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帶華為人看劇:不要怕社會嘲笑我們是瘋子要有百年千年的思想準備
華為是科技企業、商業組織,更是作戰部隊。華為活著的每一天都是備戰、迎戰。看下任正非和華為人看的電影,就更加明白華為人的戰鬥力!
《大秦帝國》
【劇情簡介】兩千七百年前,華夏民族進入了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的大爭之世,謙卑上古貴族君子風的春秋時代落下帷幕,攻掠徵伐、屍橫遍野的戰國時代隆重登場。時為西北邊陲蕞爾小國的秦國飽受六國摧殘撻伐,卻已在滅國邊緣。秦獻公身死戰場,年紀輕輕的仲公子渠梁在危難時刻即位,他深藏屈辱,在六國夾攻下苟延殘喘,發誓變法崛起。秦孝公渠梁廣招天下賢能之士,天不亡秦,曾在魏國並不得志的衛鞅輾轉來到秦國,並憑藉一身才學和對天下局勢的清醒認識而得到秦孝公重用。衛鞅在秦國掀起了影響深遠且飽受爭議的變法,一代強秦由此崛起。
任正非:
「改革實在太難了,如何掌握節奏、火候、力度,最大程度地爭取支持者,減少對抗力量,是一門不易掌握的灰度和藝術;而改革的先驅者如商鞅,他們的命運一般都是悲慘的,他們不應被遺忘,包括貢獻與教訓,當然,如果他們的改革不過於激進,不急於求成,不追求畢其功於一役,有百年千年的思想準備,商鞅、王安石的變法,用一千年來實現,改革也許就成功了。
《王國維》大型紀錄片
【劇情簡介】王國維於1877年出生在世代書香之家,生逢亂世,歷經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戊戌變法失敗,西方的科技和思想隨著列強一塊進入了我國。王國維是近代中國最早運用西方哲學、美學、文學觀點和方法剖析評論中國古典文學的開風氣者,也是中國史學史上將歷史學與考古學結合的開創者。
王國維是處於舊、新時代之際的人物,就好比一隻腳踏入了新時代,還有一隻腳在舊時代,因此王國維的思想有時候也是矛盾的。 1924年北京政變發生,宣統皇帝狼狽出逃,王國維深以為恥,打算和羅振玉等前清遺老一塊投金水河殉清,但被家人及時阻止,之後王國維進了清華大學授課。但經歷各種是非打擊的王國維,51歲仍選擇了自殺。
任正非:
『這兩天看王國維的紀錄片,王國維是魯迅先生罵的「不恥於人類的狗屎堆」,今天回過頭看這個人的哲學思想是很偉大的,當年張之洞去開礦山、辦工廠,李鴻章搞洋務的時候,王國維說:「振興中華要靠哲學」。但是,他還是被拋進歷史的垃圾堆,作為清華大學教授,最後投湖自盡,自殺了。中國有兩個痛苦的靈魂,以前說最痛苦的靈魂是魯迅,現在往前走一步,王國維也是中國最痛苦的靈魂。王國維講哲學才能改變中國,今天來看確實是這樣的。英國、美國、日本、法國、德國及整個歐洲社會,他們在哲學體系上搞清楚了。他們國家幾百年沒有動亂過。
而我們的政策一會兒左,一會兒右,就是從上到下我們的價值觀上沒有統一,哲學觀點沒有統一。今天重新紀念王國維是來自王國維這句話,是因為他對中國洋務運動的批判,中國應該先搞哲學,來改造人們的思想,國家才能有新的機制和體制產生,王國維以前是一個“不恥於人類的狗屎堆”,現在我們覺得他是很偉大的。 ’
《血色黃昏》
【劇情簡介】19世紀70年代出任直隸總督後,責任愈巨,視野愈闊,綜觀世界各國的發展,李鴻章痛感中國之積弱不振,原因在於“患貧”,得出“富強相因” ,「必先富而後能強」的認識,將洋務運動的重點轉向「求富」。
任正非:
『為了大局,一個領導者如何在歷史的夾縫中進攻與退讓,堅持原則與忍辱負重?李鴻章是一個偉大的人,他也是“不恥於人民的狗屎堆”,是中國最大的“賣國者”,不僅自己“賣國”,他去和日本談判簽《馬關條約》的時候把兒子也帶去了,讓兒子也參與了《馬關條約》的簽訂,結果爆發了五四運動。但今天重新來看歷史,重新來看《血色黃昏》,李鴻章是中華民族偉大的英雄,以後大家會重新去理解這個結論。所以不要為一時半時有沒有光榮和功勳去計較,要為千秋萬代、中華民族要做出歷史貢獻。在看待歷史問題的時候,特別是做基礎科學的人,更多要看到你對未來產生的歷史價值和貢獻。 ’
《風聲》
【劇情簡介】故事以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扶植汪精衛建立汪偽政權為歷史背景,講述了顧曉夢、李寧玉、吳志國、金生火、白小年五人被懷疑為抗日組織臥底,被迫艱難求生,在在經歷了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心理戰後,抗日組織成員「老鬼」最終為了民族解放事業而英勇犧牲的故事。故事精彩之處在於,在極致絕望中依然保有了人性中的堅韌。
