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斯流沙陷阱當中發現140萬年前的人類活動
馬拉加大學的研究人員史無前例地發現,早更新世考古遺址奧爾塞(Orce)實際上隱藏著一個流沙形式的天然陷阱,由於這裡有大量已滅絕的大象物種Mammuthus meridionalis 的遺骸,因此經常被稱為”大象墓地”。這個早更新世考古遺址位於Fuente Nueva-3 號,擁有西歐最古老的人類居住痕跡。
馬拉加大學的研究顯示,奧爾塞考古遺址在早更新世時期曾是大型哺乳動物的天然陷阱,標誌著西歐人類活動和生存策略的重要遺址。圖片來源:Dibujo Mauricio Antón Hienas+Mamut-Color
Fuente Nueva 3(FN3)遺址位於格拉納達瓜迪克斯-巴薩窪地的東北邊緣,是奧爾塞礦床之一,其中有一些西歐人類存在的最早證據–包括石器組合,即我們祖先雕刻的石頭–可追溯到一百四十萬年前。
同樣,該考古遺址也保留了人工石塊(manuports)–用作敲擊工具的未經改裝的石頭,用於敲碎骨頭和獲取骨髓,或許還用作投擲武器來嚇跑鬣狗–以及大量大型哺乳動物化石,其中一些化石保留了與剝皮、屠宰和骨髓加工有關的人為痕跡。還有一些骨頭上有食腐肉食動物留下的齒痕。
這項開創性研究的成果最近發表在《伊比利亞地質學雜誌》。
根據這項由馬薩諸塞大學(UMA)古生物學正教授保羅-帕姆奎斯特(Paul Palmqvist)和馬薩諸塞大學(UMA)地層學與古生物學教授瑪麗亞-帕特羅西尼奧-埃斯皮加雷斯(María Patrocinio Espigares)共同領導的研究,該遺址的肥沃地層有兩個不同的考古層:下層(LAL)和上層(UAL)。這兩層都保存了大量的骨骼遺骸和石器。然而,第一層顯示出高密度的人形工具,這表明在這一層,類人猿的活動更加頻繁,而第二層則保存了許多巨型食草動物的遺骸,尤其是已經滅絕的大象Mammuthus meridionalis ,這顯示巨型鬣狗的出現頻率較高。
這項研究由馬裡蘭大學古生物學教授保羅-帕姆奎斯特(Paul Palmqvist)和馬裡蘭大學地層學與古生物學教授瑪麗亞-帕特羅西尼奧-埃斯皮加雷斯(María Patrocinio Espigares)共同領導。
因此,這些科學家分析了這兩層中保存的動物群落組成的統計差異和沈積學,特別是這兩層肥沃層的顆粒大小。後者是研究的關鍵方面,因為它顯示下層2-3 層主要是淤泥和黏土,而上層5 層主要是細沙和極細沙。
馬薩諸塞大學的科學家說:”這些細沙沉積物沉積在靠近該地區古湖的地方,其中還含有輕微的鹽水,這種混合物說明它們可以用作流沙,困住大型動物。”
因此,專家指出,後一層可以被解釋為一個天然流沙陷阱,巨型食草動物由於肢體重量增加而被困其中,它們半沉的屍體吸引了鬣狗和人類等食腐動物,這些食腐動物以這些屍體為食,並留下了它們的石器組合和共生石–鬣狗的排泄物化石可以作為它們存在的證據。
麻州大學研究人員發現的這項新發現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它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我們的祖先–最早的歐洲人–的生存策略,以及他們與大型腐肉鬣狗爭奪這些肉類資源的情況,因為這是第一次在對人類進化具有特殊意義的化石礦藏中描述了具有這些特徵的天然陷阱”。
麻州大學科學研究團隊計畫下一步進行更詳細的研究,區分上層和下層考古層,並確定奧爾塞地區其他重要遺址的特徵,如同樣提供了人類存在證據的巴蘭科-萊昂遺址,馬德里孔普盧頓大學和塔拉戈納大學的研究人員也參與其中。
馬拉加大學對Fuente Nueva 3 號遺址的研究已有數十年之久。馬拉加大學於2013 年發表的第一份出版物強調了該遺址的重要性,其中描述了一具大象的部分骨架,其周圍部分為燧石片和橈骨,證明了這兩種超級食腐動物對屍體資源的爭奪。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