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結束了但是電競奧運馬上要來了
首先恭喜中國奧運代表團金牌數重新突破40大關,以如此優異的成績結束本次的奧運旅程。回想起來這屆奧運會,真是有說不清的經典瞬間,像是潘展樂破紀錄奪冠、鄭欽文歷史性拿到網球女單冠軍,以及全紅嬋再現滿分跳水等等。
不過除了奧運健兒們矯健的身姿之外,身為一個遊戲佬,我發現這屆奧運貌似遊戲元素出現的次數也著實不低。
且不說開幕式裡那個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刺客信條兜帽男,就連很多參與奧運的選手們,他們的二次元含量都可能比多數B站用戶都高。
比如說百米飛人萊爾斯,他除了是本次奧運的百米冠軍之外,同時還是一個知名遊戲王“牌佬”,早在奧運預選賽時他就展示過自己收藏的“青眼白龍”和“被封印的艾克佐迪亞”,甚至賽後還帶著“決鬥盤”親自出了一把cos。
憑藉「光靠乾飯就」奪得了金牌這個「整活」網名火了的射擊冠軍盛李豪,也同樣是個老gamer了,他的短視頻平台頭像就是銹湖系列的核心角色之一勞拉。
還有鄭欽文,在發現她比賽運動包上掛著自家遊戲角色的配件時,可是給網易的宣發人員激動壞了。
類似的還有塵白玩家,在發現中國女子體操隊,在決賽用了出自《塵白禁區》1.1版本的配樂“明燈引”作為比賽配樂後,最近因為某些其他因素導致心情低落的玩家們紛紛表示受到了安慰。
其實除了運動員,奧運本身也一直在積極地和遊戲產業結合。
除了與相關遊戲廠商合作推出模擬運動遊戲來推廣運動之外,奧運和「電競產業」也一直在進行相關合作。
這次的巴黎奧運不僅邀請了著名電競選手「永遠的神」UZI 參加大眾馬拉松,更是在開幕式的前夕的7月23,正式通過了「電競入奧」的提案,官宣將與沙烏地合作在2025年推出電競奧運的消息。
電競的奧運之路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電競入奧這事兒發生得好像有點突然。
雖然在去年的杭州亞運會上,電競項目就已經正式成為了亞運的比賽項目,但是當時的大多人對於「電競入奧」這事兒,還是持悲觀態度的。
畢竟很多電競項目都是以廝殺對抗為主題的,完全和奧林匹克的反戰精神相悖,而且單單是遊戲這一項目,能否被稱之為一項運動,在很多地區都還存在著爭議,更別說在世界主流群體的輿論當中,它還是「玩物喪志」的代表。
但其實各位不知道的是,就在主流聲音還在對電子遊戲口誅筆伐的時候,奧委會早就已經和電競遊戲們在私下裡「私定終身」了。
早在2017年,奧委會就已經正式為電競正名,明確它為一項正式的運動了,不過可能是迫於當時的社會風氣和輿論壓力,電子競技申請正式成為奧運比賽項目的議題被拒絕了。
在隨後的幾年裡,奧委會也一直都沒有放棄與電競遊戲產業合作,在2021年他們就曾以線上形式舉辦的奧運與遊戲相結合的活動,推出了模擬棒球遊戲比賽,模擬賽車遊戲比賽等等。
2023年更是在新加坡推出了奧運電競週,下設了棒球、射箭、西洋棋、自行車、舞蹈、賽車、帆船、跆拳道等9個項目的模擬遊戲比賽,世界各地的專業選手和業餘選手也都在去年6月齊聚新加坡參與了這項賽事。
而在次一級的洲際運動會上,先是2018的雅加達亞運會,電子競技作為表演項目第一次加入進來,而到了2023年的杭州亞運會上,電子競技更是明確被更改成了正式項目,並且下一屆的日本愛知·名古屋亞運會,此前也已經確認,電競仍將作為正式項目參加。
一邊是輿論的壓制,另一邊又在私下積極推進,雖然大家表面看上去好像奧運一直對電競愛答不理的,但其實背地裡,這二位那可是真的「雙向奔赴」了。
奧運與電競的雙向奔赴
電競執著於「入奧」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希望能夠獲得奧運的背書,畢竟電競本身作為遊戲的副產物,其誕生之初在許多人眼裡其實就是背負著原罪的。
像是在國內,雷電法王楊永信的故事不說家喻戶曉,至少也算的上是經典永流傳了。
而在國外,即使在遊戲產業相對發達的日本和歐美地區,電競=遊戲=不務正業,基本上也是當地主流輿論的共識。所以為了正規化,為了能夠獲得主流人群的認可,電競產業廢老鼻子勁上趕著加入奧運並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
但奧運為什麼會看上電競呢?