《從奴隸到將軍》
【劇情簡介】講述奴隸出身的羅霄為求生存和復仇參加軍閥部隊後,逐步認識到反動軍隊的黑暗本質,接受革命思想,從一名舊民主主義者成長為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投身於民族解放事業,最終犧牲在戰鬥前線。
《人間正道是滄桑》
【劇情簡介】該劇以1925年到1949年間華夏大地波瀾壯闊的風雲變幻作為歷史背景,選擇了楊家兄妹三人和黃埔軍校一批同窗的「小切口」進行敘事,他們在其不平凡的人生中,因信仰不同而分道揚鑣,分別加入了國民黨和共產黨,由手足情深轉眼間變成水火不容的故事。
《最後一戰:芷江1945》
【劇情簡介】1945年4月到6月間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湖南湘西進行最後一次殊死搏鬥。面對來勢洶洶的日本侵略者,中國空軍飛行員張懷濱、中共地下黨員諶劍玉、國民黨軍統幹事胡嵐、八路軍南下支隊特遣分隊分隊長張懷江、美國飛行員羅伯特、國民革命軍欽迪特支隊支隊長韓文玉等人與國民革命軍和湘西人民一起奮起反擊,並在共同的戰鬥中捐棄前嫌結下深厚友誼。他們前赴後繼,英勇無畏,深入敵後,舍生忘死,用對祖國的一腔赤誠和滿腔熱血譜寫了一曲蕩氣迴腸的抗日壯歌。湘西會戰消滅日軍兩萬多人,以中國軍隊的完勝宣告結束。 8月21日,侵華日軍在芷江向中國軍隊低頭洽降,至此,中國人民的八年艱苦抗戰取得了偉大勝利。
任正非:“《芷江最後一戰》大家要看看,在抗日戰爭最艱難困苦的時期,戰士如何意志堅定,最後打了勝仗。我們形成三股力量前進,一定要打贏這場翻身仗。”
《亮劍》
【劇情簡介】該劇講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優秀軍事指揮李雲龍等人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片段。故事主線時間從李雲龍任八路軍某獨立團團長率部在晉西北英勇抗擊日寇開始,直到他在1955年授予將軍為止。
任正非:
『將軍是戰場上打出來的,但有缺點有個性的戰士卻是未來將軍的種子,當領導的一定要學會包容和欣賞。
李雲龍老范錯誤,總是被降級。一是我們上級組織還沒有高水準的管理,無法指導和適應有作為的下級;二是我們的基層幹部沒有適應科學的軍事教條和按照程序做戰。不按規矩同樣打不了大仗。我們把砲火指揮權給聽得到砲火的人,同時要讓其承擔成本和費用,不能瞎開砲、瞎打,這樣就不會有李雲龍這麼多錯誤,而產生無數的李雲龍式的英雄。 ’
《兄弟連》
【劇情簡介】根據美國101陸軍空降師部隊E連的真實事蹟改編,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德國納粹節敗退,法國北部的諾曼第則成為新局開端的要衝所在。 1944年6月6日,美國101空降師506團E連奉命空降這個槍火密集的海灘。 E連有一群愛國向上的青年組成。在溫斯特中尉指揮下,戰士們出色完成了登陸之戰。在此之後,各地戰場上皆留下了E連兄弟們的身影和鮮血。而兄弟連,正是一支屬於平凡戰士的頌歌和安魂曲。
任正非:
「你們看過《兄弟連》沒有,裡面的那個連隊剛在歐洲打完仗就空投到亞太去了,你們要敢於組織海軍陸戰隊去攻克市場,一個將軍能夠帶著一個連上戰場,打進運營商。
《諾曼地登陸戰》
【劇情簡介】1944年6月,五十萬盟軍官兵集結完畢,正等待著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命令。對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說,這或許就是生命中最後的一天。在盟軍發動大規模的攻擊命令前,搭載著第六特種部隊的軍艦已於主力艦隊出發前四十分鐘起錨,任務是在溫特上校的率領下先期登陸,開闢一條通往懸崖下面的通道。
2014年4月24日,任正非在後備幹部專案管理與經營短訓計畫座談會上發表演說:
『青訓班賦能後,上戰場去實戰,不一定人人都能成為將軍。只要奮鬥了,就無怨無悔。真正的英雄,都是從本職工作成長起來的,在本職工作中展現出自己的才華,不能刻意塑造將軍。你們經過培訓,掌握了工具,但要透過創造價值,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貢獻,才會逐漸承認你們,我們才會給你們去「諾曼地登陸」的機會,死了就是英雄,不死就是將軍!
