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30公里外訊號新紀錄華為水下通訊技術里程碑式突破
華為開發的極化碼方案在南海的水下通訊測試中,成功接收了30公里外發送的訊號,這項成就超越了北約目前公開的最長水下通訊距離28公里。華為的極化碼技術最早由土耳其比爾肯大學的埃爾達爾·阿里坎教授於2008年提出,是第一個能將訊息傳輸效率提高到理論極限的編碼方案。
華為是少數支持這條技術路線的電信公司之一,並在2016年成功將其方案作為5G通訊eMBB場景的控制頻道編碼方案。
在這次南海的水下通訊測試中,廈門大學科研團隊在水下1000公尺處佈置了小型水聽器,在4000赫茲至8000赫茲的頻率下,實現了30公里超長距離的零誤碼傳輸,速率達到每秒4000比特,創下了公開報告中水聲通訊設備性能的新紀錄。
水下無線通訊技術對於保障水下裝備互聯互通至關重要,傳統的極低頻(ELF)無線電波雖然能穿透水體,但傳輸效率極低。
聲波雖然效率更高,卻容易受到環境幹擾,難以遠距離傳輸大量數據,華為的這一突破,為水下通訊技術的發展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北約目前使用的JANUS水下通訊協議,雖然能實現短距離高速傳輸,但在長距離傳輸上有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