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董事會聞到了危險氣息但他們沒有退路
處在公司歷史上最低谷的低谷中,英特爾董事會已經聞到了危險的氣息,被迫開始進行最壞準備,以應對隨時可能出擊的鯊魚。而他們並沒有退路。在英特爾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上,或許從未面臨眼下的困境;即便他們曾經面臨轉型的挑戰,也從未如此士氣低迷。今年以來,英特爾股價已經下跌了接近六成,成為表現最差的晶片股;與此同期,標普500指數上漲了近兩成,費城半導體指數更是飆升了近三成。
英特爾是矽谷的旗幟企業。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正是英特爾為代表的半導體產業全面興起,才為舊金山南灣帶來了矽谷這個名字。而八十年代中期,英特爾與微軟聯手開創了PC時代,讓自己登頂成為了全球晶片產業的巨無霸。
然而,科技大潮變幻無情,曾經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現在的英特爾已經不是營收最高的半導體公司,市值甚至只有同業巨頭的零頭。大幅下挫之後,英特爾市值甚至不到900億美元,而新一代晶片巨頭英偉達的市值接近三兆美元,相當於30多個英特爾。晶片製造領域的巨無霸台積電市值也接近9,000億美元,是英特爾的十倍。
更令英特爾尷尬的是,被他們壓了幾十年的小弟AMD在蘇姿豐的帶領下成功衝擊伺服器市場,如今市值膨脹到2400億美元,是英特爾的兩倍半。就連只管設計不做晶片的Arm市值都有1400億美元。似乎在華爾街投資者的眼中,英特爾已經是晶片產業的明日黃花。
投資人拋售英特爾並不是沒有理由的,近期英特爾幾乎全是利空負面。月初公佈的英特爾第二季財報,營收、獲利與業績預期全面低於市場預期,當季更是巨虧16億美元。英特爾管理層不得不尷尬承認,他們沒有從AI大潮中充分受益,核心業務還在持續下滑,還需要不斷投入新的晶片業務,從而導致了巨額虧損。
這份英特爾史上最差財報發布之後,英特爾股價當夜就暴跌三成。為了繼續推動轉型策略,英特爾宣布了相當激進的成本節約措施,宣布將在2025年節省100億美元的成本。為了降低成本,英特爾三十年來首次停止派息,更計畫在全球裁員15%,至少有1.5萬人因此失業。
更令英特爾蒙羞的是,他們的旗艦處理器陷入了嚴重的品質危機。英特爾第13代和14代Raptor Lake桌面處理器不斷遭遇藍屏死機事件,甚至筆記型電腦晶片也傳出了問題。而英特爾直到這個月才推出了修復補丁,這個品質問題更加重了外界對英特爾技術能力的質疑。
核心董事失望辭職
然而,英特爾的負面危機仍在延續。上週四,英特爾董事會核心成員陳立武宣布辭職。英特爾在監管文件中解釋,陳立武是因為個人原因離開,他需要重新優先安排許多事務,但未來將繼續支持英特爾及其工作。
陳立武的突然辭職立即引發了投資者的關注和猜測。今年65歲的陳立武是馬來西亞華人,是英特爾董事會中少數來自半導體產業的專業人士。他是矽谷知名創投機構華登國際的創辦人兼董事長,曾經擔任晶片軟體設計巨頭Cadence的CEO。
陳立武兩年前才加入英特爾董事會,是英特爾董事會進行改組,支持新CEO基辛格業務扭轉計劃的關鍵人物,因為他的資深晶片行業經驗,陳立武在英特爾董事會中直接負責晶片製造業務。除了在英特爾董事會效力,陳立武還在惠與科技(前惠普企業部門)、軟銀、施耐德電氣等巨頭公司擔任董事,其行業地位可見一斑。
果然,本周美國媒體爆料陳立武是因為對英特爾管理階層失望而辭職的。這項消息導致英特爾本就低迷的股價再度承壓下行。據報道,陳立武對英特爾內部嚴重的大企業病非常失望:人浮於事、不願冒險、反應遲鈍、低效率運作。在裁員之前,英特爾員工總數已經超過12.5萬人,員工總數比2020年多了10%,甚至超過了英偉達和台積電的員工總數之和。
雖然英特爾剛剛宣布了裁員計劃,但陳立武對裁員的範圍和方向都存在不同意見;他希望英特爾裁減更多的中階管理人員。由於提出的意見並沒有得到董事會重視,失望的陳立武最後決定辭職。在他離開之後,英特爾龐大的12人董事會少了來自晶片領域的獨立專業人士。