華為公司到底是肯定英勇作戰的奮鬥者,還是肯定股東?外界有一種說法,華為股票之所以值錢,是因為華為員工的奮鬥,如果大家都不努力工作,華為股票就會是廢紙。是你們在拯救公司,確保財務投資者的利益呢?身為財務投資者應該獲得合理回報,但要讓「諾曼地登陸」的人和挖「巴拿馬運河」的人拿更多回報,讓奮鬥者和勞動者有更多利益,這才是合理的。
當然,這需要數學領域要有龐大的造詣,世界上有非常多的數學科學家集中在無線領域,有線領域也可以徵集數學科學家。未來整個戰略高地上如何認識和提升修養,不能要求你們重新讀數學博士,也不現實。但是諾曼地登陸需要戰略領袖,需要戰役指揮能力,如果我們也能產生這麼偉大的思想家,如果我們也有諾曼第登陸的指揮能力,搶佔世界大數據流量的機會點怎可能不行?但是,現在離我們要求的目標還很遠。
公司策略沙盤很快就會給各級幹部公佈,每一個大數據流量機會點,華為所佔市場份額要在1/3左右,剩下的留給競爭對手。當我們搶不到大數據流量的機會點時,就會被邊緣化、死亡;當我們全部佔領大數據流量機會點時,也會是惰怠,也會是死亡。
宏觀思維建議看一點歷史和哲學,我當高研班引導員時曾推薦看三本書。德國雖然在二戰失敗了,但有三位德軍的著名將領/元帥留下的三本書,對德國二戰戰略有非常深入的思考。第一本:古德里安的《閃擊英雄》,對如何用新技術改變戰爭模式以及德國進攻蘇聯的戰略有細緻的思考和討論;第二本:隆美爾的《戰時日記》,這個日記是英國大戰略家利德爾哈特親手整理的,看這些內容才能琢磨出如何在運動中集中兵力,在點上突破進而取得全局勝利,以及領會當將軍的真諦;第三本:曼施泰因的《失去的勝利》,要領悟他決戰歐洲大陸的戰略是怎麼構想出來的,馬其諾防線是怎麼被廢掉的,他構想這個戰略所依據的戰略原則是什麼。 ’
《血戰鋼鋸嶺》
【劇情簡介】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該片講述了道斯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沖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
華為管理顧問田濤:
『推薦大家看一部電影《血戰鋼鋸嶺》,描述的是美軍和日軍在沖繩島戰役的一場極其慘烈的較量,軍事較量背後是信仰之戰,信念之戰。美軍從士兵到各級指揮官信仰的是基督教,影片的主角更是極端虔誠的基督徒。日軍從上到下信仰的是天皇。
《血戰鋼鋸嶺》中所呈現的美軍士兵迎著密集彈雨、扛著爆破彈撲向碉堡、一個倒下了、一個頂上去又一個頂上去的無畏犧牲的畫面實在是太震撼了!它不是導演的渲染,而是歷史的真實記錄。
這樣的英雄故事存在於一切偉大組織、偉大民族的基因中,我們中華民族也有自己堵槍眼的英雄黃繼光、扛炸藥包的英雄董存瑞…
看一個組織有沒有未來,就看在重大危機關頭有多少人願意站出來、衝上去為組織扛炸藥包、堵槍眼!美國打壓華為是對華為文化的韌性、制度彈性的壓力測試,結果是令人欣慰的,18萬人中的絕大多數激情澎湃,眾志成城,快速進入“戰時狀態”,與時間賽跑,與危機賽跑,最顯著的一點是,幾乎每個園區、每一棟辦公大樓都在夜半時分燈火通明……數萬華為英雄在加班加點「補彈孔」、「堵槍眼」。 ’
《南徵北戰》
【劇情簡介】1947年冬,國民黨軍隊對華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我華東部隊於蘇北七戰七捷後,為徹底殲滅敵人,大踏步後退。起初,有些戰士想不通。某師一團一營高營長率部轉移到沂蒙山區的桃村待命。老鄉對後撤也有意見。為安定戰士與老鄉的情緒,高營長與村長趙玉敏分別將上級作戰意圖作了解釋說明。這時,情況突然有了新的變化,敵方以為我軍敗退,集中三十萬人馬,從三面向我軍合圍,意欲決戰。我軍在桃村前面的大沙河阻擊敵人六個晝夜,然後向鳳凰山轉移,圍殲鳳凰山已被我軍圍困的敵軍李軍長所屬的七個師。高營長奉命在摩天嶺狙擊前來增援的敵張軍長部隊。鳳凰山一戰結束後,高營長奉命擔任包殲援敵的先鋒。敵軍退守大沙河以南負隅頑抗,高營長抄小路偷渡大沙河,切斷敵軍退路。敵人想炸掉大沙河上游的水壩,用水來阻止我軍。趙玉敏帶領遊擊隊剪斷了水壩上的炸藥導火索,並保全了水壩。我軍渡過大沙河,殲滅了敵人,敵張軍長及其參謀長都被生擒。
任正非講話:
「捨得拿出地盤來的人是戰略家,你們要去看看《南徵北戰》這部電影,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我們要的是整個世界。總有一天我們會反攻進入美國的,什麼叫瀟灑走一回? 光榮去走進美國。
《覺醒年代》
【劇情簡介】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與百態人生。本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真理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任正非與2020年華為金牌員工代表座談會上的演講:
『李(全球採購認證管理部):我來自生產採購認證部。現在國際環境變化很大,我們與國外供應商接觸有很大阻礙,並且越來越難了,您有什麼建議?
