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測SearchGPT:OpenAI侵占Google搜尋欄萬億搜尋戰場要變天
OpenAI宣布正在測試新的AI搜尋工具SearchGPT,計劃將其跟ChatGPT整合,目的是為用戶提供更具時效性和更準確的資訊。
這意味著,OpenAI對搜尋領域的兩大選手直接發起了挑戰——傳統的搜尋巨頭Google,以及新創的AI搜尋引擎Perplexity。
《金融時報》稱,OpenAI已準備好攻進Google1,750億美元(兆元)的搜尋業務市場。
除此之外,另一位玩家也躍躍欲試,那就是估值達到30億美元的Perplexity。也在快速發展,並且獲得不少大佬的偏愛。英偉達創辦人黃仁勳先前聲稱,自己每天都會用Perplexity。不過,Perplexity在商業化上的搖擺,為其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
總之,Google、OpenAI、Perplexity都在加速佈局AI搜索,開啟一場新的「三國殺」。在這場競速突圍當中,誰會是贏家?
01
差強人意的SearchGPT
SearchGPT上線後不久,矽兔君拿到了測試帳號。連續使用SearchGPT兩週後,最大的感受是:搜尋速度真快!
比起Perplexity免費帳號的搜尋速度、Bing Search以及與ChatGPT的互動,SearchGPT搜尋速度飛快,堪比Google的關鍵字搜尋。
除此之外,矽兔君私以為SearchGPT目前的限制在於:
1)使用者互動介面比較簡單,相較Perplexity來講有些簡陋;
2)檢索、綜合的資訊來源似乎有限,對於開放式的問題,給予的有價值的資訊似乎不如Google多。
兩週的使用後,矽兔君認為,可以將SearchGPT + Google Search兩者結合起來使用,比如,對於想快速了解的問題,詢問SearchGPT快速獲取答案,對於想開開腦洞、綜合多方面信息進行探索和深入了解的問題,還是要求助Google,所以現階段,還是無法完全擺脫對Google的依賴。
SearchGPT善於處理的問題,例如:“Perplexity的融資和估值資訊”,這樣指向明確、答案限定的問題。
左邊選單列展示了SearchGPT目前支援的三個功能:搜尋、查看索引連結、搜尋圖片,就該問題,SearchGPT提供了20張搜尋結果,與Google的搜尋量級有一定差距。
此外,SearchGPT具有ChatGPT的某種能力,例如,它可以根據輸入的一系列公司名稱,搜尋其最新的狀態,IPO/ M&A/ 私募狀態。
這是Google所不具備的能力。
但對於比較開放的問題,或者你想看到更多相關信息、進一步探索時,SearchGPT檢索的信息資源比較有限(一般是提供10條索引信息,而Google前兩頁搜索結果會提供兩倍的信息量),難以滿足這需求。
但SearchGPT準備了一項殺手鐧用以撬動用戶—— 也就是如果選擇將SearchGPT設為搜尋引擎,連結會跳轉至Google瀏覽器的小程式應用程式商店(Chrome Web Store),選擇將之整合到瀏覽器後,Google瀏覽器原本預設的Google Search會變成SearchGPT。
從某種程度上講,SearchGPT直接」篡改了「Google瀏覽器預設的Google Search。毫無疑問,此舉提升了SearchGPT所使用的便利性,從Google」虎口奪食」。
02
強勢入局的Perplexity
Perplexity在搜尋體驗上擁有更多的“確定性”和“豐富性”,被外界視為Google的挑戰者。
Perplexity成立於2022年,由前OpenAI 研究員Aravind Srinivas、Meta前科學家Denis Yarats等合夥人共同創立。
SearchGPT是否有借鏡Perplexity不得而知,總之在具體的功能體驗上二者非常相似。例如,Perplexity利用AI為用戶提供更直接的搜尋答案,而不是簡單的提供網站連結。
