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官員宣停招外語碩士
在十年前,國外市場急需拓展,國內也十分需要國外先進技術以及相關資金流入國內,外語專業在當時是非常火爆的選擇,尤其是對文科同學來講,不管是未來有出國打算的同學,還是對於有進入外商公司意圖的同學,都是很好的選擇。但近年來,外語專業在各大高校岌岌可危,甚至不少院校取消了外語專業,今天一起看看外語專業的難題吧。
專業停招?
7月19日,北京語言大學發布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部分專業停招的公告,取消俄語筆譯、日語筆譯、日語口譯、德語筆譯、朝鮮語筆譯、朝鮮語口譯、西班牙語筆譯七個專業的碩士招生。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同樣在7月17日宣布,碩士研究生招生暫停招生專業包括外語學院義大利語口譯。
對於貿大和北語這兩所較有代表性的院校,部分外語專業停招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一定的趨勢。近幾年,我國多所大學取消外語專業招生,已有不少大學的外語本科專業紛紛「叫停」。
今年5月,濟南大學發布《2023年專業調整狀況》,停招韓語、德語等9個專業。同月,瀋陽航空航太大學公示的《2024年我校停招專業狀況》顯示,2024年英語等10個專業暫停招生。據悉,河南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大學都曾宣布外語類專業不再招募本科生。
事實上,外語專業停招不僅在中國發生,全球也多有同情況。
今年韓國首爾的一所百年高校決定,從明年起,不再招收法語和德語兩個專業的學生。作為疫情期間大幅削減成本的一部分,澳洲的斯威本大學取消了所有外語專業的招生。
不少大學藉此機會對外語專業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根據教育部數據,2018-2022年間共有109所大學撤銷了28個外語相關專業,其中,日語、英語、朝鮮語專業為撤銷學校數量最多的專業。 2023年,中國科技大學宣布,擬將英語專業向教育部申請撤銷備案。近日,惠州學院發布2024年本科專業設置調整情況的公示,擬向教育部申請撤銷商務英語等3個本科專業。
停招背後
停招的背後,夾雜著許多複雜的現實因素。外語專業需求過低,以及高等教育培養品質的目標導向,是其中首要考慮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外語專業蓬勃發展,成為中國大學中分佈最廣、在學人數最多的專業之一。然而,外語專業畢業生規模的擴大帶來規劃、佈局、品質、社會需求等諸多問題,導致其就業市場頻繁遇冷。
近幾年,多個省份的外語專業因就業率低而亮起「紅牌」。例如:西班牙文出現在湖南省一般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排名較低的專業名單中。 《安徽普通高校本科專業佈局和需求分析報告(2023年)》公佈了初次就業率相對較低的20個本科專業,德語排名靠前。
不可否認,在AI時代飛速來臨的當下,外語專業的「社會適應性」面臨史無前例的挑戰。不管是chat gpt還是國內幾大的翻譯軟體,似乎對外語專業的同學需求量都減少了很多。
有分析認為,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社會對語言工作者的需求下降,尤其是外語專業和翻譯工作受到直接衝擊。外語的學習必要性受到質疑,在部分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教育中,外語類專業或將面臨AI嚴酷地擠壓。據相關媒體透露,韓國高校的語言類專業在近五年時間內減少了近20%、入學人數也減少了近18%。
那麼外語專業的同學真的沒機會了嗎?
外語專業前景
近幾年,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提升以及基建項目的普及,在全球逐漸一體化的今天,純粹的外語專業同學依然有市場,但是其所佔有的市場在肉眼可見的減少,對於外語專業的培養,逐漸從單一語言培養走向聯合培養。
今年,復旦大學成功獲準「英語-電腦科學與技術」 「翻譯-電腦科學與技術」 「俄語-電腦科學與技術」 「德語-電腦科學與技術」四個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培育項目,著力推動「新文科」與「新工科」的學科交叉融合創新。
對同學來說,同樣是不小的挑戰,是否繼續深造語言,還是轉專業但帶有語言優勢,是個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