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起訴聯發科:專利戰火再燃,誰來定義5G晶片產業版圖?
專利戰烽煙再起,華為與聯發科的博弈,誰才是最後的贏家?一場專利糾紛,揭開全球智慧型手機產業專利授權模式的變革序幕。當然,如果選擇成為強者,就要面對絡繹不絕的“比試”和“PK”,這是“獨孤求敗”的必經之路,任何企業都不要“怕麻煩”。
2024年7月19日,晨光初照,台灣證券交易所的一則公告,如同一枚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漣漪四起。聯發科發佈澄清公告,針對「華為提出可能涉及行動通訊技術專利訴訟」的傳聞,表示訴訟對公司無重大影響,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不予評論。
這起訴訟,不過是科技巨頭間專利戰的一角,而其背後暗潮湧動的,是產業專利授權模式的深刻變革。
01
華為VS聯發科專利烽煙再起
是利益博弈還是科技革新的前奏?
在這場看似突如其來的訴訟背後,其實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談判破裂。一位接近聯發科的人士透露,雙方早在兩三年前就專利費用問題開始產生分歧,直至近期,因價格問題「談崩了」。據這位人士所言,華為根據終端價格向聯發科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但聯發科內部認為這一價格過高,難以接受。
傳聞中的專利,很可能涉及5G(或含4G、3G等)蜂窩行動通訊技術。
此次華為與聯發科的訴訟,卻與以往有所不同。訴訟的專利權人華為,將矛頭指向了晶片廠商,而非手機終端廠商。這項變化,或許將顛覆現有的專利授權模式。產業媒體「企業專利觀察」認為,如果未來收費模式能轉移,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手機OEM廠商的專利授權費支出壓力將大大降低,轉而由供應鏈中的少數幾家晶片廠商來處理主要專利費問題。在這種模式下,消費者在手機上的成本支出可望進一步降低。
但華為對於這項訴訟細節,依然保持沉默。此次華為與聯發科的訴訟是否涉及專利模式本身,仍有待案件的進一步推進與公開。從華為此前對於專利收費模式的態度可以看出,其主張全球專利許可有兩種主要方式:一是通過雙邊許可解決兩家公司之間的許可問題;二是通過專利池開展“一站式”許可。而從費率來看,也提出過單一費率和百分比費率兩種方式。
回望過去幾年,隨著全球5G商用化的快速推進,通訊巨頭們對專利費用的態度也愈發直白。專利戰,已不再是遮遮掩掩的遊戲,而是直接的商業較量。高通與蘋果的專利訴訟「車輪戰」剛平息不久,愛立信、諾基亞便在全球向手機廠商發起了5G專利訴訟戰。愛立信至少在六個司法管轄區對蘋果提起了專利侵權訴訟,雙方在2022年底達成和解。而諾基亞則從2021年開始,在英國、德國、西班牙、法國以及印度、印尼等多個地區向多家中國廠商發起訴訟,隨後在今年與OPPO和解。
02
專利戰火燃起
5G江湖誰主沉浮?
然而,專利糾紛的背後,是全球智慧財產權佈局所面臨的多重風險壓力。業界對於此次華為與聯發科的訴訟高度關注,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可能改變當前全球智慧型手機產業的專利授權模式。
先前的蘋果與高通的專利大戰也曾引發業界關注,蘋果試圖挑戰以高通為主導的智慧型手機產業專利收費模式。蘋果在訴訟中提到,高通的業務建立在較陳舊的傳統標準之上,但透過排他性戰術和過高的專利使用費來加強其地位。蘋果希望能夠在不簽署專利授權協議的情況下購買晶片,以避免每賣出一台iPhone都必須分成給高通。
這也意味著,一台手機除了晶片要付費外,連面板、記憶體等與行動通訊無關的大量組件也要繳許可費。但高通對此進行了反駁,認為其商業模式合理且必要。
經過多番訴訟,高通和蘋果最終達成和解,但高通的專利收費模式並未改變。業界媒體認為,高通能夠維持這種商業模式的關鍵在於,其並未向晶片廠商開放許可,而是只向終端開放許可,這樣才能滿足專利制度「權利用盡」的要求。
前文已經提到,華為向聯發科的報價是基於終端的價格,但聯發科內部認為這一價格過高。這也符合華為一貫以來的許可策略,即向所有人發放許可(License to all)。例如,2022年6月17日,華為宣布與Nordic半導體公司簽訂了專利授權協議,並明確指出華為向Nordic及其客戶授予了低功耗廣域蜂窩物聯網標準必要專利的組件級許可。
然而,華為與聯發科之間的爭議,核心在於包括西方社會都一直在爭議的Access to all模式和License to all模式。 Nokia是典型的Access to all模式,而華為則是典型的License to all模式。這也就是橫亙在專利權人陣營和實施人陣營之間的授權層級問題。
權利人陣營普遍支持Access to all的模式,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實體都需要SEP許可,而實施人陣營則堅持License to all的方式。這項爭奪在歐洲尤為明顯,主要因為歐洲是標準化工作的聚集地。 2019年6月,諾基亞和IP Europe等企業發布了《5G和物聯網標準基本專利的許可原則和指南》,而蘋果支持的ACT和FSA等企業則發布了《標準必要專利許可的核心原則和方法》。兩份報告反映了兩個陣營許多不同觀點,其中就包括許可層級、費率計算方法和保密協議等。
從此次華為與聯發科的訴訟來看,是華為在變身專利權人之後,實踐了兼顧權利人和實施人利益的最優方式。但這種方式很有可能會遭遇西方專利權人陣營的反對與抵制。未來情勢如何,華為能否以一己之力為產業帶來改觀,目前還很難說。專利戰的硝煙未散,華為與聯發科的博弈,或許只是這場大戲的一個序幕。
03
華為專利後的新「變革」解析:
