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威脅菲律賓外包呼叫中心5年內或取代30萬個職位
當世界其他地方還在爭論人工智慧對就業可能帶來什麼影響時,菲律賓人已經在現實中體驗到了。最初,各大公司將後台服務崗位轉移到菲律賓,目的是削減勞動成本。如今,機器人開始逐步接手這些工作。菲律賓龐大的外包產業預計今年收入將超過380億美元,所有主要企業都在競相推出人工智慧工具,以保持競爭力並捍衛自己的商業模式。
在過去的八、九個月裡,大多數公司都推出了各種形式的人工智慧助理。這些演算法與人工操作員協同工作,例如總結客戶之前與公司的所有聯繫記錄。這個過程需要將先進的語音辨識技術、內容處理、大數據篩選、情緒分析和語境等即時結合在一起。就在幾年前,這還只是科幻小說裡的東西。
對部分員工來說,這些工具的快速部署讓他們感到突然且衝擊巨大。現年47歲的克里斯多福·鮑蒂斯塔(Christopher Bautista)在呼叫中心行業工作了近20年。在上一份技術支援工作中,他看到人工智慧開始把控更多客戶來電,然後再轉到客服人員那裡。他說,去年11月,自己和其他大約70人突然被轉為「流動狀態」——沒有工作、沒有工資,但仍在公司員工名單上。 6個月後,他辭職轉行做銷售。 「人工智慧將接管我們的工作,」鮑蒂斯塔說。 “它更便宜、更有效率。”
像鮑蒂斯塔這樣的故事仍然較為孤立,呼叫行業的員工人數仍在上升,但這種情況可能不會持續太久。在菲律賓廣泛開展業務的外包顧問公司Avasant估計,未來5年內,菲律賓可能有多達30萬個業務流程外包職缺被人工智慧取代。
Avasant管理合夥人阿克沙伊·卡納(Akshay Khanna)表示:「這對菲律賓的行業來說既是巨大的風險,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該公司分析估計,人工智慧還可以在訓練演算法或管理數據等新職位上創造多達10萬個就業機會,“也不全是悲觀前景。”
業務流程外包產業對菲律賓至關重要。它是當地私部門最大的就業來源,也是對菲律賓GDP貢獻最大的產業。從社會角度來看,這些呼叫中心為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菲律賓人提供了一份體面收入,而且不需要離開家鄉。菲律賓政府一直寄望於該產業能協助提升價值鏈,推動1億多人進入中產階級,並帶動其他白領工作。但人工智慧的快速到來打亂了這些目標的實現進程。
雖然多年來有不少關於呼叫中心產業即將消亡的說法,但目前現實世界中的技術解決方案仍然令人失望。網站上的文字機器人只是在重複客戶已經讀過的常見問題,語音選單系統在處理稍微偏離預設的問題時也常常失靈。
但情況正在迅速改變。今年2月,支付公司Klarna Bank AB宣布,人工智慧機器人處理了三分之二的客戶服務,相當於700名全職客服人員的工作量,這導致一些主要呼叫中心營運商的股價暴跌。今年5月,OpenAI展示的ChatGPT-4o能夠熟練解決新iPhone無法開機的客戶問題。
這顯然威脅到了菲律賓擅長的客戶服務代理和技術支援等後台服務職位。倫敦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所宏觀經濟學和人工智慧主管卡斯滕·榮格(Carsten Jung)等專家表示,政策制定者現在需要做好準備,避免轉型過程中的動盪。他說:“社會安全和稅收制度需要有所完善,確保人們能夠廣泛共享人工智慧帶來的好處。”
然而,菲律賓並沒有選擇迴避,而是積極擁抱科技革命。作為僅次於印度的全球第二大外包中心,菲律賓已成為許多人工智慧新工具的測試基地。當地成立了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並啟動了多項培訓計畫;有些是政府支持的,有些則是由業界資助的,旨在提高全行業170萬員工的能力。
「如果你不提陞技能,顯然人工智慧將取代你,」菲律賓國家經濟與發展局局長阿森尼奧·巴利薩坎(Arsenio Balisacan)表示。 “這是我們面臨的挑戰。”
人工智慧在行動
