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產業:每兩家公司就有一家計畫裁員
管理顧問公司Horváth 對該行業管理人員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受訪的汽車業公司中超過一半計劃在德國裁員。主要原因是高成本壓力和新競爭,尤其是來自中國的競爭。
59%的受訪公司表示,預計未來五年將在德國裁員,14%的公司甚至預計大幅裁員。相比之下,只有15%的公司預計會增加員工人數。
西歐其他地區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53%的受訪者計畫裁員。德國和西歐的企業繼續大舉投資。不過,其他地方也在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工作機會正轉移到海外
Horváth 合夥人兼汽車專家Frank Goller 向德國新聞社表示:「生產越來越多地在汽車最終銷售的地區進行。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情況愈演愈烈。」近年來供應瓶頸的糟糕經歷,尤其是半導體供應瓶頸,並沒有改變這個現狀。 「這一進程正在繼續加速。結果是工作崗位正在轉移。」
因此,除了德國和西歐,全球幾乎到處都在招募員工。調查顯示,75% 的受訪公司希望在印度擴大產能,60% 的公司希望在中國擴大產能,同樣多的公司希望在東歐擴大產能。亞洲其他地區以及北美和南美也出現了成長跡象。
「德國很少建造新工廠,」 Goller指出。“新工廠通常建在德國境外。而這些地方也是就業增加的地方。”
產能過剩增加成本壓力
儘管如此,大多數投資仍流向德國。 「如果你只看總部設在德國的公司,你至少可以看到,所有全球活躍公司總投資的四分之一繼續流向這裡,」戈勒說。這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區都要多得多。
然而,這些資金主要用於新產品和新技術以及現有工廠向電力驅動的轉型。 「在生產方面,對生產設施自動化和數位化的投資水準很高。」就業平衡也因此較差。
「我們並沒有看到德國淪為純粹的開發地點,」戈勒強調。 “許多公司,尤其是大公司,仍然致力於在德國設立工廠。”
然而,德國和歐洲的許多工廠的開工率已經遠低於滿載水準。成本壓力也相應加大,許多製造商正透過削減成本和裁員來應對。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管理顧問公司Horváth 上個季度對91 名產業經理進行了單獨採訪,其中55 名來自德國。超過一半的受訪者來自汽車製造商,其餘則來自供應商、大型經銷商和旅遊服務提供者。 Goller 表示,雖然選擇並不具有代表性,但由於數量眾多,因此仍然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