任正非:首先要好好合作,誠心誠意與別人合作。工作本來就很難,沒有困難,憑什麼你們要拿這麼高的工資?有困難,就表示我們做得了,別人做不了,說明了我們的價值。
人類社會沒有哪一步的前進是容易的。我建議大家看一看《覺醒年代》,在共產黨成立初期,李大鑷、陳獨秀為了推動革命,脫下長衫,走入工農,到工廠去教工人們識字,提高大家的文化水平,傳播革命道理。
百年來我們走過了多少曲折。這麼重要的電視劇,大家一定要看。 ’
《重慶談判》
【劇情簡介】該片講述了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以中國的前途命運為重,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歷史性地走到一起,經過43天的反复談判,國共兩黨終於達成協議的故事。
任正非在消費者BG「軍團作戰」誓師大會上說:
『在當前局勢下,我們堅持「鐵拳」、「法律」、「輿論」三股力量同時前進,爭奪最後的勝利。 “鐵拳”,就是研發和市場,在董事會和常務董事會的領導下堅定不移地向前走,真正實現技術和產品領先。公司這五年將投入1,000億美元研發經費,從網路架構的重構,實現網路架構極簡、站點極簡、交易模式極簡、交付運維極簡,實現網路極安全與隱私保護符合GDPR要求。
為什麼要讓你們去看《重慶談判》?就是一句話:我們公司將握成三個拳頭,你們「鐵拳」打得越猛,我們在法律上解決問題就越好。 ’
《車輪滾滾》
【劇情簡介】1948年冬,震驚中外的淮海戰役打響了。老支前模範耿東山從膠東解放區帶出一支小車隊奔赴淮海前線,有的推著彈藥,有的推著給養,一路上紅旗招展,浩浩蕩蕩。小車隊指導員耿春梅是耿東山的養女,她帶領民工們冒著槍林彈雨,繞過敵人密集的火力網,直接把彈藥送到我軍雷鳴連長的陣地,保障了阻擊戰的進行。在送糧途中,支前民工又遭遇地主鄭子成率領的竄匪,耿東山與之進行了勇敢鬥爭,並使分散多年的雷鳴、耿春梅兄妹戰地重逢。 1949年元旦,毛主席在新年賀詞中發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號召,耿東山率支前民工參加渡江戰役,直撲南京國民黨老巢。
任正非:
『我們公司既要握有主航道,又要車輪滾滾,「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只有堅決攻進無人區,才沒有利益衝突和矛盾。我們是公正的擴張,借力的規則是有利於這個世界共同發展的,大公司不會反對我們,小公司望塵莫及,說也沒用。只有堅決攻進無人區,才沒有競爭對手,我們可以自由飛翔。什麼是無人區?第一,沒人給你指示前進的道路與方向;第二,沒有規則,也不知道哪裡是陷阱,完全進入一個新的探索領域。過去華為公司都是跟隨別人,我們省下了很多開路費;走到今天,我們必須自己來開路了。開路,就難免走錯路。 ’
《身分的證明》
【劇情簡介】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布了新中國的誕生。但同時,中國的西南邊陲仍有30餘萬的國民黨部隊盤踞,做著最後的垂死掙扎。國共兩軍劍拔弩張,亦稱膠著狀態。而駐紮在川南岷水市的國民黨的第92軍,更是其中的代表。任職於92軍情報處的瞿皓明,其真實身分是我黨打入國軍內部的一名地下黨員,他為解放全中國的偉大事業做出了無數巨大的貢獻。在這緊要關頭,瞿向城外的同志們傳遞了數條寶貴的情報,而他的身份也受到了國軍的質疑,針對瞿的調查旋即展開。最終,歷史翻過了沉重而嶄新的一章,但是能夠證明瞿真實身份的人都已不在。為了找回共產黨員的真實身份,為了瓦解敵對勢力的破壞,孤獨的瞿繼續上路…
2015年10月23日,任正非在調查工作授權及流程優化報告上的演講中說:
「建議審計人員要訂閱《炎黃春秋》合訂本,所有監察人員、審計人員都要看,才知道處理不當後影響有多大;另外,也要看看電視劇《身份的證明》,應懂得給被處理人說話和證明自己的機會。
《大浪淘沙》
【劇情簡介】大革命時期,知識青年靳恭瑤、顧達明、楊如寬、餘宏奎因為各自不同的原因離鄉相遇,在濟南結為拜把兄弟。不久,由於出身信仰的不同,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期間他們還結識了謝輝和劉芬兩位女學生。北伐的勝利召喚他們來到武昌,靳恭瑤等人考入中央軍校,師從共產黨員趙錦章,餘宏奎則投奔了國民黨參謀薛建白。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國共分裂,蔣介石大肆捕殺共產黨人,「馬日事變」暴發後,已經加入共產黨的靳恭瑤和顧達明闖入敵營救出身受重傷的趙老師,並遵從趙的遺訓武漢找。黨,槍決了叛徒餘宏奎,跟隨革命隊伍,參加了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在革命的風浪中繼鍛煉成長。
2017年4月18日,任正非在戰略預備隊座談會上的演講中說:
「六十年代的電影《大浪淘沙》講述四個青年人走進黃埔軍校,最後走向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起點相同,人生不同。相信在座各位會走向不同的領域,但是期望你們都能走向我們希望的目標,為未來作出較大的貢獻。
《較量-抗美援朝戰爭實錄》
