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將謠言的傳播方式比喻為核分裂
用”病毒式傳播”來描述思想如何在社群媒體上傳播絕非巧合。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利用傳染病模型來了解資訊–甚至是錯誤訊息是如何迅速傳播的。但是,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模型很難準確描述謠言是如何傳播的。
「傳染病模型大多將謠言的傳播視為被動接受感染的過程,從而忽視了現實世界中人們的行為和心理變化,以及外部事件對謠言傳播的影響,」山東師範大學的鄭文榮解釋說。
為了彌補這一缺陷,鄭與劉鳳鳴和孫英平合作,受核分裂(原子分裂)鍊式反應的啟發,創建了一個謠言傳播模型。這個過程始於一個鈾原子核自發分裂成兩個較小的原子核和幾個中子。如果這些中子被其他鈾核吸收,這些鈾核就更有可能分裂,進而引發裂變鍊式反應。
鈾最常見的兩種同位素是鈾-238 和鈾-235。前者必須吸收多個中子才會分裂,而後者只吸收一個中子就會分裂。
在三人的模型中,穿過一塊鈾的中子就是謠言。鈾235 核是一個在收到謠言後立即傳播謠言的人。鈾-238 核是一個人,他必須多次收到謠言才能傳播。
“當個體遇到謠言時,會受到個人利益的影響,決定是否傳播或是否需要反覆接觸後再傳播。”鄭解釋道。 “基於對鈾裂變閾值的不同考量,根據個體自身利益閾值的影響將個體劃分為不同的群體,充分考慮個體行為和差異,這樣更符合實際情況。”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說,他們的模型在模擬現實生活中的謠言傳播方面優於一些傳染病模型。他們也認為,謠言一開始往往傳播緩慢,這可能意味著錯誤訊息的傳播可以被抵制。
他們的模型在AIP Advances中有所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