另外,Perplexity所有答案後面都有資訊來源,就像學者寫論文會標註參考資料。例如,用戶輸入“巴黎奧運”,顯示的答案後面會有路透社、彭博社等知名媒體的報導連結。
在Perplexity你還能看到系列相關問題,例如「巴黎奧運的獎牌製作過程」「巴黎奧運的比賽安排」等等。這些問題被稱為「相關問題」(follow-up question),如果使用者對它們感興趣可以進一步閱讀。
Perplexity還有一個提升「確定性」的功能,就是允許使用者將搜尋範圍限制在特定資料庫中,例如要求它將檢索範圍限定為YouTube、Reddit或特定學術期刊。
2023年Perplexity月活用戶突破1,000萬、累計提供超過50億查詢,2024年的目標是兩個數字都成長10倍。
Aravind Srinivas曾聲稱,“Google將被視為傳統而陳舊的事物,而Perplexity將是下一代和未來的產品。”
而Google應對這種衝擊的表現,可以說十分糟糕。
03
三大玩家的通病:資訊準確性
在今年5月的年度I/O開發者大會中,Google高調宣布將AI功能引入核心搜尋業務,推出名為「AI Overviews」(AI概覽)的功能。
簡單說,就是使用者進行搜尋時,AI會整理出一段概述在網頁的頂部進行優先展示。用戶不必點擊多個鏈接,就能快速獲得答案。當時GoogleCEO桑達爾·皮查伊稱,這是25年來搜尋領域最大的變化。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Google很快就終止了AI Overviews。原因是它在回答部分用戶的問題時,展示出了離譜和錯誤的答案,遭到用戶的瘋狂吐槽。
大家熱議最多的就是,在回答「起司無法黏在披薩餅上」的問題時,AI Overviews建議「在餡料裡加入八分之一杯的無毒膠水」。
事實上,SearchGPT也在面臨資訊準確性的問題。
有用戶在SearchGPT中輸入“ 8月份北卡羅來納州布恩的音樂節”,結果中第一個顯示的是阿巴拉契亞夏季音樂節,並且將從今年7月29日至8月16日舉辦一系列藝術活動。
然而,該用戶經過求證後發現,該音樂節其實是從6月29日開始,7月27日舉辦最後一場音樂會。也就是說,7月29日至8月16日並不會有活動舉辦,顯然SearchGPT給了錯誤答案。
不只是SearchGPT,Perplexity也面臨資訊錯誤的問題。
先前,Wired調查發現,Perplexity使用第三方內容爬蟲抓取了不允許爬取的網站內容。此外,Wired也指出Perplexity的回答會錯誤地概括文章內容,甚至傳播錯誤訊息。
Aravind Srinivas回應非常剛硬,直接回懟「問題出在第三方爬蟲,而非Perplexity本身」。
不過,當出版商公開diss Perplexity時,它卻服了軟。此前,福布斯聲稱Perplexity竊取文字和圖片,侵犯了自己的版權。 Aravind Srinivas 回應稱,產品功能存在瑕疵,正在透過更多回饋進行改進。
另外Aravind Srinivas也表示,公司正致力於與出版商達成收入共享協議,從而解決正在出現的問題。
在AI時代,新聞機構顯然正採取不同的方式來捍衛版權保護。 OpenAI似乎注意到這種趨勢,其特地強調SearchGPT是與多家新聞出版商開發,包括新聞集團、美聯社、《大西洋》月刊和VoxMedia等等。並且,出版商可以選擇讓自家內容在搜尋結果中展示,同時不用於訓練OpenAI的模型。
可以看出,AI搜尋要往前發展,必須跨越資訊的準確和版權這兩道難關。
04
商業化,決勝AI搜尋的關鍵
未來,AI搜尋一定是大勢所趨,對傳統搜尋的衝擊也會愈發猛烈。
諮詢機構非凡產研的數據顯示,2024年3月,全球AI搜尋產品的訪問量佔比達24.21%,已成為僅次於聊天機器人的第二大AIGC細分賽道。
在此浪潮下,去年9月微軟就在探索將生成式AI產品Copilot整合到搜尋引擎Bing當中。效果還是很明顯的,2024年第三季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宣布,Bing的日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1.4億,一年內用戶增長超過4000萬。
