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大跌實質是AI炒作的退潮
全球股市遭遇重挫。日本股市跌幅特別顯著,日經225指數收盤下跌12.4%,逼近1987年「黑色星期一」時14.9%的歷史紀錄;韓國和台灣股市分別下跌8.77%和8.4%,創下史上最大單日跌幅。其他市場如新加坡、印尼、印度及澳洲也跟著下跌,跌幅介於3%至4.73%之間。
歐洲股市交易時段,歐洲主要股指也紛紛大跌,跌幅普遍約3%。相較之下,A股和港股受到的影響較小,跌幅約1.5%。
雖然跌幅驚人,但這次下跌主要呈現結構性特徵,並非全面危機。一個明顯跡像是,下跌「重災區」集中在前期漲幅過高的晶片股和AI概念股。日經、韓綜和台灣股市跌幅較大,因為這些市場在晶片產業中的地位更為重要,參與AI浪潮的程度更深。例如,最近兩個交易日,台積電、東京電子、瑞薩電子等晶片或AI產業龍頭個股的跌幅,均超過各自市場指數同期下跌水準。
通常情況下,嚴重的通膨會導致貨幣當局緊縮流動性,進而影響企業利潤,不利股市。然而,生成式AI的興起打破了這項傳統規律,推動美國股市屢創新高。
但近期美股AI概念股開始退潮,以英偉達為例,其股價波動劇烈,單日市值波動常達千億美元,市場避險情緒上升。 7月17日至8月2日,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20.61%,遠超同期標普500指數5.66%及那斯達克指數9.36%的跌幅。這種趨勢隨後蔓延至亞太市場。
AI概念股的高估值意味著市場對其成長預期非常高,即便業績略低於預期也可能引發股價大幅下跌。例如,微軟4~6月業績雖超乎預期,但因雲端業務成長放緩,其股價在消息發布後下跌8%。由於前期漲幅過大,龐大的獲利盤隨時有兌現獲利的動機。例如,亞馬遜第二季的雲端運算業務、淨收入都超過分析師預期,但業績公佈後股價仍大跌8.78%。此外,巴菲特減持蘋果股票近半的消息也反映了這一點。
投機活動在金融市場中普遍存在。日本股市因其活躍的投機氛圍和低利率環境,加之AI浪潮帶來的利好,成為投機資金青睞之地。然而,這種上漲基礎較為脆弱,日本央行7月31日決定升息15個基點,成為日本股市這一輪下跌的觸發點。在美國,儘管疲軟的就業數據暗示經濟衰退風險,但這是聯準會旨在控制通膨的策略結果。就業數據的單一周期變化不足以引起市場如此大的動盪,根本上還是市場對高估值AI概念股信心的脆弱導致了大跌。
總而言之,這次大跌並不出人意料,也不是經濟危機的前兆,而是投機活動高潮後的自然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