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探北廣深三地Robotaxi:打車動輒半小時部分平台能“薅羊毛”
蘿蔔快跑是否攪動了武漢出行服務市場格局,一時間眾說紛紜。同時,北京、廣州、深圳等自動駕駛推進較快的城市,卻風平浪靜,這不免讓人好奇,究竟為何?近日,財聯社記者分別於北京、廣州、深圳三地展開線下調查,嘗試透過親身體驗,以及與乘客、計程車司機、Robotaxi從業人員、平台方、分析師的交談找到答案。
現階段分文未花優惠能否持續?
「現在坐車是免費的。」財聯社記者在深圳南山前海體驗小馬智行Robotaxi時,一位車輛安全員稱。
(小馬智行支付介面顯示「已免訂單」)
在北京通州區政府站點,記者叫到一輛白色蘿蔔快跑Robotaxi,在首單優惠及其他多種優惠疊加下,約5公里行程亦分文未花。
7月13日下午接近16時,記者從廣州科學城地鐵站A口公車站,搭乘蘿蔔快跑前往蘇元地鐵站B口,3.1㎞行程經活動優惠抵扣後共花費3.88元。
在廣州黃埔區,搭乘蘿蔔快跑到達下車點的乘客李先生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無人駕駛車的整體體驗感和乘坐其他車差不多,不過價格更便宜,車程半小時最後只支付了五塊錢左右,大概五毛錢一公里。
(廣州黃埔區的蘿蔔快跑車輛財聯社記者攝)
綜合記者在北廣深三地的實地探訪,相較於傳統叫車、計程車,目前Robotaxi各平台有價格優勢,不過在市場拓展階段推出的優惠策略能否長期持續,還有待觀察。
按小馬智行安全員的說法,由於前期測試已比較成熟,「估計一兩個月後就要開始收費了,實行收費後,前期會有優惠券,後續叫車的價格應該也和平時打出租差不多。
除了市場頗為關注的價格,營運區域方面,根據財聯社記者梳理,北京經開區、大興區、房山區、海淀區、順義區、通州區、石景山區等7個區開展了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其中經開區共11條道路、322.46公里進行了車輛道路測試。深圳的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營運主要集中於南山區、坪山區、寶安區;廣州則主要集中在黃埔科學城部分區域。
(藍色部分為蘿蔔快跑目前在廣州的主要運作區域)
不過,不同廠商推進速度不同,營運區域、範圍略有差異。例如記者查詢蘿蔔快跑APP獲悉,在廣州,其目前只在黃埔區科學城等部分地區運營,而在北京則覆蓋了亦莊、通州、首鋼及軟體園部分區域。文遠知行和小馬智行在北京則主要在亦莊運作。
在深圳,「(小馬智行Robotaxi服務)運作已經有兩三年了,起初主要是在前海測試,後來擴展到了後海,最近西鄉也開放了,小馬在深圳應該是車(Robotaxi投放數量)最多的一家。
等車動輒半小時體驗感有待提升
記者在實際體驗過程中發現,目前Robotaxi還在初期探索階段,只能提供點對點接送服務、等待時間較長、易引發塞車等均是較常見的問題。
在廣州科學城搭乘蘿蔔快跑時,記者無法自行選擇在任何位置上車,只能前往附近指定點位上車。接單成功後頁面顯示等待人數2人,預估3-8分鐘有車應答,但實際上多次超時,候車人數增至7人,隨後頁面提示“附近車輛較少”,從接單到上車落座實際耗時30分鐘。
12日早尖峰時段,記者嘗試在深圳南山前海區域叫車,發現蘿蔔快跑APP顯示等待人數4人,但等待時間約一小時;小馬智行APP應答速度相對較快,顯示車輛將於8分鐘內到達,但從接單到實際上車子仍耗時22分鐘。而同在早高峰時段的滴滴APP應答時間僅2分鐘,整體耗時(從接單到上車)約9分鐘。
(高峰期應答時間預估至少1小時)
等待時間較久,是否與現階段投放車輛數較少有關?
蘿蔔快跑客服人員告訴財聯社記者,目前提供運營區域內固定上下車點的服務,車輛分時分區運營,不同時段可能投放數量不同,呼叫車輛的應答時間以系統派單顯示器頁面為準。小馬智行安全員則表示,“主要是車都不在空閒狀態,叫車的人比較多。”
自動駕駛車輛引發的塞車問題,也常成為討論焦點。據一位深圳出租車司機觀察,目前上路的無人駕駛車表現得較為“機械”,“比如右轉遇到斑馬線,明明沒行人它也要等好久。之前我在海岸城那邊遇到過一次塞車,就是因為前面的無人駕駛車掉頭太慢。
根據市場進入測試情況和示範區政策要求,文遠知行、蘿蔔快跑、小馬智行目前在各地已經推出部分純無人駕駛Robotaxi,其餘投入運營的均有主駕安全員。
(目前深圳無人駕駛車輛仍配有安全員財聯社記者攝)
值得注意的是,純無人駕駛Robotaxi大規模投入運營,需要解決消費者的「安全信任」問題。多位乘客回饋,比較擔憂自動駕駛技術的可靠性,以及在車上遇到突發問題無法解決。
一位曾在蘿蔔快跑擔任主駕安全員和自動駕駛車輛調度員的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從技術層面來看,車輛本身的安全性很高,真正影響到自動駕駛安全的,反而是每個城市裡不太遵守交通規則的那些人。安全員快速介入。
他表示,若乘客遇到突發問題,可以撥打客服電話,調度員會依照規範指導雲艙安全員處理,例如乘客突發疾病無法完成訂單,可將行車路線改至醫院。
「在極特殊情況下,如果車輛陷入困境,我們也能透過遠端協助的方式快速解決,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造成交通擁堵的可能性。針對全無人自動駕駛測試及運營,小馬智行也已設定詳細的安全緊急應變計畫。對接專員等。
市佔率低尚難影響出行市場格局
蘿蔔快跑已在武漢投放400多輛無人駕駛汽車,是否會影響計程車司機以及對出行市場產生影響?