【劇情簡介】這是一段凝重的歷史,它記載著一場人們難以忘卻的戰爭。本世紀五十年代初,美國侵略朝鮮,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中國人民志願軍跨守鴨綠江,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隊,展開了一場震撼世界的大較量,並贏得了舉世公認的勝利。這就是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本片以大量生動確鑿的事實和鮮為人知的史料,其中不乏彌足珍貴的戰場紀實鏡頭,反映了抗美援朝戰爭各次戰役。
華為人集體觀影:
『1996年10月17日,蛇口風華大劇院座無虛席,近兩千華為員工集體包場,觀看了軍事文獻紀錄片《較量——抗美援朝戰爭實錄》,場上不時掌聲雷動,電影結束時熱烈的掌聲更是經久不息,華為人上了一堂深刻的愛國教育課。這是一段凝重的歷史,記載著一場人們難以忘卻的戰爭。
軍事紀錄片《較量》紀錄了抗美援朝戰爭各次戰役的全過程,展現了中美雙方統帥及高級將領運籌帷巂,在戰場上殊死鏖戰,以及在談判桌上唇槍舌劍的長卷史實。這也是一場揚我軍威、揚我國威的恢宏壯闊的戰爭史詩。重溫這段歷史,片中洋溢著的拔山蓋世的英雄主義氣概和愛國精神,與大家心中滋長的愛國熱情碰撞交融,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電影《較量》令人感動也令人自信。
影片透過史實的回顧,顯示了中華民族從來不畏強暴、英勇抗敵、敢於犧牲的勇氣和信念。觀看後,大家深受激發,增強了愛國熱忱、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員工借用一位曾參與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的話說: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還怕誰?美國人,日本人,我們不都跟他們較量過? ’
《上甘嶺》
【劇情簡介】1952年秋,美軍在朝鮮中部三八線附近發動大規模的攻勢,企圖奪取上甘嶺主峰陣地五聖山。上甘嶺戰役爆發。八連連長張忠信奉命執行主峰陣地的堅守任務,師指揮所要求他們堅守24小時以待後援。但就在一個上午,敵人竟進攻23次,我軍傷亡慘重。敵人繼續增兵,師指揮所命令張忠實暫時撤進坑道。第二天,敵人大舉進攻五聖山。張忠發命令連隊配合其他部隊主動出擊,打退了大股敵人。師指揮所要求張忠發拖住敵人,使後方爭取時間調度兵力,補充彈藥。坑道內的戰士每天都有傷亡,他們不僅要跟頭頂上的敵人作戰,還要為生存而奮鬥。坑道與後方的連結被敵人切斷,坑道內嚴重缺水,戰士們互相鼓勵、互相關心,頑強地堅持戰鬥。在朝鮮人民的支援和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下,他們頑強戰鬥了24天,讓我軍做好了大反攻的準備,最後一舉殲滅了敵人。上甘嶺戰役改變了韓戰的情況。
2016年2月27日,任正非在巴展和烏蘭克座談中說:
「大家不要把主航道理解成唯一航道,多路徑是朝著一個目標和方向,這不叫背離主航道。我們公司在奔向無人區的前進過程中,只要多路徑,就不會出現僵化;只要多梯次,就不會出現惰怠。上’上甘嶺’;第二梯隊就是廣闊視野,關注星空,掃清外圍,第一梯隊攻破城牆口,已經消耗殆盡了,就應該第二梯隊上去。不會僵化惰怠,就能在大資訊流量傳送這個問題上攻進無人區。
2019年3月30日,任正非在第四屆持股員工代表會致詞中表示:
「我們的理想是偉大崇高的,我們為之奮鬥是無怨無悔、癡心不改的。我們向一切先進學習,努力追趕美國,我們一定要最先將紅旗插上’上甘嶺’。初生牛犢不怕虎,超越美國不是夢,何不瀟灑走一回呢?
2019年2月25日,任正非在武漢研究所演講中說:
『公司已進入了戰時狀態,戰略方針與組織結構都作了調整,所有技術口的員工,都應閱讀與PK我在「上研所」無線大會上講話的第一點,看看技術與產品的方針是否正確,允許批評。所有管理幹部都要學學第二點,組織建設要對準目標,而不是對準功能,齊全的功能會形成封建的“土圍子”,我們的目標是“上甘嶺”,要建設有力的精幹的作戰隊伍。過去對準部門功能的建設想法要調整。各部門要面向目標主戰,去除多餘的非主戰的結構與程序,去除平庸。將一部分必須的非主戰功能移至平台,或與其他分享。這點要向運營商BG的改革學習。請丁耘給你們講一課,他從「彈頭」到能力、資源中心的建設,有了心得。
如何打贏一仗,勝利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研發不要講故事、要預算,已經幾年不能稱雄的產品線要關閉,做齊產品線的思想是錯的,應是做優產品線,發揮我們的優勢,形成一把「尖刀」。我們不優的部分,可以引進別人的來組合。終端推行「一點兩面、三三製、四組一隊」取得了一些經驗,是正確的、成功的。關鍵是一點,我們要聚焦在成功的一點,不要把麵鋪得太開。鋪開了就分散了力量,就炸不開“城牆口”,形不成戰鬥力,這是“雞頭”在作怪。內地感覺不到“硝煙”,“雞頭”林立,故事很多,預算集中度不夠,我們沒有時間了,要和時間賽跑,力量太分散了,跑不贏。
我們不管身處何處,我們要看著太平洋的海嘯,要盯著大西洋的風暴,理解上甘嶺的艱難。要跟著奔騰的萬裡長江水,一同去遠方,去戰場,去勝利。 ’
《冰血長津湖》
