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利潤暴跌小米卻雄心未減
最近,監管文件顯示,小米科技2022-23 財年在印度的利潤同比暴跌77% 至20 億盧比左右。該公司上一財年的利潤為105.77 億盧比。此外,小米的營業收入從2022 財年的約39,100 千萬盧比下降至2023 財年的26,697 千萬盧比,下降約32%。在本報告年度,小米透過銷售產品賺取了26,395 千萬盧比,透過銷售服務(包括廣告和加值服務等)賺取了264 千萬盧比。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蘋果。有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在印度的2023財年銷售額創下了近80億美元的新高,較上年同期的60億美元增長了約33%,彰顯出該市場正在快速增長。
隨著經濟擴張,印度中產階級不斷壯大,印度消費者的購買力逐漸增強,蘋果成為了身份的象徵,因而受到追捧。中國市場激烈的競爭壓力以及中美貿易關係緊張,推動蘋果將業務轉向人口最多的印度。
01 小米加強在印度佈局
雖然小米在印度利潤暴跌,但小米仍加強在印度的佈局,並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
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一直以來都是許多品牌爭奪的焦點。小米作為其中一員,面臨其他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然而,小米依靠其高性價比的產品和廣泛的產品組合,贏得了大批印度消費者的喜愛。
儘管如此,最近的數據顯示,小米在市佔率上不斷下滑。為了因應這種情況,小米印度公司總裁Muralikrishnan決定精簡產品組合,將重點放在10,000盧比至15,000盧比的市場段上。透過專注於此細分市場,小米希望能夠重新奪回在印度市場的領先地位。
去年7月份,Muralikrishnan透露了該公司的新策略,他們的目標是成為“印度最受歡迎和最值得信賴的智慧型手機和物聯網品牌”,專注於效率、永續性和安全基礎。
Muralikrishnan表示,高端市場(即30,000盧比以上的市場)銷售的大多數設備都具有5G功能,後續將擴大至15,000盧比至20,000盧比區間市場。然而,5G巨大的機會在於10000盧比至15000盧比的區間。他認為,小米顯然有機會複製在4G時代所做的事情,並重新創造5G的魔力。
小米有信心專注於10000盧比至15000盧比細分市場,因為Redmi Note 10T 5G 、Redmi Note 11T 5G和Redmi 11 Prime 5G等設備獲得了積極反響。而為了推動業務發展,小米將擴大線下零售覆蓋範圍,併計劃到年底將零售店銷售員的數量從4000人增加至8000人以上,專注於建立強大的零售能力以實現持續增長。
小米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將其在印度的設備出貨量翻倍。
Muralikrishnan 表示:「小米印度公司希望在未來十年內在印度增加7億台設備的出貨量」。他補充說,自2014年進入印度以來,該公司已出貨3.5億台設備,其中2.5億台是智慧型手機。
該公司正在印度增加智慧型手機的生產和組裝。未來兩年,小米的目標是在印度本土採購55%的智慧型手機非半導體零件。
自2014 年進入印度以來,小米憑藉其價格實惠的智慧型手機產品和在農村地區的滲透率在印度佔有重要地位。
此外,小米也一直在加強印度的本土化佈局。雷軍甚至曾在接受印度採訪時表示,「未來5年,小米將向印度100家新創公司投資10億美元,圍繞智慧型手機品牌,建立一個應用生態系統,將小米在中國成功的商業模式,進一步複製到印度。
小米進入印度市場後的第二年,即投資35億美元與富士康合作共建生產線。此後,小米又與偉創力等合作,陸續在印度各地興建工廠。 2019年時,小米已經在印度建成七家工廠,為印度當地提供了20,000個工作機會。
除此之外,小米也聯合順為資本投資了許多印度企業,如線上小額貸款平台KrazyBee、線上音樂和影片供應商Hungama Digital Media Entertainment、二手手機回收及維修公司Cashify等。
可以看出,小米將持續大手筆投資印度,贏得印度政府的信任,並進一步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02 「印度製造」的野望下,中國企業頻頻遭劫
近年來,在莫迪政府的推動下,消費性電子產業在印度製造業的佔比呈現上升態勢。莫迪政府以印度廣大的消費市場為吸引點,推出扶持方案同時提高整機進口關稅,試圖打造消費性電子製造上下游產業,培育本土完整產業鏈。
小米滿足了印度總理莫迪推進「印度製造」的願望,在印度銷售的智慧型手機,大部分在印度本地生產。因此,小米跟印度的關係還不錯,雷軍與印度總理莫迪的照片,火遍網路。
