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8.5小時超長訪談精華總結:腦機介面要造「超人」了?
這個男人又帶著他長達幾個小時的訪談來了。科技部落客裡的第一勞模萊克斯·弗里德曼(Lex Fridman)最近主持了一場長達8小時的深度對話,匯聚了Neuralink的核心團隊:創始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 、首席科學家DJ Seo,以及全球首位Neuralink腦機介面植入者諾蘭·阿博(Noland Arbaugh)。
弗里德曼播客截圖
佛里曼將這期長達8個多小時的訪談命名為《Neuralink與人類未來》。這已經是馬斯克第五次登上弗里德曼的節目了,可見對其的重視程度。
在這場對話中,馬斯克暢談了Neuralink的宏偉藍圖,從近期的醫療應用到遠景中的人類增強。 DJ Seo深入解析了Neuralink的工作原理,而Arbaugh則分享了作為首位接受這項尖端技術的患者的獨特體驗。
弗里德曼的訪談向來乾貨滿滿,原文直譯突破6萬字。為了方便閱讀,科仔已經梳理好這場對話中“最關鍵的8個問題”,帶你一窺腦機接口技術可能重塑人類未來的方式。如此肝的工作,給科仔一個「在看+按讚、留言」不過分吧~
1. Neuralink 是如何運作的?
DJ Seo( Neuralink首席科學家): Neuralink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N1植入裝置(The Link):
– 這是記錄神經活動的主要設備。
-包含被稱為”線程”的微小導線,比人類頭髮還細。
-每個設備有64個線程,每個線程上有16個電極。
-電極沿著3-4毫米的長度分佈,間隔200微米。
-只插入大腦皮質層,深度約3-5毫米,主要在運動皮質區域。
手術機器人:
-用於執行植入手術,將微小的線程植入大腦。
Neuralink應用程式(B1 App):
-用於解碼神經訊號的軟體。
-運行簡單的機器學習模型,將神經訊號轉換為輸出。
-使首位參與者Noland能夠控制螢幕上的遊標。
Neuralink設備透過無線方式運作,採用客製化的積體電路(ASIC)來放大和數位化從大腦收集到的神經訊號。該系統能夠偵測重要的神經放電事件,並透過藍牙將這些資料傳輸到外部裝置(如手機或電腦)上運行的Neuralink應用程式。這個應用程式利用機器學習演算法解碼這些神經訊號,將其轉換為控制命令,使用戶能夠進行如控制螢幕遊標等操作。
Neuralink示範圖(Src. X @neuralink)
2. Neuralink未來走向何方?
馬斯克: Neuralink的發展將是巨大的。我們計劃大幅增加電極數量並改善訊號處理。即使在首位患者諾蘭身上只有約10-15%的電極工作,我們就已達到每秒1比特的速度,是世界紀錄的兩倍。未來幾年內,我們可能達到每秒100位元或1000位元。五年後,可能達到每秒1兆比特,遠超過人類打字或說話的速度。
而且,馬斯克也補充道,腦機介面技術依舊需要大量的人類受試者,Neuralink也有意擴大受試者範圍。但目前限制於監管部門的批准速度。馬斯克希望在今年底前完成總共10 項,還有8 項。
3. Neuralink的主要應用領域有哪些?
馬斯克:我們現在專注於解決基本的神經系統問題,如脊髓或頸部神經元損傷。我們的下一個產品「Blindsight」(盲視)旨在幫助完全失明的人重獲視力。這項技術還可能解決精神分裂症、癲癇等問題,並改善記憶力。我們將這比喻為一個”技術樹”,從基礎問題開始逐步發展,就像在能讀鉅作《魔戒》之前,首先要學會識字一樣。
4. 什麼是「數位心靈感應」(Digital telepathy)?