【劇情簡介】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與美軍在朝鮮長津湖地區交戰,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將美軍1個多師分割包圍於長津湖地區,殲敵1.3萬餘人,扭轉了戰場勢態。這場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是扭轉局勢的關鍵一戰,而中國人民志願軍也付出了慘痛的犧牲,在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極端天氣中,很多先烈是以端著槍的姿勢被凍僵,體現了志願軍戰士服從命令、視死如歸,凍成冰雕也不退縮的革命精神。
2020年,華為消費者業務雲端服務總裁張平安演說中提及:
『面對壓力和挑戰,華為選擇寧可向前一步死,絕不退後半步生。
華為內部組織看了一部電影《冰血長津湖》,長津湖之戰為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東部戰線,是韓戰中最慘烈的戰役。
志願軍九兵團以16萬優勢兵力在朝鮮東北部的長津湖地區成功分割包圍了美軍陸戰1師和步兵第7師一部共約3萬人。但由於嚴寒、補給不足、火力差距和美軍空中優勢等原因,志願軍未能達成全殲陸戰1師戰役目的,並付出了傷亡6萬餘人的慘重代價。
任何時候我們都不可能一直保持昂首挺胸,大步前進,世界不是平的。要有在製裁下匍匐前進的思想準備,可能是爬過丘陵,也許是岩石山的懸崖。丟掉幻想,持續抗爭,我們要與時間賽跑,讓光明走在黑暗前面。 ’
《高地》
【劇情簡介】三、四十年代,蘭澤光和王鐵山因愛慕女兵楊桃走進了革命隊伍,兩人並肩戰鬥、茁壯成長,同楊桃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數年後的雙榆樹高地戰鬥中,兩人間發生了許多誤會,楊桃也在戰鬥中失蹤。在未來漫長的軍旅歲月中,雙榆樹高地戰鬥一直困擾著他們,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和人生方向。雙榆樹高地戰鬥成為交織兩代軍人的責任感、榮譽感和他們豐富、熱烈的感情世界的一個焦點,他們的勇敢、率真、痛苦和歡樂都在這個舞台上表現得淋漓盡致、迴腸蕩氣。五、六十年代,他們全心投入了部隊的正規化建設,勝利完成了各項戰備任務,也跨越了個人情感、婚戀高地。六、七十年代,他們狠抓部隊穩定,保持了部隊的戰鬥力。進入新時期以後,他們以國防現代化為已任,全力培養新一代軍人,為部隊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2017年7月11日,任正非在戰略預備隊述職會上說:
「你們是否看過一部電視劇《高地》,兩位最親密的戰友在軍隊裡面鬥了一輩子,退休了還在爭。我們就要形成這種爭先恐後的風氣,一種活躍風氣,一種精神投入風氣,不要怕社會嘲笑我們是瘋子。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劇情簡介】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上空騰起蘑菇雲,世界為之震撼;1967年6月17日,又是在羅布泊,天空出現了兩個太陽,其中一個太陽是中國造的,東方一聲巨響,氫彈響在了法國人前面;1970年4月23日,蛟龍升空,一顆龍珠遨遊太空,中國的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把《東方紅》樂曲唱響在茫茫宇宙!這就是中國的兩彈一星。本劇以史實為依據,全方位展現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共和國領袖毛澤東和周恩來、聶榮臻等老一代領導人運籌帷幄,英明決策,錢學森、鄧農先等傑出科學家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開創了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東方的豐功偉業。
任正非把這部電影的片尾曲《中國男兒》當作華為人的必唱戰歌。
《沙漠英雄》
【劇情簡介】1958年,鄧農先受命擔任核武研究院理論部主任,執行秘密研發原子彈的任務。從此以後,他從人們的視線中、從家庭生活中消失了。鄧農先與先後調入研究院的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懷等科學家,在原蘇聯撤走專家、國內沒有任何理論借鑒和技術資料的困境下,經過反覆計算和論證,完成了原子彈的總體設計方案和研製計劃。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西部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國的軍事科技實力。緊接著,鄧農先組織領導了氫彈的理論設計和試驗,於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再一次震驚了世界。 1979年,一場意外事故,鄧農先受到極度嚴重的核輻射傷害,此後他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 1986年7月29日,中國「兩顆彈元勳」鄧農先在北京逝世,終年62歲。
任正非:
『我希望海歸不要狹隘,不要學了錢學森和鄧農先的故事,就激勵你們走他們一樣的政治道路。他們是在中國和全世界在政治孤立的情況下,毅然回到中國。但我認為你們回到香港也是中國,香港稅收只是大陸稅收的三分之一。我們最終還是要走向全球化的體系,遇到美國的障礙是很正常的。