在[24]7.ai公司繁忙的聯絡中心,新舊技術之間略顯不和諧的共存一覽無餘。其中一層是傳統的客服人員忙碌,許多人穿著客戶品牌的Polo衫,任務是說服客戶不要取消他們的手機套餐。整層樓時不時會響起歡呼聲,那是人們為自己和同事完成每日目標在慶祝。
但在另一層,ChatGPT正在訓練客服人員。它被用於角色扮演,幫助新員工學習如何應付那些情緒激動、即將取消服務的客戶。人工智慧可以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例如Z世代(95後+00後)女性、嬰兒潮時期出生(年齡在60到80歲)的男性、憤怒的來電客戶,還有難纏的討價還價者。
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PV Kannan表示,利用人工智慧訓練新員工使其適應實際來電的時間從90天縮短到了一個月。他堅信,世界太複雜,總有些情況是機器無法應付的,例如惡劣天氣時旅客緊急取消航班,或是客戶推出新功能、新定價模式或新套餐服務。
然而,PV Kannan也指出,人類在未來的工作中將更扮演「中介軟體」的角色。而他相信,這個重新定義的角色意味著更少的工作。
「未知的是,人工智慧將以多快的速度顛覆這個產業。是兩年嗎?」PV Kannan說。他的公司在全球擁有1.2萬名員工,其中5,000人在菲律賓。 “業內有一半的人都在否認,假裝不會有任何影響。”
其他主要企業也大力推廣人工智慧。納斯達克上市公司Concentrix位於馬尼拉的一幢23層辦公大樓裡,人工智慧助理與上萬名客服人員一起工作。它會監聽對話,總結來電內容,分析負面情緒,並隨時向管理人員通報任何不合規的員工言論,或來電用戶要求訴諸法律的通話內容。
Concentrix執行長克里斯·考德威爾(Chris Caldwell)表示,這只是個開始。他的公司在菲律賓僱用了10萬名員工。 「這項技術不會等待任何人,」考德威爾說。 “我不確定有多少國家能趕上科技公司的發展速度。”
與業內許多高階主管一樣,考德威爾不願意談論失業問題。他說,人工智慧將創造新的工作角色,例如數據標註或校正等,現有的許多員工完全可以勝任這些角色。
事實上,當地產業協會仍預測未來幾年員工人數和收入將持續成長。菲律賓IT和業務流程協會會長兼執行長傑克·馬德里(Jack Madrid)表示,他已經會見了至少80家有意在菲律賓設立或擴大業務流程外包的公司,主要原因是在美國的營運成本不斷上升。
「我們正處於一個有趣的節點,」馬德里說。 「對工作不確定性的恐慌已經被一種認識所取代,那就是整合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成本仍然很高,我們需要抓住一到兩年的窗口期,讓員工掌握新技能。”
儘管經常要倒夜班,時不時還要遭受客戶辱罵,但當地仍有許多人想進入這個行業。 Facebook群組裡依然充斥著關於如何在這個產業找到工作的討論。在馬尼拉的大型BPO科技園區——包括咖啡館、卡拉OK房、診所、洗衣店和招聘中心——18歲的年輕人只要通過一系列的測試和麵試,幾個小時後就能拿到工作機會,月薪至少13,300比索(約1,750元人民幣),另加津貼,表現優異的還會加薪。
但變化和焦慮已經顯現。 32歲的吉漢·伊萊賈·帕洛瑪(Jihan Elijah Paloma)和她的兄弟、丈夫以及三歲的女兒住在馬尼拉市中心西南兩小時車程外的赫內拉爾特里亞斯。家中所有成年人都在呼叫中心產業工作,曾經缺吃少穿的家庭現在已經富足起來。帕洛瑪在第一資本金融公司(Capital One Financial)的信用卡服務熱線工作,正在存錢買自己的房子,還僱得起保姆,這樣白天就可以睡覺了。 「這個行業改變了我的生活,」她說。 “如果人工智慧奪走了我的工作,我不知道我該怎麼辦。”
與許多人相比,帕洛瑪更清楚事情發展得有多快。在這個行業工作了17年後,她的丈夫今年稍早在人工智慧新創公司Sanas找到了一份品質保證方面的新工作,這是許多研究如何用技術優化人工工作的公司之一。 Sanas的軟體可協助協調口音,消除背景噪音,如公雞打鳴、救護車鳴笛、辦公室吵雜聲等,讓客服對話更為順暢。