同時,傳統搜尋正受到嚴重衝擊。根據全球知名IT研究與顧問機構Gartner預測,到2026年傳統搜尋引擎的搜尋量將減少25%。
根據GS Statcounter的數據,今年4月Google的搜尋引擎市佔率降至86.99%,這是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
那麼,當AI搜尋興起、傳統搜尋下滑,那些AI搜尋新創公司能否乘著東風順利壯大?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他們必須解決商業化問題。
從商業模式來看,傳統搜尋的模式是C端用戶免費使用、B端商家投放廣告。點擊率越高、流量越大,搜尋平台的廣告收入越高。 2023 年,Google廣告收入規模為2,378億美元,佔比高達77.4%。
Aravind Srinivas先前不屑於廣告的商業模式,並表示Perplexity與Google的商業目標非常不同,即Google為賺取更多的廣告收入,通常會降低搜尋效率,目的是獲得更多的瀏覽時間和點擊率,而Perplexity的目標則是提供更簡潔精準的答案,減少人們獲取資訊的時間。在獲利方面,Perplexity主要依靠付費的訂閱模式,而不是廣告。
然而,Aravind Srinivas的這番話很快就被打臉了。
如今,在Perplexity官網的自我簡介中,「不受廣告驅動模式的影響」這句話已經被刪除了。 Perplexity首席商務官Dmitry Shevelenko公開表示,「廣告一直都是我們打造出色業務的一部分。」今年4月,有外媒報道Perplexity將開始銷售廣告。
逐漸向廣告創收靠攏,是因為Perplexity面臨獲利的不確定性。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Perplexity的年收入超過1,000萬美元。比起高昂的成本,這個收入只是杯水車薪。根據中金公司的計算,Perplexity調用Bing搜尋引擎及GPT-4的單一問題成本約為0.03美元,年成本約為6000萬美元。
因此,Perplexity加快了融資節奏。今年6月,路透社通報Perplexity將獲得軟銀遠景基金第二期1,000萬~2,000萬美元不等的投資,Perplexity預計該輪融資一共將募集2.5億美元,估值達30億美元。
2.5億美元的融資金額聽起來還蠻大,但不如Google一天的收入。
同樣的,SearchGPT也會面臨平衡成本和效益的商業化問題。
TheInformation通報稱,OpenAI的人工智慧訓練和推理成本今年可能達到70億美元,而數百萬免費版ChatGPT用戶只會進一步推高運算成本,未來SearchGPT也需要盡快找到獲利模式。
對於當下的AI搜尋平台而言,要想短期內取代Google的可能性非常低。
畢竟,Google的基本盤擺在那裡——7月24日,Google發布2024Q2業績,綜合收入成長14%達到847億美元。另外,Google搜尋的用戶數也已經超過20億,市佔率也遠超其他同業。面對這個龐然大物,Perplexity或SearchGPT在體積上還只是個「嬰兒」。
在最近的訪談當中,Aravind Srinivas變得沒那麼激進,自稱Perplexity的目標並不是取代Google。他表示,Google擅長簡單的導航查詢,而Perplexity擅長整合資訊。自己從未嘗試與Google較量,因為真正在搜尋領域有所作為的最佳方式,不是嘗試做Google的事情,而是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
未來,Google、Perplexity、SearchGPT將形成怎樣的競爭格局仍不得而知,只能交給時間檢驗。能確定的是,對於中小創業家來說,AI搜尋或許不是一個優質賽道,因為成本實在太高,而過度的商業化又會影響使用者體驗。如果沒有雄厚資金支持,大多數中小玩家都會淪為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