大家都看了《沙漠英雄》,我們和當年的情況完全不一樣,當年做原子彈的人絕大多數都沒有見過原子彈是什麼樣,他們用的方程是我們初中學過的平衡方程,他們在手搖計算機上搖出來了原子彈。而我們今天的創造發明不是以自力更生為基礎的,我們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向全世界開放,而且透過網路獲得巨大的能力,華為也獲得巨大的基礎。所以說我們要跳出狹隘的圈子看到未來的結果。我們今天是有能力,但不要把自己的能力設計得完全脫離我們實際。我們若要完全背負起人類的包袱,背負起社會的包袱,背負起中國民族振興的包袱,就背得太重了。所以我認為我們的目的要簡單一點,我們也擔負不起重任來,我們能往前走一點就是勝利,不要以為一定要走多遠。 ’
《國家命運》
【劇情簡介】韓戰結束後,有感於美國先進武器在戰場上對我志願軍造成的巨大傷害,為徹底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對中國的核威懾,以錢學森、錢三強為代表一大批中青年科學家克服種種難以想像的困難,在貧窮的經濟條件、薄弱的技術基礎和艱苦的工作條件下,在黨中央的堅定支持下,以驚人的智慧與毅力﹐先後完成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成功試爆原子彈、氫彈等一系列偉大壯舉,創造出「兩彈一星」的民族奇蹟。
2014年,任正非在與華大教育學院座談紀要中說:
「大家都看過《國家命運》這個電視劇吧?那和我們公司很像的,國家命運裡都是應屆生把兩彈一星搞出來的。你學力學,搞導彈去;你學化學的,搞原子彈去,原子彈啥樣子都不知道。那麼借助的工具就是華為大學,希望你們承擔起這個使命來。
《絕密543》
【劇情簡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中國大陸的領空頻頻遭到敵方侵擾,中央決定向蘇聯購買薩姆-2型地對空飛彈,組建空軍地空飛彈部隊,從此開始了對敵作戰的嶄新時代。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優秀官兵奉命調入這支代號為「543」的神秘部隊,營長蕭佔武(王聰飾)帶領著一群各具特色的優秀戰士組建成為日後屢立戰功的英雄二營。全營發揚「全營一桿槍」的戰鬥精神,頂住打靶失敗的壓力,一舉擊落RB-57D,首創世界防空史用地對空飛彈擊落高空偵察機的紀錄。正在部隊建設最困難的時刻,敵人恢復了對大陸縱深的偵察。面對專業技術難題、傷亡不整、飛彈零配件短缺等不利因素,二營毅然承擔起飛彈伏擊的重任,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野外作戰。最終,全營克服了重重困難,一舉擊落了多架敵U-2高空偵察機,創造了史無前例的輝煌戰績。
任正非2017年初推薦給華為管理者和員工,並要求全公司三級以上管理團隊寫「全營一桿槍」的心得,尤其是研發部門,一把手的心得不過關不能上崗。一切為了勝利,“全營一桿槍”,是任正非對團隊活力的形象、直觀描述,這句話來自電視連續劇《絕密543》。
任正非:
『考核要形成一種共同的奮鬥精神,像我們過去的「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像電影《絕密543》部隊那樣全營一桿槍(光它一個營擊落了四架U2飛機,也是全世界第一個用導彈擊落飛機的典範。)現在由於KPI考核的不合理,使得共同的奮鬥精神弱化了,形成了自私,這種環境制約了群體奮鬥、狼群戰術的文化。所以,我們要管住邊界,簡化考核,結果導向,重塑這種精神。華為過去「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的精神就很好,大家一聽到你做的產品有問題,都到你那裡幫忙。那時雖然我們的產品不夠好,但勤能補拙,大家互相幫助、互相信任。我們要回到這個狀態,這是有價值的。
低績效員工還是要堅持逐漸辭退的方式,但可以好聚好散。辭退時,也要多肯定人家的優點,可以開個歡送會,像送行朋友一樣,讓人家留個念想。別冷冰冰的。開個歡送會、吃頓飯也是可以報銷的。也歡迎他們常回來玩。
我們要真刀真槍,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透過組成教導隊來解決全流程拉通的問題。一是,針對交付、財經、IT部門等相關口的改革,成立以教師、「少校級軍官」為主體的混合教導隊,將改革規則進行培訓、授課、實踐,到各個區域去推動政策落地,並考核當地幹部的能力,透過戰略預備隊培養種子;二是,組成「啃硬骨頭」戰鬥隊,哪一個環節沒有搞明白,就專門去攻克那個環節。這兩個教導隊都是由幹部組成的,成員可以互換,是戰略後備隊的正式編制。
我們可以組織多個教導隊,教導一隊、教導二隊、教導三隊…到各個地區「播種」。教導隊之間也要做好評比,建立競爭機制,打好項目有獎勵,優秀的多漲一點獎金,差一些的就少漲一點,做得不好也有淘汰,然後大家都去推動代表處的轉型。這不就是《絕密543》嗎?我們可以叫「開放345」。
教導隊在一線實踐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幹部的適配性問題,教導隊可以提出建議來,透過調整,把這段「鐵路」流程打通,漸漸固化。並梳理出對應的職位白皮書,當真正固化的時候,就會改變幹部任職。例如,有些崗位不需要這樣職級的人員,可以直接進入教導隊,也可以去硬骨頭隊,這樣讓骨幹流動起來。整個公司在流動環節中,一個一個代表就逐漸搞懂了。 ’