沒辦法,實在是因為它自己這些年的發展也陷入泥潭了,這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奧運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下降。
我們單以就以體育大國美國為例,北京、倫敦和里約這三屆奧運會,收看電視轉播的觀眾平均年齡分別是47、48和53歲,隨著時間的推移,奧運會的觀賽主流人群幾乎毫無變化。
其實為了吸引年輕人,奧委會不是沒有嘗試過努力,像是東京奧運會,它們加入了滑板、攀岩;這次的巴黎它們又加入了霹靂舞。
這些運動確實都是年輕人會感興趣的項目,但是和電競遊戲的圈子相比,就多少顯得有些小眾了,在廣泛的年輕群體中其實並沒有多少群眾基礎。當然了,在遊戲的衝擊面前,別說是這些項目了,就算是世界第一運動的足球,對於年輕人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了。
而讓奧委會頭痛的另一個難題,就是經濟問題。
如果大家有關注過最近幾屆奧運主辦過程的話,應該都知道,巴黎能成為這次奧運的主辦地,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麼突出的優勢,純粹是因為沒人願意辦了,奧委會生怕後面出點什麼問題,於是直接安排了互為競爭對手的巴黎和洛杉磯一人一屆。
其實隨著近幾年的全球經濟的下行,辦奧運早就逐漸變成了一樁虧本生意。
我印像大概是從索契冬奧開始就不斷有傳出運動員對奧運村設施不滿的消息,最近幾屆則更甚。
先是東京以「環保」名義安排的紙板床讓運動員怨聲載道。
再到巴黎,不僅全面繼承了特色紙板床,更是空調都給省了,逼得不少運動員只好另找旅館住宿。
100公尺仰泳冠軍托馬斯·切孔因奧運村糟糕的住宿條件而選擇“睡草地”
而與奧運每每為經濟議題煩惱不同,電競產業近年來在經濟產業的發展,足以讓任何傳統運動心生嫉妒。
不僅各大賽事獎金屢創新高,光是中國電競產業,今年上半年的產值就已經突破了120億人民幣。
再加上這次事件背後還有「富得流石油」的沙烏地白頭巾的全力推動,「一來二去、你情我願」電競奧運的誕生也就不奇怪了。
「電競奧運」和
「奧運電競項目」的區別
雖然前面我們說了半天「電競入奧」的話題,但是可能和很多人理解的不同,這次官宣的「電競入奧」並不是在奧運會上正式增加設立電競項目,而是單獨舉辦的一項純粹由電競遊戲項目組成的全新獨立賽事。
它的概念有點像是現在沙烏地阿拉伯正在舉辦的電競世界盃的「奧運」版本,是完全獨立於夏季和冬季奧運賽事之外的,而且根據目前的採訪透露,它的許多競賽項目可能也和大多數人的理解的「電競」存在區別,甚至可能會有部分影響力很大項目電競項目無緣25年的賽事。
基於以上消息,我個人猜測,CS計畫進入電競奧運可能性估計很低了。畢竟它的整個遊戲主題和奧林匹克的反戰精神實在衝突有點大,如果不大改的話,我實在想像不到未來奧運會轉播中突然出現terrorists win(恐怖分子獲勝)是個什麼畫面。
目前,國際奧委會電競委員會主席大衛·拉帕爾蒂安在採訪中表示,未來的電競奧運會包含三個類別的比賽。
其中第一類是虛擬實體電子競技,如虛擬自行車等。這類計畫主要是透過VR虛擬實境設備來對部分對運動設備要求較高的傳統項目的重新展現。
OES上的虛擬高爾夫
第二類則是模擬運動遊戲,如模擬足球、 模擬帆船比賽。這類則是單純的透過遊戲形式對現存傳統運動項目的模擬。
而第三類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電競遊戲,如英雄聯盟等等。
其實從這三種項目類型的劃分我們也能看出來,說到底奧委會雖然確實很需要電競產業的幫助,但這個電競奧運的核心還是其實還是透過電子遊戲這個新平台去推廣傳統的體育運動。
畢竟從奧林匹克的價值觀角度考慮,就像我前面提到的CS那樣,奧運會作為一種國家競爭級別的體育項目,確實很難鼓勵參賽者在遊戲中廝殺。
但如果只有純粹遊戲模擬項目的話,收視率又無法保證。所以大衛·拉帕爾蒂安也在採訪中直說了,英雄聯盟這個類別的項目就是出於商業的角度安排進來的。
哦,你問為什麼奧委會的人知道只安排前兩類項目會沒人看?
當然是因為他們之前早就已經實踐過,並且得到教訓啦。是我前文提到的21的線上和23的新加坡奧運電競週,這兩次活動,如果不是我提起,大家有多少人是之前聽過的?