或許近期英特爾屈指可數的利多消息來自來自IBM。 IBM雲端部門本周宣布,將從明年年初向用戶提供英特爾Gaudi 3 AI加速器,成為英特爾AI晶片的第一個客戶。今年初,英特爾向聯想、惠與、超微、戴爾等諸多伺服器廠商展示了Gaudi 3的效能。
英特爾去年年底推出了Gaudi 3,這款產品來自2019年斥資20億美元收購的晶片設計公司Habana Labs;這款AI加速器也是英特爾在AI晶片領域追趕競爭對手,與英偉達和AMD競爭客戶的希望所在。
被迫防禦應對攻擊
鑑於業績與股價雙雙低迷,英特爾董事會已經聞到了危險的氣息,被迫開始進行最壞準備。根據美國媒體報道,英特爾董事會已經聘請了摩根士丹利,著手進行防禦準備,以應對可能的活躍投資者施壓逼宮。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股價持續下跌,業績前景低迷不振,活躍投資者就可能會如同鯊魚一般出擊,大量吃進公司股票,施壓董事會進行改組,更換公司管理層,逼迫進行業務戰略選擇,從而提振股價獲取利潤。
為了迫使上市公司董事會低頭,這些活躍投資人也會發起委託書之爭,要求取得董事席位,甚至逼迫上市公司分拆業務或出售。埃利奧特基金(Elliott )和卡爾·伊坎(Carl Icahn)都是這方面最兇猛的投資者。當初摩托羅拉分拆就是伊坎最得意的交易。
近期的市場動態已經給英特爾董事會敲響了警鐘:艾利歐特基金近期對西南航空發起了委託書之爭,逼迫後者撤換CEO;Starboard基金也在加大施壓軟體公司歐特克(Autodesk )更換管理層。而且,英特爾已經面臨多起集體訴訟,投資者指控英特爾管理層在業績前景方面提供誤導預期,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損失。
顯然,英特爾董事會已經感受到了巨大壓力,才會聘請摩根士丹利提前進行防禦準備。英特爾董事會對這一幕並不陌生,四年前他們就曾經找過摩根士丹利防禦活躍投資者,但最終仍然被迫撤換了CFO背景出身的CEO斯萬(Bob Swan),從VMware挖來曾經在英特爾效力三十年的基辛格(Pat Gelsinger)。當時推動英特爾換帥的機構投資人是對沖基金Third Point。
晶片宏圖需要天價
基辛格曾經是英特爾傳奇CEO安迪·格魯夫(Andy Grove)的嫡傳門徒,親歷了格魯夫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英特爾存儲晶片業務陷入低谷之際,轉向微處理器從而開創PC時代走向業界巔峰的整個過程。基辛格本人同樣居功至偉,他正是英特爾80486晶片的主架構師。
基辛格回歸之後,給英特爾提出的扭轉之路是IDM 2.0轉型策略。他雄心勃勃地計劃未來十年總計投入千億美元,在美國、德國和愛爾蘭等地興建8座晶片工廠,採用業界最新製程工藝,重振英特爾在晶片領域的技術優勢,並在2030年成為全球僅次於台積電的第二大晶片代工廠商。
然而,IDM 2.0策略並非一日之功。基辛格上任三年半後,已經投入了近600億美元升級晶片代工設備和建設工廠,但代工業務依然沒有實際產出,對英特爾的財報貢獻微不足道。去年第四季的全球晶片代工排名中,英特爾甚至沒有進入業界前十名。
同時,由於在PC與伺服器晶片市場遭受殘酷競爭,2023年英特爾營收反而比基辛格上任之前的2020年整整減少了240億美元。在營收大幅下滑的情況下,英特爾還需要每年投入近200億美元推進基辛格的轉型策略,即便是晶片巨人英特爾也難以承受如此沉重的財務負擔,直接帶來了巨額虧損。
晶片領域的確需要天價投資。據英特爾預計,一座極紫外光刻(EUV)先進製程的晶片工廠的投資就需要至少250億美元,而下一代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刻(High NA EUV)晶片工廠的投資更是需要300億美元。晶片製造業的巨無霸台積電今年的資本支出高達300億美元,其中八成將用於先進製程製程。
大砍預算處處省錢
