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主放棄,到手訂單被截胡,明星創企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從明星創企、資本寵兒,到高階主管出走、金主策略性放棄,禾多科技只花了不到2年。最新消息是,這家智慧駕駛方案商和廣汽的重組計畫可能泡湯,上個月的薪水已經發不出來了。
一些研發和數據的部門遭遇解散,員工也開始自謀出路,沒有拿到薪水的員工,甚至直接把公司飲水機扛走了。
直到今天,也很難讓人相信,曾經勢頭正盛的明星企業會走到今天這種地步。畢竟其創辦人倪凱,曾是百度自動駕駛業務早期重要的技術負責人,後來又被廣汽集團十分看好,收到其約4億元的投資。
但再好的BUFF加持也不如自己有能力傍身,如今汽車業極度內卷,智能駕駛早已過了概念階段,成本管控、研發能力以及造血能力等缺一不可。
風口過後,禾多科技能否想盡辦法活下去,還未可知。
即將山窮水盡
“禾多科技和Momenta,哪家更有前景?”
2022年1月,還有網友發文詢問這個問題,當時有不少人在留言區推薦選禾多科技。
當時的禾多科技似乎一切都在正軌,但轉眼到了2023年,Momenta與禾多科技一起競爭廣汽項目,最終Momenta獲勝,並在幾個月時間內迅速完成項目需求適配。
到了2024年初,禾多就被曝發不出薪水了。
「一月薪水沒發,說是三月補發,三月確定會補發嗎?」那時,還有位高合的員工得意地回覆「高合都發了,你們是怎麼回事」。
“2024欠的幾個月月薪一直不發,公積金2024年一直不繳納。”、“禾多管理層半年沒拿工資,受不了的都走了。”
決定能否發薪水的籌碼,被禾多押在了金主爸爸廣汽身上。
今年7月,禾多科技與廣汽集團商議重組,重整計畫一度接近談成。根據當時的方案,禾多科技將成立一家新企業,並由廣汽集團進行資本注入,新公司的主要任務是為廣汽旗下的品牌提供智慧駕駛解決方案。
據晚點報道,上週,禾多召開了關於廣汽重組事項的股東會,最終結果是重組方案並未得到所有股東的支持。
禾多科技創辦人兼CEO倪凱,只能發內部信告知員工此事,坦言公司將無法支付7月工資和到期的欠薪及公積金。但他提到廣汽方面會在研判後給予有關重組的回應意見,禾多也會維持一個最小化的營運小分隊,一方面尋找新機會,一方面維持最基本職能工作。
中國執行資訊公開網顯示,禾多科技已被北京海淀、江蘇蘇州、廣州花都等三地法院列為被執行人,涉及金額接近75萬元。
如今現金告急的禾多,已經解散數據、研發等核心部門,暫停了研發活動。
事實上禾多已經硬撐很久了。公司法人倪凱從去年開始多次出質自己的股份以換取資金自救,但員工實在看不到希望。
8月12日,禾多召開線上會議通知員工收拾東西離開辦公室,後續可申請主動離職。有些員工選擇搬走公司的辦公用品「抵債」。今天還有東風日產員工爆料,禾多現在全員休假2週,「和我司的定例會都取消了」。
其實禾多陷入困境,也得罪了背後金主廣汽集團。
據悉,禾多科技2021年就與廣汽集團達成合作,並連續獲得廣汽方面約4億元的三輪投資。在完成去年7月C+輪融資後,廣汽集團約佔禾多科技13%的股份,為外部第一大股東。
業務層面,自2022年起,禾多科技的智駕方案(包括停車、行駛)也先後在廣汽埃安、傳祺、昊鉑等車款上落地。
今年4月12日,在廣汽科技日上,廣汽集團經理馮興亞正式宣布,不依賴高精地圖,有導航就能開的城市NDA正式發布,會陸續應用到昊鉑車型上,並力爭在下半年實現全國覆蓋。
而同為造車,賽力斯問界、上汽智己、小鵬汽車等友商的城市NOA早已在去年年末或今年年初,陸續實現正式推送,廣汽在智駕方面已經慢了一拍。
由於技術不達標、很難實現量產落地,再加上價格也不夠便宜,競爭力不強,就算是關係親密的利益共同體,廣汽最終還是選擇把新項目交給了Momenta。
可見廣汽已經對禾多失望了,開始接受自己4億投資打水漂的事實。到目前為止,廣汽也只是表示──會在評估後將就重組事宜給予回應。
全是大牛的明星企業
成立於2017年的禾多科技,正好趕上自動駕駛的風口,也曾是不少資本偏好的獨角獸。
原因在於禾多科技背後的高階主管團隊,眾所周知,自動駕駛領域,十分依賴“人才”,而禾多科技的團隊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身為創辦人的倪凱,在自動駕駛領域裡可謂光環加身,是個不折不扣的技術大牛,一度被業界譽為「中國自動駕駛第一人」。
他畢業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本科)和電腦系(碩士),是國內第一批接觸到自動駕駛的年輕人,早在2001年,由倪凱參與設計的THMR-5就達到了每小時150公里的自動駕駛速度。
後來在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電腦系取得博士學位,並進入微軟參與了三維地圖和HoloLens擴增實境眼鏡的研發。
