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動駕駛新創企業尋求在香港上市
中國自動駕駛新創公司正急於在香港和其他市場上市,尋求資金以支持發展,並為投資者提供退出路徑,因為這項技術似乎離商業部署的終極目標更近了一步。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和武漢等大城市,無人駕駛汽車已經行駛在公共道路上,儘管存在監管、安全和社會方面的擔憂,但城市監管機構仍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更廣泛推廣和商業化。
包括小鵬、蔚來、理想汽車和華為技術支援的AITO在內的國內電動車製造商都在將智慧駕駛能力作為關鍵賣點進行大肆宣傳。
同時,汽車晶片設計商地平線機器人和黑芝麻科技,以及軟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縱目科技和佑駕創新,已申請在香港上市。自動駕駛技術獨角獸文遠知行、小馬智行和Momenta已獲中國證監會批准,計劃在美國進行首次公開發行(IPO)。此前,光達感測器製造商禾賽科技和速騰聚創已分別在納斯達克和香港上市。蘇州的知行汽車科技和廣汽集團支持的叫車平台如祺出行(營運無人駕駛計程車車隊)也已在香港上市。
同時,這些新創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揭露的財務困境也暴露無遺,因為他們中很少有獲利的。
英偉達的挑戰者地平線機器人,從紅杉、高瓴資本以及上汽集團、大眾集團和比亞迪等產業巨頭的投資部門獲得了23.6億美元的資金,其收入從2021年的4.667億元增至2023年的16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82.3%。然而,據向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顯示,其2023年的淨虧損仍然巨大,達到68億元,儘管比2022年的87億元有所下降。研究公司Canalys的分析師劉策源表示,「這是一個資本密集的高科技產業,」並補充說,國內電動車系統級晶片製造商缺乏強大的議價能力。 「由於產品種類有限且市場僅限於中國,與晶片巨頭英偉達相比,國內公司的獲利能力仍然非常薄弱,」劉策源說。
6月向香港證監會提交上市申請的深圳佑駕創新也一直在努力賺錢。該公司去年虧損下降至1.39億元,而2022年和2021年分別虧損2.21億元和2.07億元。
即使是有強大支持者的上市公司也未能止住虧損。由宸祺科技營運、得到國有企業廣汽集團、滴滴出行和騰訊控股支持的如祺出行(其高估值部分得益於其無人駕駛網約車服務)在過去三年中虧損超過20億元。自7月10日上市以來,其股價已下跌49%,7月23日收盤價為17.90港元。
劉策源說:“一批中國自動駕駛新創公司大約成立於2016年,曾是資本市場的寵兒。他們的投資者現在正期待回報。”
自去年以來,中國允許企業赴海外上市,再加上香港第18C章上市製度的支持,促使更多內地科技公司選擇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發行(IPO)。
2023年3月生效的第18C章允許估值至少達到100億港元的科技公司,即使尚未產生任何銷售收入,也可以發行股票。黑芝麻科技就是根據這些規定可能成為候選的公司之一。
儘管過去慷慨的支持和高估值曾是這一熱門行業的常態,但現在將炒作轉化為利潤才是首要任務。
自動駕駛新創公司紐勱科技創辦人徐雷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表示:「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各種市場利基中最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由我們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動力,該技術可以在不同的場景中廣泛應用。
徐雷在高通和特斯拉任職後,於2016年在矽谷創立了紐勱科技。他聲稱,該公司最新的創新成果紐勱智駕(Nullmax Intelligence)可以在不依賴地圖或雷射雷達的情況下導航車輛,類似於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系統,但成本更低。
根據徐雷介紹,這項技術需要的客製化更少。紐勱科技已與包括上汽集團、奇瑞汽車、德州儀器和瑞薩電子在內的全球原始設備製造商和領先供應商建立了合作關係。紐勱科技預測,其高階駕駛輔助系統業務部門將在兩年內實現正向現金流,並正著眼於全球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