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火箭突發氦氣洩漏取消發射億萬富翁的太空漫步任務延後
距離發射約7小時,馬斯克的SpaceX今年「最瘋狂」的任務宣布延後。當地時間8月26日晚間,SpaceX取消了原定於8月27日的Polaris Dawn(北極星黎明號)太空漫步發射任務。這是繼NASA(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阿波羅計畫之後,人類50多年以來距離地球最遠的一次太空旅行,將穿過範艾倫輻射帶——被困在地球磁場中的高能量粒子環。同時,該任務意味著人類將完成首次商業太空行走。當地時間8月19日,馬斯克發文表示:這將是史詩般的壯舉。
這項名為「北極星黎明」(Polaris Dawn)的發射任務是載人太空計畫「北極星」(Polaris Program)的首程(北極星計畫將至少開展三次太空飛行任務),由賈里德•艾薩克曼(Jared Isaacman)和SpaceX合作發起,任務的發射時間原定於2022年第四季度,至今已跳票數次。
氦氣洩漏致使任務推遲
當地時間8月26日晚間,SpaceX延後了載有四名太空人的火箭發射。據悉,SpaceX原計畫定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的NASA甘迺迪太空中心39A發射台,使用獵鷹9號運載火箭執行代號為「北極星黎明號」的任務,發射時間原定為美東時間8月27日凌晨3點38分。
SpaceX的首席工程師之一莎拉·吉利斯在社交媒體上的一篇帖子中表示,此次發射最初定於週二凌晨進行,但因需要檢查地面側的氦氣洩漏而被推遲。
(莎拉·吉利斯社媒。圖片來源:X)
馬斯克在其社媒上連續兩次表態,表示正在對一切進行三重檢查,以確保團隊無法再做任何事情來提高機組人員的安全。他說:“一支出色的團隊為這次歷史性任務付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努力。”“讓我們把星際艦隊學院變成現實吧!”
(馬斯克社媒。圖片來源:X)
SpaceX表示,下一次發射窗口不早於8月28日。目前計畫於美國東部時間8月28日星期三凌晨3:38發射,將「北極星黎明」火箭送入近地軌道。在該計畫時間四小時內,還有兩次發射機會,分別是美國東部時間早上5:23和早上7:09。如果需要,8月29日星期四的同一時間還有備用發射機會。
億萬富翁將擔任指揮官
據悉,在此次任務中,專案的發起人、美國億萬富翁賈里德·艾薩克曼將擔任指揮官,其餘成員包括美國空軍退役飛行員斯科特·波蒂特,他曾經是「靈感4號」的地面指揮之一。另外兩人是SpaceX員工安娜·梅農和莎拉·吉利斯,前者擔任醫療官,後者負責監督太空人培訓計畫。
(參與任務的4位太空人。圖片來源:X)
「北極星黎明」任務最初於2022年對外宣布,在過去兩年中,機組人員已經完成了基礎培訓,內容涵蓋了離心機操作、數百小時的「龍」飛船模擬、跳傘、生存訓練、高性能飛機駕駛、零重力飛行訓練和高空訓練,以及一些課堂學習和醫療測試。此外,機組人員進行了深入的艙外航太訓練,包括水下和懸浮操作,以及相關的醫療訓練。
艾薩克曼已經分享了他們詳細的五天行程,前三天的任務比較重:
第一天的工作主要是尋找微隕石軌道碎片風險最小的時間,這樣才好確定北極星黎明號前往1400公里高度的發射時間;
第二天將完成一些科學研究,大概有40多項實驗,同時確保飛行器和太空衣沒有故障,為太空行走做準備;
第三天將進行艙外活動,本次太空行走預計兩小時。
其他乘客還包括艾薩克曼的長期合作夥伴、擔任飛行員的退休空軍飛行員Scott Poteet,以及兩位SpaceX員工Anna Menon和Sarah Gillis,前者擔任醫療官,後者作為任務專家負責監督太空人培訓計畫。
除了太空行走,這次任務的主要目標還包括:
測試龍飛船和「星鏈」(Starlink)衛星之間的雷射通訊鏈路,這次任務將是龍飛船搭載衛星通訊的首次載人運行測試,如果成功,意味著以後可以為太空船配備星鏈WiFi了;
進行科學研究,包括使用超音波監測、檢測和量化靜脈氣體栓塞(VGE),收集數據以研究太空輻射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提供生物樣本進行長期生物庫的多組學分析,以及與太空飛行相關神經眼綜合症(SANS)相關的研究。
根據文報告報導,在本次任務中,SpaceX研發的專用艙外航太服將首次接受實際應用測試。艾薩克曼表示,此次配備的艙外航太服是SpaceX經過數百小時的材料測試後優化設計的成果。與目前國際太空站使用的傳統艙外航太服相比,SpaceX於5月發布的新型艙外航太服在輕盈、靈活性和現代化設計方面有顯著提升。
該航太服主體部分借用了「獵鷹」火箭和「龍」飛船上使用的新型熱管理織物和阻燃材料,手指、肩膀和肘部的關節運動更為平滑順暢,活動限制範圍更小;頭盔採用3D列印技術,太空人在太空中行走時,安全帽內建的抬頭顯示器會提供即時的壓力、溫度和相對濕度讀數。
與傳統艙外航太服相比,「北極星黎明」任務所採用的航太服並未配備笨重的維生系統,而是透過與太空船連接的長軟管提供氧氣支援。但這也意味著參加這項任務的太空人難以像國際太空站的同行一樣隨意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