一位Robotaxi從業者告訴財聯社記者,“目前Robotaxi的市場佔有量還非常低,哪怕是蘿蔔快跑在武漢市場的佔有率也僅為1%,尚不足以對現有市場形成衝擊。”
「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將在很長時間內對出行、交通行業的運作起到補充和促進的作用,而不是替代。」上述從業者告訴財聯社記者,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還是一個新興業態,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出行、交通的效率,降低因為人類駕駛失誤造成的交通事故,彌補未來勞動力不足等問題,因此包括自動駕駛公司、出行公司在內都在積極佈局。
北廣深等地的多位計程車司機也告訴財聯社記者,Robotaxi對其產生的影響較小。一位常年負責出租車租賃的孫先生表示,“最近都很關注這個事,但北京只在亦莊、順義等地有試點區域,所以目前業務正常,沒有受到影響。”
一位常跑廣州黃埔區的叫車司機告訴記者,蘿蔔快跑無人駕駛車輛投放後,近期接單並未感受到壓力。 “打車有個人偏好,趕時間的乘客並不一定會選擇無人駕駛車,一是來車慢,二是會有停著不走的情況。”
「現在除了高峰期,計程車生意整體一般,主要是因為各計程車公司和滴滴平台的車都比較多,而且滴滴平台還有價格優勢。」一位深圳計程車司機說。
位於深圳南山區Robotaxi測試營運區域的某大型社區門口,長期有計程車排隊等候接客。尖峰時段,計程車可謂供不應求,不少社區居民為節省時間也會提前約好傳統叫車,現階段Robotaxi僅是極少數人「嚐鮮」的出行方式。
「我周圍好像還沒有人會指望靠Robotaxi通勤,就算能叫得上車,工作日早高峰坐Robotaxi也大概率會遲到吧。」居民王先生告訴財聯社記者。
根據《智慧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預測,到2030年高度自動駕駛智慧網聯汽車市佔率將達到20%,Robotaxi的規模化落尚時日。
不過,未來隨著Robotaxi數量增加生存空間受擠壓的擔憂的確存在。孫先生表示,“身邊有人很緊張,好多司機都在問,影不影響以後拉活,尤其是聽說大興機場要通無人駕駛。”
大規模投放須明確事故責任歸屬
根據媒體最新報道,原定8月首次亮相的特斯拉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或推後至10月,特斯拉市值因而蒸發720億美元,但即便如此,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市場爭奪「頭號玩家」的競爭只會更加激烈。而大規模投入市場、搶佔市場空間,也將成為下一輪的角逐關鍵。
財聯社記者從小馬智行方面獲悉,2018年12月起先後在中國廣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推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PonyPilot+,是全球首家在中美均推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的公司。根據北京智慧車聯產業創新中心公佈的2024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資格公佈名單,蘿蔔運力獲得試營運測試資格,其中上百輛車已進入測試階段Ⅲ。此外,WAIC2024期間記者從蘿蔔快跑展位獲悉,其今年將實現武漢全城覆蓋,併計劃投入1000輛新一代量產無人車在武漢實現7×24小時全無人運營。
不過,Robotaxi大規模投入市場,可能會帶來哪些問題,仍需思考。
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創始發起人袁帥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Robotaxi上量、實現商業化後,可能引發的問題包括交通擁堵加劇、停車資源緊張、對傳統出行行業的衝擊,以及網路安全和隱私保護等問題。
中國通訊工業協會數位經濟平台分會副會長高澤龍則提到了技術成熟度、成本等方面的考量。其表示,目前Robotaxi基本上可以實現單車智慧和90%以上場景的自動駕駛,但長尾場景是演算法提升和打磨的困難點,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里程累積和資料沉澱。同時,Robotaxi的單車服務成本包含造車成本、安全員人工成本及營運過程中的行銷成本。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碩士生企業導師支培元則認為,可能會遇到交通安全和事故責任歸屬問題。 「為確保Robotaxi的安全運行,需要強化車輛的感測器系統和人工智慧演算法,建立嚴格的安全監管體系,實施定期的性能評估和維護檢查,確保所有車輛均達到最高安全標準;需要與立法機構緊密合作,推動制定專門針對Robotaxi的法律框架,明確製造商、軟體供應商和乘客的責任界定。
策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諮詢創辦人詹軍豪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也提及了責任歸屬議題的重要性。他說,在政策層面,Robotaxi產業需積極與政府部門合作,推動相關法規的完善,明確責任歸屬,為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財聯社記者註意到,深圳、上海、無錫、蘇州、江蘇等地,目前已出台並實施智慧網聯汽車地方法規。 6月30日,北京市經信局也發布了《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給出了自動駕駛交通事故責任劃分標準。
《徵求意見稿》指出,車輛在自動駕駛系統功能啟動狀態下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屬於自動駕駛汽車一方責任的,由車輛所有人、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
廣州市交通運輸局先前亦告訴財聯社記者,將透過多種方式加強自動駕駛安全。 「一是廣州政策明確智慧網聯汽車實施分級等級、分類別測試,在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前提下,透過逐步升級的測試機制,支持企業技術研發與創新。二是透過對測試道路基本指標、交通安全設施、分級標準等影響道路行駛安全多項指標的細化分析評估機制,以最大化保障測試道路開放的交通安全性。規性監測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