《深海利劍》
【劇情簡介】潛水艇是國家的戰略利器,也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證。面對X國攻擊潛艇“黑鯊”的屢次侵犯,海軍火速製定“T計劃”,展開全國特招,為正在研發的某新型潛艇培育指揮型軍官。一群90後大學生經過層層篩選,進入這個神秘的潛水艇世界。他們在超乎尋常的嚴苛訓練裡,從懵懂的新兵,成長為肩負國防重任的鐵血軍人,駕我軍新型潛艇深海潛航,一次次驅趕了X國的「黑鯊」級潛艇的偵察和騷擾,保衛我國領海安全。在我黨強而有力的領導下,讓敵人聞風喪膽。他們歷經生死考驗,用生命和鮮血為我萬里海疆築起了一道移動長城,實踐了血灑海疆的「重劍」精神,捍衛了「聽黨指揮,生死與共,永不沉沒」的不朽誓言。
2017年,任正非在《華為呼喚基層超級工匠:科學的量化、簡化管理,關注技能與經驗的積累,培育工匠精神》演講中說:
『日本非常重視非物質激勵,概括起來就是榮譽、傳承和溝通。這是日本製造企業產品高品質的靈魂。在日本榮譽代表著自身的地位和影響力,日本人將產品的品質視為自己的自尊和榮譽,在生產的全流程中自覺實踐高品質文化。除了良好的個人的素質與修養外,日本的企業文化和社會環境都非常有利於培育高質量的工匠,日本企業中頂級工匠除了技術過硬,還要有德,德就是他一貫交付質量和口碑、影響力,他對瑕疵的態度及獲得周邊認同程度。日本的師徒制是終生的,師傅會把徒弟當成自己產品來看待,如果徒弟德行有虧,師傅會覺得自己失職,會很沒面子。正是這種傳承文化,將日本的工匠精神很好的延續下來。
我覺得將來你們發明日之星、發獎牌,可以搞一個儀式,要強調儀式感。要讓人記得住。你們那個明日之星評下來,把獎牌悄悄一塞就走了,沒有儀式感。這次看《深海利劍》,畢業的儀式很認真,我們可以花點錢讓他們牢記,他的光榮就是責任。他拿到這個東西就是責任。你們製造系統可以適當拿點錢先做起來,讓大家發獎的時候有一種榮譽感。師傅帶徒弟,徒弟好了之後,能不能有獎勵。這也是一種小鼓勵,肯定你的傳幫帶。你們可以拿出一個適合我們的考核方法,包括升級規則、考核標準、師傅帶徒弟等,徒弟超過師傅給師傅啥獎勵。獎勵就是我們現在的兌換比。因為升級是要自己能勝任,不能勝任升級這個獎勵是有問題的。我們在內部也要營造出工匠的文化氛圍,在考核、激勵等方面,牽引員工自覺追求高品質,形成工匠的文化氛圍。 ’
《2012》
【劇情簡介】故事發生在2012年12月,一家人正在度假。沒想到根據瑪雅預言,2012年的12月21日,正是世界末日,瑪雅人的日曆也到那天為止,沒有下一頁。人類要如何阻止一切被毀滅呢?在尋找和前往方舟基地的過程中,傑克森一家在經歷災難的生死考驗後終於到達了方舟基地。然而已經製造完成的方舟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從世界各地聞訊湧來的受災人群。
誰去誰留已然成為挑戰整個人類的道德抉擇。面對災難,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類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擇:「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機會!」最後人類終於在方舟中度過了這一全球性的災害,獲得了繼續繁衍和發展的希望。
2010年,任正非在《開放、合作、自我批判,做容千萬家的天下英雄》中說:
『資訊網路的未來其實簡單化到兩個東西,一個是管道一個是雲端。未來管道的直徑至少是太平洋,絕對不是黃河長江,在你們的概念中還停留在黃河長江上,這麼大水流就行了,最多是洪峰。我認為不是洪峰,我認為是電影《2012》。要看看這就是想像不到的資訊網路的未來。所以說“雲水謠”,我們認為管道裡流的是水,天上飄的是雲,水是比較有固定形狀、有穩定的流動,有嚴格的程序與代碼,而云是飄渺的,時有時無的,變幻多端的。 ’
任正非觀看《2012》電影后,他認為未來信息爆炸會像數字洪水一樣,華為要想在未來生存發展就得構造自己的“諾亞方舟”,命名了華為的2012實驗室,該實驗主要研究的方向有新一代通訊、雲端運算、音訊視訊分析、資料探勘、機器學習等。主要面向的是未來5-10年的發展方向。
任正非及華為內部推薦的戰爭主題影片還有:《甲午戰爭》、《野戰排》、《潛伏》、《巴頓將軍》、《湘江戰役》、《仰角》……;推薦的歷史及勵志題材影片有:《那人那山那狗》、《可可西里》、《阿甘正傳》、《芳華》、《鄉村女教師》、《雍正皇帝》、《大工匠》、《高地》、《風箏》、《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晉商》、《神秘的剛果河》、《大國崛起》、《遠方的家》、《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蕭申克的救贖》、《安家》…
成功是殘酷的,失敗更殘酷!透過華為內部推薦的20多部戰爭主題的電影、電視劇,以及推薦的軍事書籍,感受華為,可能比管理理念和方法更深刻。
戰爭每一刻都是生死存亡,在當今的經濟環境中,企業何嘗不是?競爭就是戰爭,輸贏就是生死,死了就是英雄,不死就是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