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在紐約長島發現微塑膠污染”熱點”
法醫和環境專家合作創建了一種新的科學技術,用於識別開放水域中的微塑膠污染”熱點”。斯塔福德郡大學、羅薩利亞清潔海洋計畫和懷俄明中部學院合作,在紐約長島灣測試了這項技術。
本研究發現的各類微塑膠和人為微纖維污染的濃度,疊加在顯示航運交通(所有類型)濃度的熱圖和顯示人口密度的熱圖上。在所有情況下,紅色表示數量較多。資料來源:斯塔福德郡大學
斯塔福德郡大學的克萊爾-格溫內特教授解釋說:”長島灣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地方,因為它有很多可能造成污染的因素。它是一個擁有大量野生動物的河口,是一條繁忙的運輸線,貨輪經常在此穿梭,也是一個熱門的捕魚區。
這項研究由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提供部分資金,在60 英尺長的海洋航行研究船”美國承諾”號(American Promise)的甲板上採集樣本。研究小組從東河沿長島灣中部到羅德島灣交匯處的賽馬場,每隔3 英里採集1 公升的地表水”抓取樣本”。
透過抓取樣本可以對特定地點進行分析,研究人員採用統計方法確定了微塑膠最常見的熱點地區。
「人們經常使用『熱點』一詞,但它並沒有科學的定義。先前的研究主要使用主觀方法,沒有使用任何規則或閾值來區分熱點和非熱點,」Gwinnett 教授評論說。 “我們的研究提出了一種利用標準差值來確定熱點的簡單而客觀的方法。這是第一次這樣做。”
在採樣區兩端附近觀察到兩個一級熱點和兩個二級熱點。在較窄的區域可能存在”瓶頸”效應,反之,在長島灣較寬的區域則可能存在稀釋效應。同樣,觀察到的熱點靠近河口或與河口一致,特別是泰晤士河和康乃狄克河。
將各類航運和船舶交通熱圖與本研究的微顆粒熱圖疊加顯示,兩者之間可能有相似之處。特別是在休閒和客運船隻流量大的區域與微塑膠濃度較高的區域之間。
格溫內特教授說:”我們需要考慮可能影響這些結果的因素,如人口、地理和人類使用。不過,已確定的熱點既出現在人口稠密地區,也出現在長島灣周圍一些人口密度最低的陸地地區附近。
斯塔福德郡大學開發的法醫科學方法用於分析微顆粒,包括類型、顏色、形狀、材料、是否含有簇絨和寬度,從而確定了30 個獨特的潛在污染源類別。 97% 的樣本含有人造微粒。微粒分為76.14% 的纖維和23.86% 的碎片。 47.76%的纖維為合成纖維,52.24%為非合成纖維。
探險隊隊長兼羅扎利亞項目創始人拉切爾-米勒解釋說:”與較大的塑料碎片不同,塑料碎片可能會顯示出明顯的特徵,很容易識別其原始來源,如瓶蓋脊或部分徽標,但微粒一般很難識別,除非採用一種能全面描述微粒特徵的分析方法。向環境遷移的機制。
作者現在呼籲建立水道潛在污染物參考資料庫。博士研究員艾米-奧斯本(Amy Osbourne)從法醫調查本科專業畢業後,在斯塔福德郡大學專門從事法醫纖維分析研究。
她說:『如果不能將樣本與大型、易於搜尋的已知來源資料庫進行交叉比對,我們就無法確定污染源。法醫學在確定犯罪現場證據的來源時已經使用了此類資料庫。例如,我們可以先建立一個資料庫,收錄我們所知的長島灣等地區常用的所有不同類型的漁網或防水油布。足以讓我們參與解決方案的開發和部署。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