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刺激的海燕熱衷於主動飛向颶風
一種膽大的海鳥學會了利用颶風的瘋狂力量,它們在海洋上空尋找風暴,”駕馭”它們為自己謀利。這是第一次觀察到這種行為,現在科學家想知道這種行為是否在鳥類世界中更為普遍。
德島圓尾鷂學會了利用風暴科克-祖費爾特/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研究所
去年10 月,我們曾報道一隻白額鹱在颱風中驚險飛行700 英里(1130 公里)的事例。當時科學家認為,它可能是被颱風打了個措手不及,無法躲避強風,被吹到了超出其正常飛行範圍15000 英尺(4500 米)的地方。
但是,伍茲霍爾海洋地理研究所(WHOI)的這一新的突破性報告顛覆了這一假設,浮游的沙漠海燕是自己主動飛向颶風的,就像《龍捲風》中海倫-亨特追逐龍捲風一樣。
“最初的研究表明,海鳥要么繞著氣旋飛行,要么在平靜的風暴眼中尋求庇護。然而,我們追踪的沙漠海燕卻兩者都沒有;相反,它們中有三分之一的海鳥跟隨氣旋達數天之久,行程數千公里,”領銜作者、世衛組織海洋研究所的弗朗切斯科-文圖拉說,”當我們看到這些數據時,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是我們第一次觀察到這種行為。
鴿子大小的德島圓尾鹱(Pterodroma deserta)在北非西部外海的葡萄牙布吉奧島築巢,它們會在海上瘋狂覓食數週,往返大西洋7500英里(12000公里)。但由於它們不能潛到那麼深的地方,所以往往要等到晚上,魚類、烏賊和甲殼類動物才會出現在離水面較近的地方。這就是颶風發揮作用的地方。
文圖拉說:「我們將這些鳥的位置與不斷加劇的風暴條件聯繫起來,包括高達8 公尺(26 英尺)的海浪和每小時100 公里(62 英里)的風速。遇到強風時,鳥類會降低地面速度,這很可能是為了減少飛行時間,避免翅膀受傷。是,我們追蹤到的鳥類沒有一隻受到風暴的傷害,也沒有發生棄巢的情況”。
大風和波濤洶湧的海面會將較涼的深海海水帶到海面上,由於這種混合作用,葉綠素會增加,從而使浮游植物更加豐富,並帶來以浮游植物為食的魚類、烏賊和甲殼類動物。這為鳥類提供了海鮮自助餐,這意味著鳥類在覓食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大大減少。
文圖拉說:”氣旋為沙漠海燕提供了一個非常寶貴的覓食機會,因為風暴從垂直氣柱深處攪動中上層獵物,讓海鳥在海面上輕鬆捕食。雖然風暴通常被視為具有破壞性,尤其是在沿海地區,但我們的研究發現,風暴造成的功能擾動可以創造新的機會。
這是首次記錄到這種集體在風暴中衝浪的行為,對於長期以來一直努力研究颶風和其他強天氣鋒如何影響海上鳥類的科學家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世衛組織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卡羅琳-烏門霍夫(Caroline Ummenhofer)說:”令人震驚的是,這些鳥類非常懂得如何利用北大西洋上空的大範圍風力條件進行旅行。當你把海燕的覓食行程與平均風速疊加在一起時,兩者非常接近。
烏門霍夫補充說:”我們現在發現,沙漠海燕會追隨颶風,因為在颶風掀起的風浪中,獵物會聚集在離海面更近的地方。我們現在有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可以通過頂級掠食者的眼睛來觀察颶風對海洋生態系的影響。
這是野生動物適應性的一個非凡的縮影,因為鳥類基本上是在為自己的利益與系統博弈。烏門霍夫說:”這項研究為了解浮游海鳥面對極端天氣事件時的恢復能力和覓食策略提供了寶貴的見解。”
這項研究發表在《細胞生物學》雜誌。