理想很宏偉,但是太耗錢。英特爾持續低迷的業績已經難以支撐如此龐大的資本支出。財報顯示,第二季末,英特爾現金和現金等價物113億美元,負債高達320億美元。
然而,英特爾已經沒有了退路,他們已經為晶片工廠投入了近600億美元。未來還需要持續天價投入,才能讓英特爾的晶片工廠真正具有競爭力,從台積電爭奪用戶。按照目前的規劃,英特爾今年資本支出高達250億-270億美元,明年繼續投資超過200億美元。
如今的英特爾正面臨著一場生死時速,他們需要減少一切不必要的支出,將寶貴的營運資金繼續投入核心的晶片業務。其他非核心部門都要為基辛格的IDM 2.0策略讓步。
在英特爾的100億美元成本節約計畫之中,銷售與市場部門(SMG)成為主要受害者。英特爾計劃將該部門的預算砍掉35%,要求所有人年底前都必須盡可能精簡專案。這不僅會影響市場部門的預算,還會涉及裁員。
SMG主要負責與企業客戶合作,協助他們解決使用英特爾產品的問題。按照這次節流計劃,英特爾要求市場銷售部門在今年下半年節省至少1億美元預算,但更艱難的時刻還是明年上半年,該部門需要節省3億美元預算。
英特爾市場開發基金(MDF)也會受到巨大影響。這個部門主要負責與OEM和其他合作夥伴共同舉辦活動以及訓練的行銷業務,以幫助英特爾獲得更多企業客戶。但隨著PC處理器市場陷入停滯,英特爾遭遇AMD和高通的雙重打擊,又無法在AI晶片領域佔有一席之地,MDF部門的地位和處境都相當尷尬,預算大砍也是無可奈何。
為了獲取寶貴現金流,英特爾甚至開始拋售許多策略性投資套現。監管文件顯示,英特爾在第二季拋售了118萬股Arm股票,套現超過1.5億美元。當季Arm股價上漲了超過三成,正是套現的好時機。同期英特爾也拋售了先前戰略投資的晶片公司Astera Labs以及電動飛機公司Joby的股份。
大而不能倒
為了給英特爾的晶片代工業務吸引新客戶,基辛格提出了「四年五個節點」的晶片技術規劃,在四年內完成Intel 7、Intel 4、Intel 3、Intel 20A和Intel 18A五個製程製程節點的開發,並在2025年重新獲得產業技術優勢。
按照目前的規劃,Intel 20A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但只要一個節點延遲跳票,英特爾的代工業務就會失去重大客戶,投資人就會質疑基辛格的IDM 2.0策略執行情況,英特爾股價可能會再度走低。
不過,在這場燒錢大戰中,英特爾並不是孤軍作戰。他們已經和美國政府的晶片安全戰略深度綁定。換句話說,美國政府絕對不會坐視英特爾的IDM 2.0戰略失敗,也意味著美國政府的失敗。
2022年美國政府透過《晶片法案》計畫投入超過390億美元,鼓勵晶片公司在美國組成晶片工廠,重建美國在晶片產業的領先地位,並將其視為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之一。
英特爾是這項法案的主要推動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基辛格成功地將英特爾與美國政府綁在一起,成為美國晶片戰略的最大合作公司。
今年年初,美國商務部與英特爾達成了豐厚的補貼協議。英特爾不僅得到了高達85億美元的直接補助,還有110億美元的低利率貸款。為了得到這豐厚的補貼,英特爾雄心勃勃地承諾,未來五年要在美國投入10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俄亥俄州以及俄勒岡州投資新建晶片工廠以及擴大現有產能,創造1萬個製造業工作和2萬個建築業職位。
在英特爾宣布大幅削減支出以及裁員15%之後,美國參議院專門致函英特爾CEO基辛格,詢問英特爾目前狀況是否會影響他們在美國興建晶片工廠的計劃,了解有多少美國籍員工會被英特爾裁員。然而,即便得到美國政府的天價補貼,英特爾仍需每年投入至少190億美元才能維持先前承諾的晶片工廠興建計畫。
基辛格相信IDM 2.0策略,是英特爾恢復昔日榮耀的唯一道路。但這條路也會耗盡英特爾幾乎所有的資源,但英特爾也沒有了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