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發現鯊魚可卡因嚴重超標體內含量高百倍會因太興奮而失控嗎?
最近,科學家在巴西海岸附近遊蕩的鯊魚體內,檢測出了高濃度的可卡因成分,經檢驗呈現陽性。這項研究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雜誌上,是研究人員對13條鯊魚進行測量解剖後得出的結果,這些鯊魚叫巴西尖鼻鯊(Rhizoprionodon lalandii),是當地人捕獲的野生鯊魚。
經過檢測,每一條鯊魚體內都檢測到了可卡因成分,肌肉和肝臟中的濃度最高,比其他水域生物體內的濃度高出100倍!
科學家擔心,若是長期接觸有毒物質,這些鯊魚或將面臨視力受損、行動不協調、狩獵困難、壽命大大縮短等健康風險。
而民眾比較擔心的,則是這些“成癮”鯊魚會不會因為興奮“暴飲暴食”,無差別攻擊人類?
佛羅裡達州「成癮」鯊魚,看到包裹就瘋咬
2023年,就報道過類似的事情。
海洋動物學家發現佛羅裡達州的鯊魚行為很怪異,看到人一點不害怕,平常潛水人吐幾個泡泡,鯊魚都會盡量避開人類,人不是鯊魚的主流食物,一般情況下,鯊魚不會主動靠近的。
而佛羅裡達州發現的一頭雙髻鯊不僅不離開,還直接朝他們衝過來。儘管最後沒有攻擊他們,這種行為著實讓觀察員大冒冷汗。
科學家在觀察鯊魚的時候,也發現這些鯊魚多多少少都有健康問題。
有的在游泳的時候偏向一側,無法保持平衡,有的出現了刻板行為,在一定範圍內不停轉圈。
當時科學家就懷疑,這個地方犯罪比較多,尤其是2023年,大量違禁品集中在佛羅裡達州,這些鯊魚是不是誤食了古柯鹼?
為了驗證這個想法,科學家做了3個實驗。
第一個實驗,將一個和可卡因包裝相似的物體和一個假天鵝,一起扔到水中,結果鯊魚直接衝向包裹,咬了一口,其中一條鯊魚還將包裹叼走了。
第二個實驗,用高濃度的魚粉製作了一個誘餌球,吃進體內後會讓多巴胺激增,果真這些鯊魚變得瘋狂起來,表現出來的樣子,不像是第一次接觸這種物質。
第三個實驗,從飛機上空投下假包裹,模擬現實中犯罪投放貨物,發現多種鯊魚(包括虎鯊)都參與其中。
雖然最後科學家沒有百分之百確定原因,但他們認為,這些鯊魚或已“成癮”,導致身體和行為都出現了問題。
毒素,是如何流入大海的?
在弄清楚危害後,科學家開始探索其來源,目前,認為主要有三種途徑:
1、犯罪海上運貨的時候,留在海中的貨;
2、經由非法實驗室的排水管道進入海洋;
3.吸食者的排泄物未經處理流入海洋。
這3種方式中,第一種的量最大,在新聞上也常發現類似的報導。
但是,科學家認為,巴西鯊魚體內的毒素,來自第二第三種的可能性更大。
(佛羅裡達州的鯊魚可能是第一種。)
尤其是第三種,看似微不足道,實際上屬於細水長流型的,再加上受眾多,對環境的危害不容小覷。
在歐洲藥品管理局(EUDA)前兩年,曾對108個城市的廢水進行採樣檢測,並發表了研究。
(我們國家也會用這種方式,大致判斷某地區的犯罪情況。)
裡面詳細記錄了不同國家D品使用情況,數值單位是毫克/ 1000人/天。
結果發現,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含量最高,1721 毫克/ 1000人/天,其次是西班牙的塔拉戈納,1463 毫克/ 1000人/天,緊隨其後的是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209毫克/ 1000人/天。
根據這些數據,科學家也能推測某些區域人們的使用習慣,例如在巴黎,數值往往會在休息日(週五到週日)翻倍。
一般來說,只要合理處置這些排泄物,是能將其中的有害物質過濾掉,但現實中,人類對廢水處理的情況不是很樂觀。
在暴雨期間,或某個地區管理不當,未經過處理的污水,就會流入城市周圍的水道,直接污染海洋或以生物鏈積累的形式,在捕食者體內積累,給野生動物帶來嚴重後果。
最後
目前,這項研究還沒有完全搞清楚,這種物質會對鯊魚產生多大的影響。
不管怎麼說,可卡因這種物質在鯊魚體內出現,對人類,絕對不是好消息。
因此,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呼籲,希望人類能重視這個問題,多做幾個研究,弄清楚這種物質只是危害了巴西和佛羅裡達州的鯊魚,還是全球鯊魚都有同樣情況?是否會對人類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