在2013年加入百度IDL,成為百度少帥計畫的一員,擔任深度學習研究院高級科學家,實際負責百度無人車的技術研發和路測,是百度自動駕駛業務早期的重要技術負責人。
在創立禾多科技之前,倪凱也曾短暫擔任過四維圖新的自動駕駛業務負責人。
除此之外,禾多科技的核心團隊,除了倪凱,還有四維圖新創始人,原CEO孫玉國,前博世(中國)銷售副總裁黃雷,前博世集團ADAS業務單元中國區負責人、高級副總裁蔣京芳等,眾多業界頂級大牛的加持。
特別是蔣京芳,讓禾多科技完成了從技術到量產的閉環,這才讓禾多能夠搭上廣汽的快車。
曾在博世工作21年的蔣京芳,自2013年就擔任ADAS業務單元中國區負責人、高級副總裁等職務,是自動駕駛領域赫赫有名的「鐵娘子」。
在博世期間,將ADAS業務單元中國區團隊從20人發展到500多人,實現超過6倍的銷售額增長,由蔣京芳帶領團隊創造的ADAS落地路線圖,在某種程度上引導了國內ADAS的發展。
後來在2021年6月宣布加入禾多,出任資深副總裁、合夥人,幾乎從零開始在蘇州搭建禾多L2量產專案團隊。加入禾多科技後不到兩年,蔣京芳將不到10人的蘇州團隊,發展到後來上海、蘇州近200人的團隊。
此外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戴瓊海院士坐鎮,擔任公司首席科學家,佐治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Frank Dellaert擔任首席3D視覺科學家。
包括前英偉達資深架構師王一舟回國擔任首席架構師,前51World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張帆擔任驗證平台架構師,前瑞銀集團全球投行部亞洲副主席、董事總經理侯延琨出任財務長。
正是這些眾多履歷光鮮亮麗的業界頂尖人才的加入,讓禾多科技很長一段時間都備受資本青睞。
背後的投資機構既有IDG、BAI、紅杉中國等頗有名氣的創投,還有包括四維圖新、廣汽集團等產業鏈企業的支持,累計融資超過十億人民幣。
而且禾多科技成立初期就收到了來自由IDG和四維圖新領投、知合控股和BAI跟投的千萬美元級天使輪融資,從天使輪開始更是連投了5年,一直跟到B輪。
到了2021年,禾多科技又遇到了一個「貴人」──廣汽。
2021年,廣汽與禾多科技簽署深度戰略合作協議,獲得C1輪融資,此後一年一投,到2023年7月18日,禾多宣布完成C3輪融資,由廣東粵科金融集團和廣汽資本共同領投。
整個C輪融資總金額超過10億元,光廣汽自己就累計投資近4億人民幣,儼然成為禾多科技的最大金主。
廣汽不光帶來了錢,也為禾多科技帶了專案落地,分別是廣汽昊鉑GT智慧行車功能和廣汽傳祺部分車型智慧泊車功能。
對於一家自動駕駛技術公司來說,能夠拿到整車企業的專案定點,就意味著營收和資金流,也意味著確定了生存和發展。
何以至此?
照道理說,這樣一家背靠車企,又有一定技術在身的自動駕駛公司,不會這麼快走到「窮途末路」。
但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本來可以背靠廣汽「躺贏」的禾多科技,卻遲遲未實現智駕方案量產項目的交付。
甚至還被「外來戶」撬單,2023年,Momenta與禾多科技競爭廣汽項目,最後Momenta獲勝。
禾多科技沒能競爭Momenta不外乎兩點,一是技術上不達標,在量產落地上,禾多科技稍遜Momenta一籌。第二,價格不夠便宜,價格戰大背景下,廣汽自然是要尋求更具性價比的方案。
熟悉禾多科技內部的人士曾表示,廣汽與禾多科技是從高階起步,後續禾多科技曾嘗試擴展中階等更多合作,但未能實現。如今禾多負責供應廣汽大部分車型的高速NOA和少部分車型的泊車功能,其餘交由Momenta、商湯絕影等其他供應商完成。
身為廣汽花重金投資的禾多,卻被讓一個外人搶了生意,怎麼看都是一種不好的訊號。
不過,在禾多的官網新聞中,還能看到禾多也有奇瑞、東風車型定點,即將在星途星紀元ES、eπ007等新車量產搭載。
不過這個能暫時造血的定點項目,可能也保不住了。
核心團隊中的重要合夥人蔣京芳,今年初已經離開禾多科技,還帶著大概60人的核心量產團隊,加入知行科技。
有趣的是,知行科技也是禾多的早期投資人,而知行科技的創始人宋陽曾任博世中國的智能駕駛研發部負責人,與蔣京芳一樣都曾是博世的高管。
最重要的是,蔣京芳是帶著奇瑞的定點量產項目走的,禾多將此前已獲定點的奇瑞項目出售給了知行科技,交易規模為數千萬元人民幣。
如今競爭加劇,市場洗牌,智駕公司的出路正在極速收窄,「技術至上」的自動駕駛公司也開始變得務實,主動與主機廠合作還有機會活下去,但前提的技術實力得過硬。
就像禾多科技這樣,即便有金主的扶持,活沒幹好,一樣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