小米為了財報好看,開啟了內捲模式率先印度建廠,逼得其他國產手機廠商也只能跟進建廠。為了拿下印度手機市場,中國手機企業紛紛在印度投資,投資力度最大的要屬小米、OPPO和vivo,它們都在印度有自己的工廠或合作建廠,並基本上實現了在地化生產。並且,印度在這些中國手機企業眼中,還有更大的意義,今後印度將是它們輻射整個東南亞的橋頭堡——在東南亞銷售的手機,基本上都在印度生產。
不過,中國企業在印度近年來也舉步維艱,頻頻遭遇「殺豬盤」。對中國手機製造商而言,印度市場「本土化」正走向另一個方向。
近日,vivo印度公司正與印度塔塔集團(Tata)洽談,由塔塔集團收購其多數股份、成立合資公司等事宜,以符合印度政府要求高階主管由印度籍人士出任、行銷網絡在地化,以達到本土化的目的。
報道稱,目前雙方洽談已進入後期階段,塔塔集團對收購案非常有興趣,vivo印度公司則希望塔塔能提高收購價格,但雙方尚未達成最後協議。印度政府要求塔塔集團持有vivo印度公司的股份至少51%,同時要求收購後的合資公司由印度廠商主導,行銷網路也要在地化。
此前,印度政府再次向包括小米、OPPO、vivo、realme 等在內的中國手機品牌提出要求,在印度運營的中國手機品牌,應任命印度籍人士擔任首席執行官、首席營運官、首席財務官和首席技術長等高階主管職位。印度政府同時也提出要求,中國手機廠商需將製造合約委託給印度公司,並讓當地企業參與手機製造流程,透過任命印度本地經銷商,實現分銷結構的在地化。印度政府的一系列要求,被指以提高智慧型手機的「含印量」。
同時,中國手機廠商卻在印度遭遇各種打壓,特別是自2020年以來,印度政府以所謂「國家安全」為名,陸續封禁了超過200個中國手機應用程序,同時多家在印中企相繼陷入「稅務」風波。
小米、OPPO、vivo、中興、聯想等眾多中國企業都難逃印度的「騷擾」。
2020年起,印度開展了一項價值4000億盧比的電子製造業發展激勵計劃,手機領域中,除了Micromax、Lava等印度本土公司,三星、蘋果,富士康、和碩等企業都在該激勵名單中,而小米、OPPO、vivo這些國內手機品牌都沒有出現在名單之內。2022年,小米市佔率已從2021年的25%,縮減到20%,市佔率出現明顯下跌。
小米的遭遇正是眾多外資企業在印度的縮影。一方面,廣大的市場需求與低廉的用工成本對外資企業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但另一方面,印式「改革開放」與貿易保護主義的矛盾之下,印度政府模糊的法律執行標準以及多變的態度又使得對印投資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因此,當前小米在印度加碼投資備受矚目,這項舉措能否續寫小米印度的輝煌,為中資企業在印度佈局提供樣板,不僅關乎小米自身,更會關係外國投資者對於印度市場的信心。
03 小米為何死磕印度市場?
在印度的外資政策如此多變的背景下,小米為何仍死磕印度市場?原因主要有四點。
第一、相較於中國和歐洲市場,印度人均收入低,小米產品定價更容易獲得用戶青睞和市場份額。不過隨著印度收入水準的提升,小米的性價比優勢正在喪失。
第二、印度作為全球第二人口大國,擁有龐大的潛在消費者群。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印度的中產階級和年輕人群體對手機的需求不斷增加,這為小米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同時,印度網路用戶數量快速成長,電商市場蓬勃發展。小米利用網路通路和電商平台,更能接觸到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滿足印度消費者對智慧型手機的需求。
第三、小米手機業務在印度市場的高速成長以及打下的價廉物美的品牌聲譽將有助於小米投資的生態鏈業務的發展,更好將小米生態鏈打入印度市場。生態鏈業務的發展為小米應收的成長起了很大的作用,考慮到當前印度本地成長起來的品牌比中國更少、更弱小,或許它的生態鏈模式在印度市場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小米手機在該市場建立起的通路和合作管道也有助於小米生態鏈業務的發展。
第四、對小米這樣的手機廠商來說,印度市場是實現全球化策略的重要一環。而在印度市場的成功,也可以使得小米的品牌認知度得到了顯著提升。這有助於小米在全球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其產品,並進一步提升其市場份額。
第五、更大的出貨量也有助於稀釋成本。如果小米賺到錢,當然是好事,如果小米沒有賺到錢,但是他佔領了印度的市場,也可以把其他的生產商擋在印度市場之外。有了更大的規模,才能稀釋整體的成本。在印度市場的規模增加同時就能稀釋小米的全球成本,也為自己的零件供應商攤薄了全球成本。小米可以透過在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迭代進化,同時也能在印度市場收回上一代投入的研發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