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蔬菜界的「水中參」 現在正上市很多北方人都沒吃過
說到茭白,南方的朋友對它會比較熟悉。翠綠的外衣下包裹著皎潔如玉的身軀,青青白白,吃起來口感清脆鮮美。茭白到底是啥蔬菜?營養怎麼樣?聽說吃錯了還可能會感染寄生蟲哦!這篇文章我們就聊聊茭白。
茭白其實是“畸形兒”
茭白也叫茭筍、茭瓜,是我國重要的水生蔬菜的一種,與蓮藕、水芹、芡實(雞頭米)、茨菰(慈菇)、荸薺、蒟菜、菱角一起被譽為「江南水八仙”,也有“水中參”的美譽。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很多人以為茭白就是一種普通蔬菜,其實它是菰的“畸形兒”,是由美味黑粉菌與禾本科菰草專性共生並與其互作形成的莖基部膨大結構。
我們先說一下菰,菰對很多人來說比較陌生。周代(西元前221 年)菰草種子就被用作主要的6 種食用作物之一(稌、黍、稷、粱、麥、苽),可以正常開花結果產出菰米,苽就是菰米。
菰的莖稈本來是很細的,約公元前202 年,人們發現一些菰草個體的莖稈被未知附生物侵染後會變得粗壯膨大起來,被侵染後變得膨大的莖又白又嫩,吃起來還很鮮甜。這種能侵染菰草產生如此變化的真菌就是黑粉菌,以菌絲體的形式在菰草莖的體內長期存活,當發育到一定階段後,真菌破壞菰頂端分生組織,阻止植株開花,並誘導茭白的產生。
簡單來說,菰其實是「穀粒變蔬菜」的結果。菰本來是會開花結果產出菰米的,但被黑粉菌感染後就沒辦法再結出果實了,原本細細的莖稈會在黑粉菌的作用下逐漸膨大,變成了「畸形兒”,這就是我們吃的茭白!
茭白依採收季節分為單季茭及雙季茭兩大類,單季茭又稱一熟茭,每年秋季採收,種植一次可連續採收3~4 年;雙季茭又稱兩熟茭,在當年秋季可採收一次,冬季時經由宿根越冬,然後在來年夏季還能再採收一次。
茭白的營養如何?
新鮮茭白的嫩莖是主要的食用部分,外觀呈乳白色,肉質柔嫩,纖維比較少,味道清香。它富含糖和氨基酸,所以吃起來有種鮮甜味,無論是焯水後涼拌,還是清炒、炒肉都很好吃。
在營養素上,茭白含有膳食纖維、礦物質鉀、少量維生素C,其中不溶性膳食纖維含量為1.9 克/100 克,這和秋葵、蒜苗、竹筍差不多。礦物質鉀含量還不錯,為209 毫克/100 克,且鈉含量低,只有5.8 毫克/100 克,這對需要控血壓的朋友來說,還是挺友好的。不過,它的維生素C 的含量只有5 毫克/100 克,這個含量真是太低了,經過烹調以後會更低,所以別指望吃茭白補充維生素C。
茭白也含有黃酮、酚類和花青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作用。有研究提到,茭白能抑制人體血管張力素轉化酶的活性,具有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作用。
至於茭白的熱量,每100 克可食部只有26 千卡(約1 根茭白),這熱量跟大白菜差不多。對於需要減肥的朋友來說是個好消息,只要烹調方式能做到少油少鹽,即便多吃一點也不用擔心會變胖。
圖:1 根茭白可食部約100 公克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千萬別生吃茭白
茭白雖然味道鮮美清甜,但可不能直接生吃哦!主要因為兩點原因。
1.草酸含量高
茭白草酸含量不低,一般在300~400 毫克/100 克,飲食中過多草酸的攝取不僅會影響礦物質的吸收利用,還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吃茭白前可先汆燙1~3 分鐘,然後再烹調。這是因為如果直接炒,茭白的草酸去除率很低,可溶性草酸去除率為0%,總草酸去除率僅0.6%。倘若能焯水1 分鐘,茭白可溶性草酸去除率為16.8%,總草酸去除率分別為10.7%;而煮3 分鐘可溶性草酸去除率為37.3%,總草酸去除率可達31.7%。
有些人可能擔心焯水會導致茭白的營養成分流失掉,這一點沒必要擔心。畢竟茭白本身怕熱的維生素含量很少,維生素C 含量只有5mg/100g,維生素B 群的含量都不超過0.1mg/100g,損失的這點營養對均衡飲食影響甚微,多吃兩口其他蔬果就補回來了。
2.小心寄生蟲
茭白屬於水生植物,可能會有寄生蟲,主要是薑片蟲,如果直接生吃很可能會感染薑片蟲。人類感染薑片蟲後會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發熱、過敏和水腫,嚴重還會引發腸梗阻,甚至死亡,兒童感染後還會影響身體和智力發展。加熱做熟後再吃,就能避免這樣的問題發生。
所以,安全起見不要生吃茭白,最好清洗乾淨後燙水,之後可涼拌、可清炒、可紅燒,還可做湯,味道都不錯。
茭白如何貯藏?
購買時要選擇帶殼、外表光滑、沒有黑點、水飽滿的茭白,差不多大小的可以選手感重一點的,往往水分含量更高,口感更好。有黑點的茭白也不是壞了,而是茭白「老」了,釋放出了黑粉菌孢子,這樣的茭白口感較差。
由於茭白內部水分含量高,採後呼吸十分旺盛,因此極易失水老化,容易出現表皮變黃,肉質木質化、切口腐爛褐變,甚至會黴變等現象,所以買來的茭白一定要注意保存。新鮮的茭白常溫貯藏一般不超過3 天,最佳貯藏溫度為-1~1℃,可延長貯藏時間。
總結:
茭白是菰的膨大畸形的莖,被黑粉菌寄生的菰造就了這種美味蔬菜。熱量低、富含鉀,也能補充一些膳食纖維。雖然是南方的蔬菜,但也逐漸在北部市場「露面」了,沒吃過的朋友有機會一定要好好品嚐一下茭白的鮮甜哦!
參考文獻
[1]龔婉,肖紫羅蘭,李斌,郭得平,張敬澤.茭白病害及其病原菌名稱的演變[J].植物保護,2024,50(2):252-260286
[2]董桂君,喬勇進,王春芳,劉晨霞.茭白採後生理變化及保鮮技術研究進展[J].保鮮與加工,2021,21(9):133-138
[3]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錶第6版第1冊[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8
[4]夏威.烹調對蔬菜中草酸的作用[D].蘇州大學,2007.
[5] 週青,彭情情,仇錦波等.薑片蟲病診斷與防治研究進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4,(2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