雖然這聽起來是幫助客服人員,而不是取代他們,但這種工具的應用對菲律賓來說卻構成了一定的風險。自1990年代以來,菲律賓之所以能在市場上佔據領先地位,不僅是因為人力成本比美國低,還因為當地有大量講流利英語並且文化上更貼近西方的勞動力。如果口音等因素不再是競爭優勢,那麼外資企業將可能轉移到成本較低的地方,如埃及或加納,這些國家的外包產業也正在崛起。
Sanas公司菲律賓業務負責人 Christine Caballero)表示:「上一代的工具無法學習,但這些新型機器人始終在傾聽、學習,理解語境、口音和客戶需求。」她補充道,“很快客戶可能就無法分辨出他們是在與人工智慧機器人交談。”
客戶顧慮
儘管技術進步迅速,但技術解決方案仍遠非完美,仍有許多跡象表明這一點。許多公司曾大張旗鼓地推出人工智慧,結果卻因技術故障或仍需大量人力支援而被迫撤回。
例如,電商巨頭亞馬遜曾因其無收銀員的便利商店中使用的人工智慧系統引發巨大關注。但事實證明,這些商店依舊嚴重依賴人工操作,印度工人負責標記資料用於物件識別,並隨時待命審核有問題的交易。今年4月,亞馬遜宣布將從美國門市撤出該系統。
Teleperformance SE旗下數位服務部門TP Infinity的執行長 Sidharth Mukherjee表示,他的客戶經常提到加拿大航空人工智慧系統的失誤,並表示這讓他們對大規模部署人工智慧仍感到不安。他說:“客戶對提高效率感到興奮,但對風險仍心存顧慮。”
儘管如此,許多企業仍在加快人工智慧的推廣。埃森哲公司(Accenture Plc.)美國營運部門在菲律賓擁有超過8.5萬名員工。該公司執行長優素福·泰奧布(Yusuf Tayob)表示,傳統呼叫中心正面臨變革的浪潮。他舉例說,在中東的一個客戶營運的呼叫中心,人工智慧已經分擔了20%的呼叫量。
泰奧布說:「我們可以想像,在一年內我們可以將這一比例提高兩倍。」他補充道,挑戰更多在於數據和人類行為,而非技術本身。他估計,各行各業約40%的工作時間將受到人工智慧模型和機器人的影響,並表示客戶都在爭相搶先機。埃森哲公司關於生成式人工智慧產品套件的新技術突破10億美元銷售大關速度堪稱史上最快,今年以來的銷售額已達20億美元。泰奧布說:“這是我們見過的技術採用速度最快的案例之一。”
問題是,儘管所有人都在談論如何進行技術培訓,但菲律賓是否已經準備好了?業內人士擔心,政府的行動可能太慢了。參議員麗莎·洪蒂維羅斯(Risa Hontiveros)表示:「政府應該更加重視這個問題,並製定一系列應對方案,包括最壞的情況。」「不幸的是,菲律賓尚未做好充分準備,以應對人工智慧浪潮對我們的工人帶來的衝擊。
現年32歲的喬尼爾‧戈迪諾(Joniel Godino)也有同樣的擔憂。 2021年,在業務流程外包產業工作了12年後,失去了在澳洲電信公司Telstra Group的工作。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目睹了Telstra Group進行了一系列人工智慧試驗,試圖提高客服人員的效率。今年2月,該公司公開宣布,人工智慧工具使客戶後續呼叫量減少了20%,因此決定將這項技術推廣到所有呼叫中心。幾個月後,Telstra Group宣布將在其業務中裁員2800人。
Telstra Group否認了裁員與人工智慧推廣之間的關聯。 Telstra Group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雖然人工智慧絕對有助於我們提高效率,為客戶提供更好服務,但裁員與人工智慧無關。”
不過,戈迪諾已經徹底離開了呼叫中心產業。他確信,無論雇主是誰,他那些從事客戶服務和其他後台工作的同事都面臨著時間緊迫的挑戰。他自己並不害怕技術創新:他現在作為自由工作者,擔任遠端助理,使用人工智慧為客戶撰寫行銷材料,其中包括一位在英國從事短期租賃業務的公司高管。 「有一次,執行長對我說,這聽起來太美國化了。現在我用ChatGPT把它變得更英國化。”
儘管如此,他仍然對未來感到擔憂。 「追求效率是企業的本質,」戈迪諾說。許多員工“不僅頭上戴著耳機,而且對外面發生的事也充耳不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