱,心律出現了不規則或減緩。同時,心肌細胞的肌節變得短而紊亂,粒線體形態異常。基因分析顯示細胞內與發炎和氧化損傷相關的基因表現增加,這些跡象均與心臟病症狀相似。
2023年,科學家已向太空站發射第二批心肌組織,以篩選潛在的藥物,以更好地保護太空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