DJ Seo( Neuralink首席科學家):「數位心靈感應」本質上是讓人能夠透過思維來無線控制數位裝置。具體來說,就是能夠用意念控制遊標、點擊,從而操作電腦或手機。這樣一來,整個世界都向你敞開了大門。如果我們把”心靈感應”定義為不借助物理器官(如聲音)就能將訊息從我的大腦傳遞到你的大腦,那麼這項技術確實符合這個定義。
這個過程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認知步驟。你需要學會使用大腦以特定方式產生訊號,這是一個動態學習的過程,成功時你會得到獎勵。你透過想像來實現這一點,就像”假裝直到成功”。突然間,大腦就會產生正確的訊號,如果解碼正確,就能產生預期的效果。同時,你也需要處理周圍的噪音。這是一個雙向學習的過程:機器在學習人類,人類也在學習機器。訊號處理和解碼步驟需要適應,人類使用者(如第一位實驗者諾蘭·阿博)也需要適應。這就像我們使用新滑鼠時,很快就能適應它的靈敏度一樣。此外,還需要適應訊號漂移等其他因素,所以人和機器都在相互適應。
5.在大腦中植入Neuralink 設備是一種什麼體驗?
諾蘭‧阿博:身為Neuralink的首位人類受試者,我深思熟慮後決定參與這項開創性的實驗。雖然考慮過等待後續版本可能獲得更好的技術,但成為第一個的機會最終吸引了我。我從未害怕這項技術,完全信任參與專案的專業團隊。
Barrow研究所和Neuralink團隊的熱情深深感染了我。看到他們臉上的興奮表情,讓我更加堅定了參與的決心。能夠幫助他們實現夢想,讓我感到非常有價值和快樂。我為所有參與者感到由衷的高興,也為能成為這項革命性技術的一部分而感到自豪。
第一位腦機介面患者諾蘭·阿博
在我的復原過程中,我嘗試著扭動所有的手指,希望能有所反應。觀察結果時,我注意到一個明顯的「黃色尖峰」訊號,這讓我意識到可能還有更多的訊號模式等待我去發現。隨著時間推移,我恢復了一些二頭肌的控制,也能稍微扭動一些手指,儘管不能完全隨意控制。
醫院的工作人員建議我嘗試想像行走的動作,這是基於一位幾乎完全恢復控制能力的病人的經驗。我努力嘗試了多年,但發現想像行走的所有細節是非常困難的。要考慮到邁出一步所需的所有肌肉激活和動作,這個過程既複雜又具有挑戰性。儘管如此,我依然堅持不懈地進行這些想像練習,希望能促進我的復原。
註:諾蘭·阿博在29歲時因潛水事故導致頸部以下癱瘓。今年1月,植入Neuralink的腦機介面後,諾蘭·阿博能夠用意念控制電腦,進行多工處理,如一邊操控電腦一邊吃東西。他現在每天要使用這款植入物10-12小時,生活自理能力顯著提升。
6. Neuralink將實現「超人」?
馬斯克:隨著科技發展和風險降低,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恢復功能,還要讓病患的能力超越正常人。例如,視覺恢復初期可能是低解析度的,但最終可能達到超越人眼的解析度。使用者可能能夠看到不同波長的光,就像《星際爭霸戰》中的Geordi La Forge一樣,選擇不同的視覺模式,如雷達視覺、紫外線視覺等。我們希望給予使用者「超能力」。
Neuralink實驗室全景
7. 用腦機結合來管控AI安全?
馬斯克: Neuralink可能有助於解決AI安全問題,雖然不是萬能解決方案。目前,人類與電腦之間的互動速度慢是限制人類意志與AI對齊的一個因素。透過提高人機互動效率,Neuralink可能幫助實現人類意志與AI的更好對齊。
8. Neuralink將會代替手機?
馬斯克:如果技術夠安全有效,未來幾十年可能會有數億人使用Neuralink設備。它可能會取代智慧型手機等現有設備。儘管存在一定風險,但潛在的巨大收益使得這項技術值得開發和使用。它可能徹底改變人們與科技互動的方式,甚至改變人類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