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的死亡自助艙很快就會在瑞士正式投入使用
近日,瑞士一個「協助死亡」組織對外聲稱:一種便攜式的死亡自助艙,很快將在瑞士正式投入使用。這款死亡自助艙,號稱是“安樂死界特斯拉”,科技感十足。名字叫“Sarco pod”,外形像航天艙,也叫“自殺艙”,最新的版本是3D打印的,主打的口號是:自己意願,自己判斷,自己選址,自己了結!
簡單來說,在實施過程中,這個艙無需醫療即時監督,完全由用戶自己掌控,輕輕按下按鈕,氮氣就會取代艙內的空氣,僅僅幾秒鐘,就能讓用戶平靜面對死亡。
該組織也表示,這個艙可以重複使用,因此成本會很低,用戶唯一需要花費的成本是購買氮氣,差不多20美元。
一鍵死亡,不容反悔
事實上,這個自殺艙早幾年前就已經亮相了。
2018年,荷蘭殯儀展會上就推出了「自殺艙」的概念,但當時模型的材質是木頭的。
2019年,在威尼斯亮相時,就已經是3D列印的了。
它的發明者是從澳洲移民荷蘭的菲利普·尼施克(Philip Nitschke)醫生,他認為所有理智的成年人都應該有權選擇平靜的死亡。
1996年7月1日,澳洲北部地區頒布了世界上第一個允許自願安樂死的法律。
為了幫助四位末期病患完成安樂死,菲利普醫師發明了一個安樂死裝置,使用者只需按下筆記型電腦上的一個按鈕,30秒內致命藥物就會注入體內,完成死亡。
然而,不到一年的時間,這項法律在當地被推翻了。
不滿的菲利普醫生,在2015年焚燒了行醫執照,並移民到荷蘭。
荷蘭在2002年4月1日正式生效安樂死相關的法律,這個國家對備受爭議的安樂死項目,還是比較寬容的。
在這裡,菲利普醫生一步一步升級了安樂死的方式。
他先設計了自殺包,然後才有了自殺艙,據介紹,這個設備研發了12年,耗資超過71萬美元。
目前針對的人口要求在50歲及以上,在正式執行之前,使用者必須通過嚴格的審查,包括醫療、精神等各方面的測試。
進入艙內後,也會在線上詢問一些問題,作為最後確認,例如用戶的名字,是否知道在哪裡,是否知道按下按鈕後會發生什麼。
等全部測試都通過後,使用者才能取得按下按鈕的密碼,密碼有效期限24小時,只要準備好了就可以按下按鈕。對於一些病重無法獨立完成用戶,可以透過眨眼、手勢或語音來啟動控制設備。
按下的一瞬間,氮氣快速降低氧氣水平,剛開始會覺得有點暈,但很快就會失去意識,最後死亡。全程錄影,錄影最後交給警方。
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一旦按下就沒有回頭路,那些最後一刻改變主意的人,也不可能改變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自殺艙是可運送可客製化的,訂製價15000歐元。
因此死亡地點可以依照使用者的要求來設定,可以是自己的臥室,可以是後花園,也可以是環境優美的大自然。
總之,使用者可以看著最想看的景閉上眼睛。如果什麼都不想看,也可以選擇將透明的艙門窗變成黑色的。
備受爭議
目前,這個計畫是否真的會實施,什麼時候實施,還沒有完全確定。
官網的消息是:即將推出;6月10日,菲利普醫生在論壇上的意思是,幾週內就會執行第一個用戶;有一些小道消息是,該組織一切部署已經完成,7月會開展。
一拖再拖,其實是因為瑞士多個地區禁止該設備,認為這種行為有違法律和有悖道德。
首先要先明確一點,很多國家允許安樂死,大多是指允許「協助自殺」。
協助自殺是安樂死的一種,意思是,在他人的協助下,想死的人自己完成死亡行為,他人,主要指醫生,只有出於無私目的這麼做,才是合法的。
瑞士目前合法的也是協助自殺,雖然說已經合法,但瑞士執行安樂死的機構都不是國家的,而是民間組織。
其次,用氮氣執行安樂死,是否真的可靠安全。
把注射藥物或口服藥物,換成了現在的氮氣,僅從方式方法來說,也算是符合當地法律的,目前最大的爭議在於,氮氣真的能讓人安然死亡嗎?
2024年1月25日,美國首次執行了氮氣死刑,有旁觀者透露,死刑犯在輪床上劇烈掙扎,看起來很痛苦。
在當時,事件引起軒然大波,爭議不斷。
反對者就認為氮氣導致人類死亡,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實驗證據,來表明這種方式會不會帶來額外的痛苦,還給它命名為「行走的毒氣罐」。
這意味著,現階段的自殺艙運行,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萬一機器突然故障,使用者沒有進入無意識狀態,就有可能讓使用者帶著更多的痛苦而死亡。
又或者自殺艙推廣後,有人誤用濫用自殺艙,這個結果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慄。
最後
我們國家不支持安樂死,但我個人是支持的,現在疾病越來越多,希望擁有一個體面有尊嚴的死法,這一點完全可以理解。
只是現在,相關法律不健全,實施會比較難。
一個飽受病痛折磨的人,如果現階段想要執行安樂死,代價比較高,得去瑞士,還要準備一大筆錢,因為前期審查很嚴格,要花不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