為啥能進亞運,卻進不了奧運?
雖然我們前面聊了半天電競的入奧之路,但是估計很多經常關注電競運動的粉絲還是對於目前這種獨立賽事的入奧形式感到不太滿意。 「明明都是奧林匹克,為啥電競能進亞運卻進不去奧運?”
這個就得跟大家簡單說一下亞運和奧運的差別了。
雖然都是由奧林匹克組織協調舉辦的運動會,但負責亞運會和亞奧理事會和負責奧運會的國際奧委會之間並不存在隸屬關係,亞奧理事會只是代表亞洲負責和國際奧委會與其他洲際體育組織聯繫的代表。
換句話說,國際奧委會管不到亞奧理事會,所以亞運會增設計畫只要自己人內部商量好了就好。
這也就是為什麼你會看到不只像圍棋這種原本只能參加智力運動會的項目會出現在亞運賽場上,特定地區的特定流行項目也一樣可以入亞,比如杭州亞運會的龍舟。
杭州亞運會上第三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的龍舟
當然了上面這個,硬要說起來也只能算是電競能夠入亞的原因,至於為什麼無法入奧,在我看來,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目前的電競比賽始終還是存在著三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其一就是缺乏統一且穩定的規則,且規則制定完全是廠商一言堂。
像是CS這種傳統的FPS遊戲可能還好些,基本遊戲架構和規則並不會經常變化,而像英雄聯盟、王者榮耀這類的MOBA遊戲,廠商經常會出於商業角度的考慮,頻繁變動遊戲版本。常玩或常看這列遊戲比賽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這些遊戲經常是一代版本一代神,所以很多時候這類比賽的獲勝者都會有“定制冠軍”的爭議。
如果我們類比傳統體育,你能想像籃框高度每過一兩個月就要改變一次嗎?
甚至這些遊戲廠商們還經常乾那種臨比賽前調高籃框高度,直接讓平均身高不高球隊的難度陡增的操作,這任誰看了都難免會對比賽的公平性產生質疑吧。
其二就是許多電競項目的生命週期其實都很短,專案的存續並不穩定。
比方說如果在20年前提到電競,代表遊戲性毫無疑問是魔獸爭霸、星際這樣的RTS遊戲,而現在這類遊戲已經被歸到deadgame裡了。
“deadgame”星際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很多的電競遊戲比賽項目都是依附於遊戲廠商自身的,一旦出現廠商出現商業問題,很有可能整個比賽項目就被直接沒了,典型例子就有因商業預期不達標而被暴雪拋棄的風暴英雄賽事。
“風暴要火”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目前的電競比賽多是由廠商舉辦,缺乏統一的國際電競賽事組織,這同樣也是比賽公平性受質疑的原因之一。
咱們遠的不說,就說說22年RNG MSI的重賽事件,當時如果存在統一的國際電競賽事組織,相信這件事情一定能有更妥善的解決方式,而不是全部重賽。
所以目前的情況更多的其實不是奧委會不想電競入奧,實在是電競項目從根兒上就和傳統奧林匹克對不上啊。
而且亞運會在這方面的彈性,也遠遠不是奧運能比的。
版本與規則常改動?亞運比賽直接採用定製版本,不准隨意更改。
遊戲存續性不穩定,專案存在消失風險?亞運項目本身就很靈活,就算是傳統體育項目也不是每屆都有,所以完全無所謂。
缺乏統一的國際電競賽事組織?那是缺乏世界性的組織,光是在亞洲就存在兩個國際電競組織,一個IESF(韓國主導)一個GEF(騰訊主導),這兩家跟我合作都得競爭上崗,你奧委會就羨慕去吧。
電競奧運可能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所以綜合目前的情況來看,現在這種獨立賽事的「電競奧運」對雙方來說應該都是最好的選擇。
電競有了奧運的官方背書,在主流輿論中地位獲得提升的同時,又不用在商業部分做出過多犧牲。
而奧運則多了遊戲這一面向年輕人的推廣管道,目前的形式讓它們在保持奧林匹克傳統同時,不僅老齡化問題有了更有效的解決方案,更是在經濟問題上找到了新的外援。
不過目前這種合作模式的未來發展前景,我個人卻覺得不會很久。
一方面,始終無法進入夏季奧運正式計畫的電競比賽,真正能帶動的年輕受眾恐怕有限。
另一方面,從前面的雙方的需求也能看,明顯是奧運需要電競更多。
就算沒有入奧這回事,電競產業這麼多年的發展下來也早就已經形成了相當龐大的規模。
未來的電競,完全可以類比於F1,同樣是過度強調商業化,以及科技背景下的運動,F1可以和奧運、世界盃並稱成為世界三大運動之一,電競為什麼不可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