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前CEO建議買進英偉達:AI晶片領先地位很難被超越
Google前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最近在與史丹佛大學學生的一次談話中表示,雖然他不是一個提供投資建議的人,但他在股市上看到了一個明顯的遊戲,而這不涉及他的前雇主谷歌的股票。
施密特在史丹佛大學本週發布、但後來被刪除的一段影片中表示,大型科技公司正計劃對基於英偉達的人工智慧資料中心進行越來越大的投資,建設成本可能高達3,000億美元。
施密特說:「我正在和大公司談,這些大公司告訴我,他們需要200億美元、500億美元、1000億美元——非常非常困難。」他補充說,他是OpenAI執行長薩姆·奧特曼的《密友》。
施密特表示,這筆支出中的很大一部分將流向英偉達,該公司生產的資料中心AI晶片占主導地位,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實現了超過200%的營收成長。谷歌開發了一種名為張量處理單元(TPU)的晶片,可以與英偉達的處理器競爭,但仍處於早期階段。
施密特說:「如果3000億美元都流向英偉達,你知道該在股市做什麼。這不是股票推薦。」施密特沒有透露他是否持有英偉達的股票。
施密特在2001年至2011年期間擔任GoogleCEO,並在董事會任職至2019年。他當時正在向史丹佛大學的一群本科生發表關於人工智慧的演講。
不過,由於他在這次演講中批評谷歌在人工智慧競賽中落後是由於員工工作不夠拼命,後來被迫道歉,史丹佛大學也刪除了這段影片。
但他的坦率言論說明了英偉達崛起背後的推動力,以及該公司在始於2022年底的人工智慧熱潮中的核心地位。
施密特表示,英偉達不會是人工智慧領域唯一的贏家,但也沒有太多其他明顯的選擇。他說,他目前認為,那些能夠在英偉達晶片和資料中心上投入更多資金的大公司,將在技術上領先那些不能像他們那樣大手筆投資的小型競爭對手。
施密特說:「目前,只有三種前沿模型,它們與其他所有模型之間的差距似乎越來越大。六個月前,我確信差距正在縮小,所以我向這些小公司投入了大量資金。
施密特說:「當微軟與OpenAI達成交易時,我認為這是我聽過的最愚蠢的想法,把你的人工智慧領導權外包給OpenAI和薩姆及其團隊。然而,他們正在成為最有價值的公司。
施密特表示,競爭對手將很難趕上英偉達,因為人工智慧開發者使用的許多最重要的開源工具都是基於該公司的CUDA程式語言。他說,AMD的軟體將英偉達的CUDA代碼轉換為自己的晶片「還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