背後的商業邏輯與產業變局
如前文提到,從傳統的向終端設備廠商收費,轉向向上游晶片廠商收取許可費,專利許可層級實現從「終端級」到「組件級」的跨越,此舉不僅考驗著華為的議價能力,更對整個產業的專利授權生態構成潛在衝擊。
華為公佈的專利授權費率,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其專利佈局的深度與廣度。 4G手機每台1.5美元,5G手機每台2.5美元,Wi-Fi 6設備每台0.5美元……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數字,累積起來卻足以撼動行業的利潤分配格局。根據市場研究機構Omdia報告,聯發科晶片在全球5G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份額高達29.2%,若華為以此費率收取專利費,聯發科一年需支付的專利許可費或超8億美元,這無疑是一筆沉重的財務負擔。
然而,以終端標準收取專利許可費,此模式是否可行?目前,高通、愛立信、諾基亞等通訊巨頭均直接向終端廠商收取專利費,依據出貨量及通訊技術規格按比例計費。華為若改變遊戲規則,直接向晶片廠商收費,雖能簡化流程,卻也可能引發重複收費爭議,讓終端廠商與晶片廠商之間的利益天秤失衡。
聯發科作為行動通訊晶片領域的佼佼者,自然不願輕易就範。其擁有豐富的通訊專利積累,且只做晶片設計,不做終端產品,難以接受替下游客戶支付專利費的安排。更何況,若華為終端產品涉及聯發科專利,亦需依此模式付費,雙方博弈,勢均力敵。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專利戰並非新鮮事。早在2009年,聯發科便就與高通達成了專利協議,但僅限於積體電路產品,未涵蓋終端產品。華為與高通之間,亦曾有過專利授權的交鋒與和解,華為為此支付了高達18億美元的一次性專利費用。這些過往案例,無不為華為與聯發科的專利戰提供了鏡鑑。
若專利收費模式真能由終端廠商轉向晶片廠商,終端廠商或許能暫時鬆一口氣,免於應對各大專利大廠的輪番轟炸。但晶片廠商的成本壓力或將陡增,最終仍可能透過上調晶片售價來轉嫁成本,羊毛終究出在羊身上。只不過,談判桌的兩端,將由強弱分明的終端廠商與專利大廠,轉變為勢均力敵的通訊巨頭之間的較量。
04
華為從買專利到賣專利
「專利需要很多錢」!
從三年前開始,華為便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擴大其專利收入。在去年的智慧財產權會議上,華為法務部副總裁、重大專案部部長沈弘飛表示,華為的專利收入構成了5G、Wi-Fi6、4G等ICT主要標準技術。他透露,2022年華為的專利授權收入約為5.6億美元,是華為第二年專利授權收入超過支出。但華為歷史累計許可費支出是累計收入的三倍。
華為,身為全球科技領域的領航者,其專利版面之廣、之深,令人矚目。截至2023年底,華為在全球持有超過14萬件有效授權專利,其中5G、Wi-Fi6專利佔全球領先。國家智慧財產局及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的報告,更印證了華為在專利領域的卓越成就。
華為在研發領域的持續投入,是其專利「大佬」崛起的基石。近十年來,華為累計研發投入高達11,100億元人民幣,2023年研發費用更是佔全年收入的23.4%。
這份對創新的執著與追求,讓華為在全球專利舞台上熠熠生輝。
專利授權業務的擴張,是華為因應外部環境變化、實現永續發展的重要策略。自2021年發布《華為創新與智慧財產權白皮書2020》以來,華為已簽署近200項雙邊授權協議,超過350家公司透過專利池取得華為專利授權。這份成績單背後,是華為對智慧財產權的尊重與保護,也是對創新生態的積極建構。
從蘋果、三星到OPPO、vivo,從賓士、寶馬到亞馬遜,華為專利授權的合作夥伴遍布全球各行各業。這些合作不僅為華為帶來了可觀的專利授權收入,更鞏固了其在全球通訊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據華為法務部透露,2023年全球約有超過4.5億台5G手機獲得華為專利許可,這一數字背後是華為對全球通訊產業發展的巨大貢獻。
專利戰,既是利益的博弈,也是技術的較量。華為與聯發科的這場訴訟,或許只是全球通訊科技領域專利戰的縮影。但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交鋒與博弈,推動著整個產業不斷向前發展。
05
結語
專利之戰,刀光劍影,定江山格局。科技巨擘的每一次握手與交鋒,都是業界風向的微妙變化。
然而,訴訟的細節,如同被層層迷霧籠罩,華為與聯發科均三緘其口,外界只能憑藉蛛絲馬跡進行猜測與推斷。在這場專利迷霧中,誰將笑到最後?整個產業又將如何被這場紛爭所影響?一切尚未可知,但無疑已激起層層漣漪。
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華為與聯發科的專利紛爭,不過是科技巨頭之間激烈競爭的縮影。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早已超越了產品與市場的範疇,轉而聚焦於科技與智慧財產權的競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每一個專利的得失,都可能決定未來市場的走向與話語權的歸屬。
對華為與聯發科而言,這場專利戰不僅關乎眼前的利益得失,更是對未來戰略地位的重要佈局。它們深知,只有掌握核心技術與智慧財產權,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這場紛爭雖看似殘酷,但其實也是推動雙方乃至整個產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