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好好的人怎麼會突然倒地,心臟驟停?這些人尤其要注意
你或多或少從新聞上聽過“心臟驟停”,一個剛才還好的人,突然就倒地不醒,送到醫院時就已經晚了。心臟驟停,顧名思義,就是心臟突然停止了跳動。心臟驟停後,患者的生存時間是按秒計算的,若不盡快進行有效的搶救,可能會導致不可逆的腦損傷甚至死亡。
心臟驟停會導致血液循環的瞬間中斷,使得大腦和身體其他重要器官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和營養。腦循環停止20秒後,患者就會失去意識,完全性腦缺氧5分鐘後,就會產生不可逆性的腦損傷。
根據齊魯醫院急診科、山東省急診重症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陳玉國教授、徐峰教授團隊2023 年發表的研究指出,我國每年心臟驟停患者約103 萬人。因此,提高對這一突發狀況的認識和應對能力,對於每個人都是至關重要的。
哪些人容易發生心臟驟停?
根據統計,國內心臟驟停的5 大原因分別為冠狀動脈疾病(53.5%)、心肌炎(9.2%)、心肌病變(5.8%)、風濕性心臟病(4.2%) 和高血壓性心臟病(4.2 %);且近年高血壓心臟病、主動脈剝離/破裂、心肌炎和先天性心臟病導致的心臟驟停或心臟猝死的比例顯著增加。
患有這些疾病的族群,更容易心臟驟停,更要小心心臟驟停的風險。
此外肥厚型心肌病變等疾病,具有隱性,日常體檢很難發現,這些患者也可能不知不覺陷入危險。
什麼情況下容易有心臟驟停?
心臟驟停的發生常常出乎意料,但實際上也存在一些規律。
首先,劇烈運動可能是心臟驟停的導火線,尤其是對於心臟功能較差的人來說。突然進行高強度的體能活動,可能會使心臟無法承受突如其來的壓力,導致心臟驟停。
強烈的情緒波動也是可能引發心臟驟停重要因素。無論是過度的憤怒、極度的緊張,還是突然的驚恐,這些情緒都會引發體內荷爾蒙的劇烈變化,對心臟產生巨大的負擔,從而增加心臟驟停的風險。對心臟病患者來說,這種風險尤其顯著。
晝夜變化、季節變化也有可能誘發心臟驟停。研究發現,心臟驟停發病高峰為上午6 時至中午,週一最高,週末最低;四季中,冬季最高,夏季最低。
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與冠心病死亡率增加有關,暴露於道路污染物可能會增加心臟驟停的風險。
如何預防心臟驟停?
預防心臟驟停是保護心臟健康的關鍵一步。
首先,定期體檢對於高風險族群尤其重要,尤其是已經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的人。透過定期的心臟檢查,早期發現潛在問題,能夠及時採取乾預措施,減少心臟驟停的風險。
其次,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關重要。戒菸限酒是首要的,因為菸草和酒精都會對心臟和血管造成嚴重損害。飲食方面,應選擇低鹽、低脂、高纖維的健康飲食,避免高膽固醇食品。
規律的身體運動同樣必不可少,這是心臟驟停的保護因子;但要避免突然進行劇烈運動,應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確保心臟能夠適應。
良好的心態也很關鍵,儘管心臟驟停聽起來非常可怕,但是它的發生幾率並不高,透過了解它的風險因素和採取正確的預防措施,我們完全可以有效降低其發生的幾率。
完全沒必要為了心臟驟停而過度擔憂,而且焦慮、壓力本身也是風險因素,何不好好地感受身邊的美好。
遇到有人心臟驟停怎麼辦?
那麼,當我們身邊的家人或其他人,出現心臟驟停時,我們該如何施救呢?通用的做法是心肺復甦術(CPR)。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以下五個步驟:
(1)發現有人暈倒在地,先確定周圍環境安全,不安全要轉移到安全位置;
(2)確定患者意識,拍打患者肩膀和呼喊他的名字,或者叫先生、小姐等,看患者能否回應,睜眼、說話等,如果沒有回應,指定周圍一人撥打120,指定另外一人去取自動除顫儀(如果有的話)
(3)將患者放平在堅硬、平整的地方,例如地上,並讓圍觀的人群散開一點,自己跪在患者一側,右側更方便用力,但實際上要因地制宜。
(4)如果沒有回應,看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或去聽有沒有呼吸,如果沒有起伏,偶爾的喘息也不認為是有呼吸,這時候可以解開患者衣物,開始胸外按壓。緊急情況下,可以不用判斷心跳。
(5)按壓部位在胸骨中下段1/3 處(兩乳頭連線中點),將你的手,一隻手放在另一隻手上,掌跟放在按壓部位,下面的手五指翹起,兩隻手臂伸直,上半身前傾,按壓頻率是100~120 次/分,深度5~6cm,每次胸廓要完全回彈。
注意掌跟不要脫離按壓部位,否則就變成了衝擊力。錯誤操作會增加肋骨骨折的風險,而且效果不一定好。
一直按壓就行,在室外不用做人工呼吸,只需要通過抬起下巴、頭偏向一側來打開氣道,避免異物窒息,同時盡量減少按壓中斷,一般2 分鐘左右就得換人。注意如果是搶救溺水人員,尤其要注意開放氣道,並需要進行人工呼吸。
按壓效果可以觀察患者面色,臉色沒那麼蒼白就表示起效了。
如果自動除顫儀來了,則開始去顫;如果病人動了或醫護人員來了就停止按壓。
自動除顫儀的使用都是傻瓜式的,按照說明書操作即可,但注意:
(1)使用時,要避免周圍有人接觸到倒地的患者,這樣會分散電流,降低效果,也讓接觸的人不舒服;
(2)最好能移除患者身上一些導電的首飾、配件;
(3)最好能快速擦乾患者身體。
最後,祝大家都有一顆健康的心臟,健康地生活。
參考文獻
[1]Jung E, Park JH, Ro YS, et al. Family history, socioeconomic factors, comorbidities, health behaviors, and the risk of sudden cardiac arrest. Sci Rep. 2023;13(1):21341.
[2]Hayashi M, Shimizu W, Albert CM. The spectrum of epidemiology underlying sudden cardiac death. Circ Res. 2015;116(12):1887-906.
[3]Mittleman MA, Mostofsky E.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chemical triggers of acute cardiovascular events: preventive strategies. Circulation. 2011;124(3):346-54.
[4]https://cpr.heart.org/en/resuscitation-science/cpr-and-ecc-guidelines/adult-basic-and-advanced-life-support
[5]田曉芬,陳蒙華.心臟驟停後腦復甦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0,16(05):693-695.
企劃製作
作者丨蔣永源第三軍醫大學內科碩士
審核丨李清晨哈爾濱兒童醫院胸腔外科副主任醫師
策劃丨何通
責編丨何通
審校丨徐來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